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漆線雕藝,心懷天下神農氏

漆線雕藝,心懷天下神農氏

原標題:漆線雕藝,心懷天下神農氏


藏品簡介



神農氏,屬清早期福建工藝,高68厘米。


人物背景

傳說神農氏出生便有透明肚子,五臟六腑和吃進的東西在肚子里的反應肉眼清晰可見。藉助這個優勢,神農氏親嘗百草,以身試險,辨別各種植物藥物的作用,撰寫了人類最早的著作《神農本草經》,並由此結束了一個饑荒的時代受到人們的尊崇和愛戴。



神農嘗百草


《帝王世紀》雲「神農氏在位百二十年,凡八世:帝承、帝臨、帝明、帝直、帝來、帝哀、帝榆罔。」然據考究,神農氏應該是存在於新石器時代的一個部落氏族,崇拜神龍,我們華夏民族常說的自己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很可能來自這個傳說。



湖北神農架 神農祭壇


據《竹書紀年》記載「炎帝神農氏,其初國伊,繼國耆,合稱,又曰伊耆氏。」可見神農與炎帝為一人,宋代司馬光所作《資治通鑒》、以及後世的《四庫全書》、《帝王世紀纂要》均沿襲《竹書紀年》的記述。


然《史記·五帝本紀》則隱喻炎帝與神農氏並非一人,其中提到在黃帝時,神農氏的時代已衰落,諸侯間互相侵伐,暴虐百姓,神農氏不能征討,於是黃帝「修德振兵」,討伐危害最大的炎帝和蚩尤,大勝歸來後威望大振,便代神農氏而擁天下。神農氏不事征伐,這與《莊子·盜跖》說神農氏「無有相害之心」、《商君書·畫策》說神農「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相符合,怎麼會是炎帝這樣「侵伐諸侯,暴虐百姓」的人呢?此外,《史記·封禪書》也將炎帝和神農氏分列為兩人,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也主張炎帝、神農氏並非同一人。



可見神農氏是炎帝這個說法一直存在爭議,尚得不到解決。但是神農氏仁慈博愛,為中國古代農業發明者則是歷來公認的。,《易·繫辭下》記載了神農的功績:「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逸周書》曰:「神農之時,天雨粟,神農遂耕種之;作陶治斤斧,為耒耜徂耨,以墾草莽,然後五穀與助,百果藏實。」不懼危險嘗遍百草,嘔心瀝血作《神農本草經》,更顯出神農氏的心懷天下,感念蒼生。


可以說華夏民族,是因為神農氏才得以擺脫原始社會的水深火熱,進入農耕文明時代。故而人們對神農氏的敬仰經久不衰,歷朝歷代皆有修建廟堂祭祀神農氏的現象。又因神農開創農業,親嘗百草等傳說,所以神農造像,多為手持稻粟或是草藥。


藏品鑒賞



此尊清代福建工的神農氏手持稻粟而坐,雕刻的弧度掌控得十分到位, 面部方圓豐腴,飽滿有肉感。下巴處內收,塑造出圓潤觀感。眉眼彎彎,飛眉如鬢。雙眼細長,眼廓特別雕刻清晰,雙眼皮與卧蠶面面俱到。鼻頭略大,更顯真實,似往常遇到的常人面相,更顯可親,八字紋輪廓明顯而不顯溝壑,嘴角微翹再配以代銷的眉眼,更顯笑意盈盈,歡喜祥和。雕刻得精緻有趣且生動富有感染力。他眉開眼笑的神情彷彿是看到了五穀豐登,人民安康、福壽延綿的太平盛世。



神農氏髮型獨特,比之成年男性更偏向於古時年輕少年的雙發鬏,又有兩束髮辮垂落肩部,而非鋪陳,髮辮與軀體中間的間隙更顯真實。劉海處更是突破常規,運用了精湛的雕刻技藝將髮絲的細膩飄逸勾勒出來,富有動態美。



