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感受來自那不勒斯的力量

感受來自那不勒斯的力量

用了三天不到的時間看完《消失的孩子》,我有一點悵然若失。

兩天之後,我才動手開始寫這篇筆記。

雖然深知,在這之前,也已經欠下了很多早已允諾過的讀後感,但是這部那不勒斯四部曲,確實讓我沒有辦法停下來去想別的書,從第一部開始,到最後一部結束,我發現自己被這種極具力量感的文字迷住了。

雖然故事結束了,但是文字帶來的跨越時間和性別的震撼,卻值得一遍遍的去體會。

首先,不得不感嘆作者的文字功力。

字裡行間沒有任何浮誇的堆砌和做作的修辭,就這麼自然且平淡的敘述著,然後,Bang,事故就發生了。很有一種走在羅馬街頭的感覺,樸素的石板路和民宅,走著走著,一個不經意的轉角,竟然就看到了許願池。所以,在讀書的過程中,就會越來越沉醉在這種漫不經心的驚喜里,就好像這作者給我們讀者的一種獎賞。同時,作者在心理刻畫和敘事的過程中,也絲毫沒有過分沉溺其中,總給人一種乾脆且直白的快感,雖是以萊農的第一人稱來敘述,但是卻讓人不會有被作者主觀綁架的錯覺。

翻譯老師也是同樣了得。記得之前讀某一版《刀鋒》,因為翻譯的很難讀,以至於原本可以有9分的閱讀感硬是被生生的降低到了7分。然而這四部曲的翻譯,讓人讀來毫不費力。就好像作者本人直接寫成的中文,無論是修辭,還是斷句,都十分順暢和耐人尋味。

(那不勒斯的維蘇威火山)

再說說這個故事吧。

4本書,記錄了兩個女人從5歲到50歲的友誼。如果一定要給一個定義的話,我願意認為這本書就是一部女性小說,以女人的視角,去理解領悟以及感受。讀了這麼多年的小說,以女性為主體的小說實在是少。而這本書,不像男性作者寫的女性小說,類似毛姆的《尋歡作樂》,帶著很多男性的主觀見解理解的女性,也不像《簡愛》,過於細膩而缺少力量的故事。費蘭特筆下的女人們真實的近乎赤裸裸,無論是對待情感,還是對待身體,甚至是對待物質,她們都表現出那種接近理性的感性,一次次的讓讀者也似乎深陷其中,似乎可以感受到那不勒斯的質樸和暴力。

時間和年齡的跨度,讓讀者跟隨著萊農一路成長,感受著她自己在《消失的孩子》里描述的,「為了尋求階級提升而努力的一生」。無論是又愛又恨的友情,又刻薄又溫暖的親情,以及熱烈卻又自帶傷害的慾望和愛情,作者都是用一種純粹的像一面鏡子一樣的語言把所有的感官意識都呈現給讀者看,直接的讓人有些羞愧。

莉拉和萊農,那不勒斯小鎮上的兩個同齡的姑娘,來自同樣貧困的家庭,卻因為各自獨特的性格和特質,走上了兩條截然不同的路,但是卻自始至終惺惺相惜。莉拉是極聰明的,是萊農稱之為天才女友的閨蜜,是老師們因為她不再讀書而惋惜的學生,是男人們一眼便被吸引的女神,是那個即使經歷了萬千事故卻到老也依舊桀驁不馴的女人,而小說的第一人稱萊農,卻是一個同樣聰慧漂亮,卻性格柔和的女孩。萊農對莉拉的感情,那種愛,恨,嫉妒和羨慕,我想每個姑娘應該都經歷過,不經意的瞬間,便會勾起自己的回憶。

隨便摘錄幾句,大家也一起來感受一下費蘭特文字的力量。

「跨越邊境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兒,沉浸於別的文化里,會發現之前以為是定局的事情,其實是暫時的。」

「理想的培養、邏輯的思維、高雅的閱讀不能讓別人愛上你,但卻讓你坦然接受不被愛」

「他是一個渾身上下散發著權威的男人,儘管權威就像一種色澤,要一點點就夠了,因為即使是只有幾分鐘,這種權威都會出現裂縫,讓人隱約看到另一個人,這個人並非那麼無懈可擊。」

「一個不愛自己母親的女人,是一個迷失的女人。」

Che una don na senza amore per la sua matrice e persa

A women without love for her origins is lost.

一個不愛自己母親的女人,是一個迷失的女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女王的後宮 的精彩文章:

TAG:E女王的後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