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國領土面積不斷擴張的一個省份,面積已增大99%,經濟實力特強

中國領土面積不斷擴張的一個省份,面積已增大99%,經濟實力特強

中國的省級行政區域包括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上海市是我國的一個直轄市,雖然是一個市,但卻是一個省級行政區。

無論是在地理上,還是在歷史上,上海市都是我國最年輕的一個省級行政區,上海市的發展與長江三角洲海岸線的不斷向前推進密切相關,可以說,今天上海市99%的土地,在距今7000年至6000年前,還是一片汪洋大海。

長江入海口附近地形圖

在距今7000年至6000年前,上海市只有青浦區、松江區和金山區的部分地區成陸,海岸線在今天上海市的西部一帶(即今松江區、青浦區的西部、西北面),這裡有一條貝殼沙堤海岸,是吳淞江下游的入海口,6000年前,青浦區、松江區和金山區的大部分地區是一片近海區,多為湖泊、沼澤,在青浦區的北部和東部一帶有一條滬瀆壘,所以吳淞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滬瀆,這是上海簡稱為「滬」的由來。

在距今3000年前,也就是西周時期,隨著長江三角洲的淤積,上海市的海岸線向東、向南、向北推進至今天的南橋(奉賢區南橋鎮)、橫涇、嘉定一帶,這一時期,嘉定區、閔行區、奉賢區已成雛形,由於海岸線進一步向前推進,海水對耕地的侵蝕逐漸減輕,原來居住在山坡、高地一帶的居民開始遷往平原地帶居住,促進了濱海平原一帶的開發。

長江三角洲在自然地理上的大致位置

在距今1700年前,也就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上海市的海岸線進一步自南橋、橫涇、嘉定向前推進至下沙、北蔡、月浦、盛橋一帶,浦東西部一帶已經蔚然成型,但是,在這一時期,整個上海市的中西部一帶,經濟發展依然很緩慢,沒有多少市鎮,依然是一個漁村,經濟以漁業和鹽也為主。

在距今1000年前,也就是唐末五代北宋時期,上海市的海岸線再進一步推進至奉城、南匯、川沙一帶,今日浦東中部一帶成陸。

唐宋時期,上海開始繁榮起來,大量的海商雲集於此,戶口日增,隨著海塘的修築,農業經濟也開始迅速發展,上海發展為一個以漁業、鹽業、商貿為主的濱海城鎮。

元代時期,上海是漕糧海運的重要基地,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元廷在上海設置上海縣,上海縣的管轄範圍,大致相當於今天的青浦、南匯、川沙一帶。

明清時期,上海市贏來了新的發展機會,這一時期,上海的紡織業十分發達,松江府是當時全國最大的棉紡織中心,有「織造尚松江,漿染尚蕪湖」的說法,與此同時,上海也是著名的產鹽基地,濱海一帶擁有大量的鹽場,上海港成為了南北貨運的中轉站,附近酒樓旅館林立。

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為抵禦倭寇對上海的侵擾,明廷在上海修築了城牆。

在鴉片戰爭之前,上海已經成為了江南地區的一個商業中心和貿易中心。

20世紀90年代的上海外灘

鴉片戰爭以後,上海市被迫開放為通商口岸,後來,西方列強還陸續在上海劃定了租借,英、法、美等國的商人在上海開辦了銀行、工廠,並將世界各地的商品運往這裡傾銷,上海在受到西方列強經濟侵略的背景下,開啟了近代城市化與工業化的路程。

上海市憑藉著位於長江入海口的地理優勢,至20世紀30年代,已經發展為我國最大的工業化城市。

如今的上海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國之首,經濟十分的發達,而在距今3000年前,上海市的大部分地區還是一片大海。

現在上海市的面積還在擴張,長江三角洲的部分地區依然在淤積,比如崇明島每年以140多米的速度向前推進,由於崇民島的海岸線不斷向前推進,每年可增加5平方公里的土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飛說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有一條「巨龍」,保護了中華民族2000年,還幫助抵禦過日本人
抗日戰爭,如果日本打贏了,日本人會成為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嗎?

TAG:騰飛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