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依山依水——半土半木百年老屋,成就半新半舊時尚民宿

依山依水——半土半木百年老屋,成就半新半舊時尚民宿

民宿設計 | 圓我們共同的民宿夢想


導言:如何在這樣一處尺度較小的老宅中,既滿足現代居住的舒適度,又保留傳統文脈的延續性,是這次改造面臨的最大難題。

在很多人的心中,理想生活的樣子,應該是有一所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可是在莫干山的依山依水民宿,在一座百年老屋裡,你一樣可以找到那份閑適與安寧。

據說它是莫干山最有設計感的民宿之一,一面是土牆、石坎、磚牆,依舊保留著古樸的樣子;一面是落地窗、陽台、高房梁,引入現代化風格裝飾,讓人彷彿時光穿越。

依山依水民宿周圍竹林四合、清溪長流,就像是一道傳送門,能讓你瞬間從繁雜的日常切換到另一種模式和節奏里,讓每個上緊發條的都市人,能夠來這裡緩一緩……

項目名稱:依山依水民宿改造

項目地點:浙江省德清縣廟前村馬塢里

建築面積:400平米

設計團隊:素建築設計事務所

建築材料:夯土牆、木結構、石坎、磚牆、鋼材

空間功能:客廳、客房、廚房、餐廳、戶外庭院、休息露台

傳統與現代交融的時尚民宿

Traditional and modern stylishB & B

這是一個特別的地址,這也是一家特別的民宿。依山依水位於浙江省德清縣廟前村的馬塢里,不同之處在於,百年老屋的旁邊,還有一棵兩百年的黃金樹,樹下小平房住著91歲高齡的老太太。

依山依水,正如它的名字,在一個綠色山坳里,如當年外婆家一樣,仄仄的樓梯響著生活的老歌,房子背後有一片清脆的竹林,屋前就是一條清澈見底的山泉小溪。

- 房屋原貌-

浙江民居多依山坡河畔而建,既適應複雜的自然地形,節約耕地,又創造了良好的居住環境。同時,房屋在形體上合理運用材料、結構和工藝上,給人一種樸素自然的感覺。

改造前,這片老宅在村子裡毫不起眼,主體結構是夯土牆和穿斗式的木結構,建造年代在100年以上,其後幾經修補,是典型的浙江西部民居的樣式。

由於年久失修,老宅的整體結構已經出現了塌落的跡象,外部的夯土圍牆也由原先的白色石灰粉,斑駁出它原本的顏色,二層的牆面傾斜嚴重,隨時都有塌落的危險。

因民居的天井與一層堂屋連通成為耦合空間,且天井的高度與面積較小,致使風壓和風速不大,導致老宅採光和通風效果不佳,室內陰暗潮濕,房屋樑柱都遭到嚴重腐蝕。

考慮到這座房子是村子裡為數不多的老宅,儘管從外觀看起來顯得相當簡陋,但卻是整個村子追憶過去的一個窗口,於是設計師決定將依山依水打造成當地民宿的招牌。

- 方案設計-

在確定保留老宅的夯土和木構之後,設計就變成了一個命題作文:如何在一個小尺度的老宅中,兼顧現代居住的舒適度和傳統文脈的延續性?設計師採用了一下方式:

土生木長——老宅土牆和木構完整保留,並在空間里肆意呈現。土與木這兩種溫暖的材質本身就使得空間充滿鄉土質樸的味道,新加的部分都應當留白,讓土木原本的色澤溫潤和沐浴整個空間。

鑿壁借光——因老房子光線昏暗,方案鑿除二層夯土牆,將西側山牆上部打開,讓光線進入空間,使得老屋裡面光線充沛,而高窗仍然能隔斷視線,內與外不至一覽無餘。

退壁三舍——在夯土牆和客房之間,用一道玻璃牆隔開,再用燈光打亮夯土牆。一方面增加了室內的採光,另一方面,使夯土牆猶如立於聚光燈下,獲得一種舞台感呈現。

半土半木,半新半舊,一半空間一半時間,兩者之間並無價值的高下。設計讓新與舊不是互相退讓、對峙、主次的關係,它們更像是一種奇妙共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GIF

- 精彩呈現-

依山依水,隱藏在一片民居的最深處,外面是石砌的黃色磚牆,隔絕著這個山間院落與群山中的蒼蒼綠竹,乳白色的白房搭配著黃色的屋瓦,為這個靜謐山間增上了些許色彩。

民宿地處一個寧靜的山坳,它背靠山、面臨溪,吹著莫干山的微風,看著莫干山的清水從門前流過。設計師巧妙保留了原來古宅的部分外牆和結構,土牆、石坎、磚牆,依舊原來古樸的樣子。

