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不是葯神》引發的思考

《我不是葯神》引發的思考

文/曼曼

看完最近熱映的電影《我不是葯神》,我想從幾個不同視角談談個人拙見。一部影片可以讓全場觀眾飆淚反思,掌聲不息,繼而引發全民熱議,甚至撼動官方,企業引出調整葯價話題。上映一周,票房已逼近18億人民幣,各類網評媒體對此片的評價均達9分以上。這是中國電影史上值得銘記的一部作品,不是因為它的票房和賣座,而是影片背後折射的社會問題直擊人心。在當下以娛樂,商業,紅色愛國旋律唱主導的電影市場中,是我所看到的,少有的,良心之作,上乘佳品。實在值得大書特書,令人毫不含糊的豎起大拇指叫一聲:「好「!

這兩天網路熱議該片的文章可謂層出不窮,很大一部分是從理性層面分析天價葯的定價結構,有的還指出影片描述的瑕疵,糾正錯誤。還有一些轉移到健康話題,寫了很多疾病的預防及早期發現與治療。而我不想避重就輕,僅在此討論什麼是真正的觸動人心。

情與法

影片中有一句局長的台詞引發了我的思考:「法大於情的事你還見的少嗎?作為執法者,我們永遠站在法律這邊。」 首先,我想區分一下情義在不同上下文中的不同深意。有犯法者家屬在犯人判決後痛不欲生的,也有正當防衛或者為了救人而過激殺人的,這些都算是情義。但前提都是侵犯他人錢財,人身,精神安全,或是對社會公眾造成極大傷害的,用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幹了傷天害理之事,或者誤殺誤傷的。哪怕有些自認為為了維護正義而傷害他人的,也是犯罪,因為人是沒有權利去侵犯他人身安全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法一定要大於情,因為要維護社會的大義,必須捨棄家庭個人的小情。但不論是影片的主人公及原型,他們錯了嗎?傷了誰?害了誰?又對社會公眾造成哪些危害?事實是,不但沒罪,還在救人。所以法大於情這句話在這個案件中不適用。或者說,此法非彼法,此情非彼情。其次,制定法律的依據是什麼?難道不是公正公平,懲奸除惡嗎?法的制定不能全部基於情,但完全不考慮情的法真的是合理的嗎?執法者站在法律這邊沒錯,但前提是合情合理的法,利民護民的法,且執法者是人,不是機器。因為人有情,機器無情。人懂得如何區分什麼時候該法大於情,什麼時候該法融於情,機器不會。

什麼是違禁藥?該如何定義?

有人會說,電影中的陳勇或者原型陸勇雖然沒有傷害他人或對社會造成危害,但他販賣違禁藥,所以應該受罰。那什麼是違禁藥?該如何定義?救人命的高仿葯又為何是違禁的?是人命大還是制度大?

信仰

影片讓人驚喜的點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融入了信仰。類似「下地獄」、「願主保佑你」這些帶有濃重宗教色彩的台詞屢屢出現,讓我這個有神論觀眾聽起來格外順耳,舒心。所以不難想像如此高的票房背後,一定也有基督教徒們的力捧。一部影片能同時讓信教和不信教觀眾的都產生共鳴,著實難得!有關信仰我想表達的是,不管有否信仰,敬畏之心是做人的底線。中國人深受佛道兩家思想的影響,可能更願意接受「因果報應」、「人在做,天在看」 之類的處事哲學。而轉換到基督教就是地獄煉獄,末日審判等辭彙。此次製片方選用植入基督教而非中國人熟悉的佛教,其包容和文化多元性可見一斑。同時,能夠從信仰層面不動聲色的喚醒良知,約束人的倫理道德也是這部影片拍案叫絕的智慧之一。

生死觀

一直以來,中國老百姓對疾病的態度是不惜一切代價,傾家蕩產也要治。不敢、不願、不能接受死亡成了普世價值。 鮮少聽說有人得了絕症之後,願意放棄治療,自然等待死亡的。記得前兩年有一則新聞報道某醫院的醫學博士,在得知父親得了絕症後決定放棄治療,接父親回老家安度生命最後一程。此舉引起了民間的強烈抨擊,大部分的看客完全不理解,大罵其不孝,覺得生命大於一切。對於生命寶貴我不想反駁,但人類的死亡是自然規律,就像樹上的葉子黃了終會凋零,是天意不可違,是自然不可逆。病、死、窮是該片帶出的沉重話題,其背後高度還原了每個中國人最真實的恐懼,恐懼疾病帶來的死亡與貧窮。彷彿這三者是連體嬰兒,相輔相成,互為因果。因為病了必然要治,治了一定會窮。即便知道窮死也救不活,還是要治。這是何等可怕的執念與自我折磨?!作為一個唯心主義者,我一直想不明白的是,人為何要違抗而不是順應天意?既然醫學已經宣判了最終結局,為何不選擇減少甚至避免病人治療痛苦,同時也可防止搭上性命又債台高築的雙輸?病,不一定和窮聯繫在一起,完全是人生觀的選擇問題。我們可以改變世界,但無法改變世界的運轉,所以我們只有改變自己的內心來適應世界的運轉,轉變一下觀念,或許會很不一樣。關於生死,我的信仰告訴我,人的生命是永恆的,死亡只是生命的另一種形式。所以天主教徒用希望代替絕望,因為有天堂,所以死亡之後還有希望,與其絕望的抓住短暫的生,不如坦然的面對避無可避的死。如果一切都是主的安排,只有愛,有何懼?

很欣慰這部影片觸碰了很多敏感話題依然能通過層層審批,這是中國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只有開放的思想與土壤,才有可能再現先秦諸子的百家爭鳴。願主的愛與你們同在!

曼曼:80後射手文藝女,心理諮詢師,專欄寫手,文學流浪者,現旅居紐西蘭。公眾號:慢曼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慢曼生活 的精彩文章:

TAG:慢曼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