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紫砂壺裡常說的「灌漿」、「噴漿」、「沖漿」你能分得清嗎?

紫砂壺裡常說的「灌漿」、「噴漿」、「沖漿」你能分得清嗎?

紫砂壺裡面的很多專業術語和名詞對於很多新朋友來說,可能不是太了解,甚至經常會把它們之間的概念混淆。今天來說說玩壺中經常聽到的幾個名詞:「灌漿」、「噴漿」、「沖漿」,這三個名詞所代表的具體含義。

灌漿工藝

典型的灌漿壺

灌漿

灌漿其實是指壺的成型工藝採用灌漿成型法,是利用石膏的吸水性,將含有石蠟的泥漿加熱注入石膏模中,冷卻後將石膏模脫開,便可得到壺坯,經鑲嘴、把並脫蠟後燒製成的壺。但是由於灌漿所需的泥料目數至少要在200目左右,這樣的壺就沒有紫砂特有的透氣性,從嚴格意義上講,灌漿壺不屬於紫砂壺的範疇。灌漿工藝適合於大批量的生產且成本較低,灌漿壺一個人一天可以澆灌數百個,通常運用在低端商品壺的製作上。這類壺的特點是表面光潔,沒有紫砂特有的砂感,造型呆板,做工粗糙,這類壺常見於各種旅遊景點。

噴漿工藝

異常光亮的噴漿壺

噴漿

噴漿是一種表面處理工藝,是用漿料噴射在紫砂壺胚體表面。噴漿工藝的運用,目的就是為了遮蓋壺胚原來的本色。就好比一個人穿得外衣如果品質足夠好,就沒有必要再套上一件外衣,之所以再穿上一件外衣,肯定是裡面的衣服品質不夠好,需要再穿一件來掩蓋。通常情況下製作的紫砂壺完全可以素麵素心,根本不需要再進行噴漿裝飾。噴漿壺一般都有其不可靠人的目的,主要運用在一些低端的灌漿壺以及手拉壺上。由於這些低端壺製作採用的泥料,都是品質比較低的非原礦紫砂泥料,為了掩蓋它的本質,就會用噴漿進行處理。比如用黑色陶土灌漿成型的一些壺,再在表面噴上一層朱泥漿料就可以來冒充朱泥壺了。噴漿處理後的壺能產生鮮艷光亮的視覺效果,增加成品的光潔度,不僅成本較低,而且賣相也很好,極具欺騙性和誘惑力,能讓很多不懂紫砂的消費者誤以為這是一把真材實料的紫砂壺。噴漿處理的壺表面和內部斷面的顏色反差會非常大,而不是一些原礦泥料應有的那種漸變色差。

目數較高的紫砂漿料

沖漿泥料的表面特徵

沖漿

沖漿指的是練泥方式。 通常是將某一礦料進行粉碎,過篩網,然後調配到100目甚至更細的純泥漿里,稱為「沖漿」。這種練泥法古代就有,其目的是降低泥料的收縮比,提高泥料的可塑性,同時也能起到調色作用。沖漿調色的原理,是將燒成後呈色效果更佳的礦料加工成肉眼無法識別的細小顆粒填充到泥料里,在顆粒無法識別的情況下,成品的顏色得到改變。通常來說沖漿壺由於泥料結構中的顆粒較細,成品氣孔率較低,但成品率較低的壺,壺表也會平整,這樣的壺新壺有個特點,泡養後很容易起包漿,但包漿後就不再會有明顯變化,也就是說包漿程度較低,很難達到厚重感的包漿。沖漿只是一種練泥的方式,很多品質較差的礦料通過沖漿法練泥之後,製作成的紫砂壺能夠達到較好的整體呈現效果,有些朋友可能會把沖漿和化工壺聯繫到一塊去,這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概念,應該理性客觀的看待沖漿。

好了,說完這些希望大家能對這些紫砂專業名字有更深的認識,不要再混為一談。

用客觀公正的角度剖析紫砂,還原事實真相,歡迎分享轉載。

普及紫砂知識,弘揚紫砂文化,可搜索並關注微信公眾號:紫砂文化百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紫砂文化百科 的精彩文章:

紫砂壺的價值和藝人的職稱究竟有多大關係?
面對瘋狂的紫砂,我們能做什麼?

TAG:紫砂文化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