民宿自身的環境也相當優美,入口是一片草坪,抬頭是一處大陽台,在這個山區里顯得相當奢華,民宿後面還有一片茂密的竹林,等待著遊客們去遊玩探索。

民宿的門外,有一棵200年歷史的黃金樹,夏天綠蔭如蓋,秋天黃金滿地,樹下91歲高齡的老太太,時常坐在木椅上悠閑的打著盹兒,與民宿古樸的門楣守望百年。

當你從東門進入,也許會有一種時空穿越之感,門樓僅稍加修繕,完全恢復了舊時的模樣。扣開古樸的木門,竟會發現這裡還保留著一堵斑駁的老牆。

牆上白色的粉刷早已部分脫落,但依稀可見當年的口號標語。老屋的山牆也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再加上雜亂的石塊鋪地,往日的記憶瞬時映入腦海。

而從南門步入,左邊是小花園,小朋友也可以在這裡沙坑玩樂;右邊是老石坎牆面,引入眼帘的是乳白色的白房搭配著黃色的屋瓦,遠遠望去夜景更是美炸~

整個住宅改造後,不僅原木氣息十足,更多了幾分精緻。土牆、石坎、磚牆,依舊保留著古樸的樣子;同時也加入大量現代化風格的裝修,如落地窗、大露台和高房梁。

石塊砌成的台階覆著淺淺青苔,老式的木門蓋著青黑的屋瓦,爬著藤蔓的牆垣見證者歲月的流逝;順著石階還能步入竹林,呼吸一口最清新的空氣~

進入室內,大廳一樓和二樓間水泥板用木樑取代,這樣採光足,空間也更加通透。特別到了晚上,木樑上50多個小燈齊開,暖黃色的燈光傾瀉而下,染開一片唯美意境。

最有意思的是屋內的兩面牆,一面舊、一面新,舊的是當年老屋留下的夯土牆,上面還有扇木窗。而一面玻璃,借來大自然的光影雨雪,讓小小的庭院都變得生動起來。

白天,陽光傾瀉進來,原木立柱下的斑駁光影,倚靠在沙發上就十分溫暖。

晚上當屋內的吊燈都亮起,彷彿珞黃色的星光照亮了山林一角的小屋,尤其是遠遠望見巨幅的玻璃窗,更加浪漫又夢幻。

依山依水僅有5間客房:石坎、院景、陽台、山景、獨棟一山,且均為大床房。這是一處用時間精雕細琢出來的酒店,透露著懷舊的情節和時間的印記,不拘一格的裝飾形式,粗獷且不失細膩,隨意卻不缺味道。

木樁是房間里最重要的元素,所有的老木樁,幾乎不做任何處理,就讓它們最真實地展現自己。走進每一個房間,都能聞到老木樁的一股清香。

獨棟的一山,樓下是公共活動區域,樓上是一個大床,大面落地窗,躺在大床房上就能直面落地窗外翠綠的風景,晚上可以伴著翠竹在星光下入眠。房間有一面牆是原木拼成,散發著溫馨的幸福感。

石坎房,保留著年代已久的老牆,是最好的裝飾,牆頂老木房梁,留著歲月的痕迹。暖黃色的吊燈在歐風的吧台上暈染出暖意,分明是最簡單的木質吧台,卻讓人儼然生出華燈初上的感覺。

庭院房,從屋內眺望屋外,直面百年老牆,土黃色斑駁的磚牆和質樸的木門產生一種清冷悠遠的感覺,彷彿時空交錯,住在這樣的房間內彷彿身心沉醉在故事和歷史中。

陽台房,位於二樓,有一面大大的落地窗,並且可以從另一扇門走進串聯起走廊的露天陽台。無論清晨望著對面炊煙渺渺的民居,還是夜晚頭頂著一片閃爍的星空,或是約上最愛的人葛優躺,都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山景房,顧名思義,可以看到清麗山景。蓬鬆的白色大床坐落在木質的地板之上,玻璃的隔層與射燈勾勒著簡單的典雅,淺色的紗簾閑散的遮掩著窗外的碧水蒼山。

散下帘子是現代社會的風情雅緻,撩開帘布卻是山間的秀美山色,這一窗之隔,也有人間幾番美景。

整個住宅改造後,不僅原木氣息十足,更多了幾分精緻。透過大大的落地窗,漫山的竹林畫成一幅空山新雨,古老堆石的庭院講著一段舊日的泛黃故事。


依山依水,一座用時間精雕細琢出來的民宿,透露著懷舊的情節和時間的印記,不拘一格的裝飾形式,粗獷且不失細膩,隨意卻不缺味道。

這裡已經不再是一座鄉村民居,而是一部時光穿梭機,在現代與古樸的交織中,為旅客提供了一處體驗別樣風情的獨特場所,更重要的是,客人們也非常樂於為這種體驗埋單。

因為,在這裡,你會想起小時候住的老房子,那堵牆便是歲月最好的印證;你會在一棵百年的老樹下,等待裊裊炊煙和山裡陽光的升起;你會體驗到,把嚮往的依山傍水生活變為寧靜優雅的現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桃花源跡 的精彩文章:

TAG:桃花源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