身上僅著披褂與窄腳長褲,披褂齊胸,似用植物枝葉編製而成,紋路雕刻清晰細密,而其上每一片枝葉的形態都分外清晰明朗,排列更是一目了然及其規整,在領口處更有紅色布段繫結耳後垂落。


而腰間絲絛緊系,立體感十足。腰圍披帶邊緣處有卷草紋,細膩精巧。而腰腹下部位置也有與披褂相同的樹葉紋理,同樣的排雷規整,一目了然,可見材質相同。下擺處更有游龍騰雲圖案,凹凸有致,紋路清晰,龍首出雕刻細緻入微,長大的嘴與蜿蜒的龍鬚,圓瞪雙目,質感明顯,將漆線雕技藝用得爐火純青,彰顯了神農氏貴為三皇五氏的身份,又與神農氏族部落的龍崇拜相呼應,可謂巧妙。



神農身材厚實魁梧,健壯有力,塑像上的漆質用得紮實且足夠厚重,光滑平整,褐黃色中透著深粉紅,恰如勞作者結束一日辛勤工作後的皮膚顏色,具有寫實性,透著很強的生命力。比之為王為帝者的勇猛威武,更顯親近平民,關心民間疾苦,勤勞務農。這也與神農氏教導民眾種植五穀、豢養家畜,從而是神州大陸得以擺脫飢餓的身份有關。



就工藝而言,此尊造像漆質明亮純渾而不顯厚重,雕刻細膩寫實,特別是細節處處理更是精細入微,又十分貼合神農氏身份傳說。且體量高大,整尊可達68厘米高,皆由整塊木材雕刻而成,可謂十分難得。最顯著的是,雕刻藝人在這尊塑像中將漆線雕的工藝發揮到了極致,神農氏的形象更加立體動人。披褂和長褲雖然簡潔,但採用了精巧的漆線雕技藝,且做工精細不苟、雅緻獨特,每一處的漆線都細膩有致,富有層次感。整個神農氏塑像散發蓬勃的生命力,具有浮雕效果的漆線雕更是充分刻畫了神農氏勤勞、勇敢、睿智的形象。


鑒賞對比


後世的人們感恩神農氏所做的貢獻,為神農氏塑造了許多塑像。而對於神農氏的長相,司馬貞《史記·補三皇本紀》記載:「炎帝神農氏,姜姓,母曰女登,為少典妃,感神龍首而生炎帝,人身牛首,長於姜水,因以為姓。」由於地方民俗文化的差異性,在不同地方對神農氏的塑像也是有著很大的差異。總結塑像、繪畫、壁畫等歷史作品, 都有神農氏肩披樹葉,頭生雙角,手捧五穀。頭生雙角則是因為神農部落的圖騰是牛,手中的五穀便是他「尋五穀,育天下」的標誌之物。



隨州萬法寺塑像


隨州神農公園塑像



河南神農山塑像


這幾尊塑像,神農氏的形象高大雄壯,面部表情莊嚴肅穆,顯出一種超脫於自然的神聖力量,讓人仰望,崇高的敬仰之情磅礴而生。


而這件福建工藝的神農氏塑像則是用了獨特的表現方式,弱化了神農氏的神性,將神農氏的凡性展現出來,更具現實性,展現神農氏的自然與樸實,健碩而有力,顯露蓬勃的生命力。



鑒賞綜述


神農氏賦予大眾的印象總是年老神秘而不易親近,那麼,這尊塑像大概就是要顛覆大眾一貫的神農氏形象。踏步走來的這個健壯有力,平易近人的神農氏,融貫了當地勞作人們的特色,也蘊含了神農氏精神----勤勞而勇敢,健康而睿智。



三步教你看木造像是如何雕刻完成的

觀相澄心 入門道藝(一) | 古代木雕造像欣賞入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喜雅藝術 的精彩文章:

TAG:喜雅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