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會玩手機的老人更年輕:重建社交圈 證明「我還沒有老」

會玩手機的老人更年輕:重建社交圈 證明「我還沒有老」

現如今,人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手機。可是,當人們聊著微信,搶著紅包,看著直播,自顧自地樂個不停的時候,身邊滿頭白髮的父母卻覺得自己跟孩子已經沒有了共同語言。這種隔閡使得親情更加疏離,老年人覺得自己更加孤獨,落後於時代的步伐,從而不自覺地陷入深深的自卑情緒中。教會老人玩手機,讓他們增強社交聯繫,了解外面的世界,跟上時代的步伐,覺得自己年輕起來,也是老年心理保健的一個秘訣。

不會,很孤獨

老人不自信「買了我也不會用」

楊大媽今年58歲,她和老伴的手機還是磚頭式的諾基亞,只有打電話和發簡訊的功能,連個攝像頭也沒有。退休後,她的生活變得單調起來,每天除了看看電視,去樓下跳跳廣場舞之外,幾乎沒有別的娛樂活動。楊大媽覺得很孤獨,想跟兒子、兒媳說說話,兩人卻一人抱著一個手機頭也不抬。平時老聽別人說些微信群、微博、公眾號、APP之類的話,楊大媽也不知道是個什麼意思。退休之後,老同學的聚會多了起來,飯桌上,大家都拿著手機互相添加微信,拍照合影,在微信群里聊得熱火朝天,楊大媽覺得自己被孤立了,好像跟這個社會脫節了一樣。有好幾次,她跟兒子商量,讓兒子帶她去買個智能手機,可是兒子卻不以為然地說:「買了你會用嗎?」楊大媽自己想想,「也是,上回報了個老年電腦學習班,只學會了開機關機,買個這樣的智能手機回來,我也不會用。」買手機的事情只好作罷。

會了,多開心

學會玩手機重建社交圈

五一放假的時候,女兒一家回來,女兒實在覺得媽媽孤單,帶著楊大媽去買了一個智能手機。女兒耐心地教她怎麼照相,怎麼發微信,怎麼傳照片,怎麼視頻聊天,怎麼看新聞……一開始,楊大媽也覺得學不會,但是她特別感興趣,拿著小本本,把每一步應該怎麼操作都一筆一划地寫下來。「放心吧,這些按鈕你就隨便點,壞不了,弄亂套了你就關機重啟。」女兒的話讓她有了一點信心。慢慢的,她竟然發現,其實這手機用起來也沒那麼難。

前些日子,楊大媽的侄女結婚,親戚朋友們來了一大幫,大家知道她也有微信號了,都高興地跟她掃碼添加,還把她拉進家族的微信群里。大家互相傳婚禮的照片,發朋友圈展示,還有人視頻直播,一大群人玩得不亦樂乎,楊大媽第一次覺得自己融入了這個圈子。學會了使智能手機,楊大媽跟老同學之間的互動也多了起來,她還學會了發有趣的動態表情以及小視頻。過去她在同學圈裡毫無存在感,現在成了積極分子。大家都覺得楊大媽整個人都變得樂觀開朗起來。她的手機也越玩越轉,甚至還學會了出門前先用掌上公交看看要坐的那趟車還有多長時間才到,到時再提前幾分鐘出門。

警惕

弊端也不少 千萬別沉迷

不過,跟年輕人一樣,老年人學會了玩手機也是利弊共存。「老年人也會玩手機上癮,有些老年人學會玩手機,認為自己的晚年生活產生了重大改變,不再寂寞了,不再孤獨了,不再焦慮了,不再鬱悶了。整天抱著手機不離手,甚至不按時吃飯、睡覺,這樣不利於老年人健康。」王極盛說。

與外界的溝通渠道多了,大量的信息湧進來,也讓原本就缺乏判斷能力的老年人上當受騙的幾率大大增加。前一陣子,楊大媽不知通過什麼渠道被拉入了幾個賣保健品的微信群,天天各種促銷信息狂轟濫炸。楊大媽一直想減肥,對微信群中微商的話信以為真,非要花5000元去買一款減肥藥,為此還跟兒子大吵了一架。後來,兒子從網上搜到了這家公司賣假藥的新聞報道,媽媽才相信。這事過去沒多久,媽媽又被賣「理財產品」的盯上了。通過微信群里的邀約,還去現場聽了講座,被忽悠著購買一種所謂的超高回報的理財產品,還好,楊大媽平時有什麼事都跟兒子商量,在兒子的阻攔下,這才沒上了騙子的當。但是,當時在講座現場,還真有不少老年人當場購買,他們這錢很可能就打了水漂了。

王極盛說,學會玩手機是老年人調節心態最好的、最常見的有效方式。但是,請老年人也要警惕,不要成為手機的奴隸,不要上癮,要適可而止,注意防騙,充分發揮玩手機調節心態的作用。

專家看法

學會玩手機證明「我還沒有老」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心理學家王極盛說,現在玩手機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最常見、最迫切的生活需要。手機對人確實有巨大的吸引力,它能給人們帶來信息、快樂,能開拓人的眼界,使人的生活朝氣蓬勃。但是,一部分中年人和多數老年人不會玩手機。不少老年人甘於寂寞、甘於孤獨,自認為自己腦筋不行了,手上動作不靈了,喪失了玩手機的能力,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一般手機的操作動作只要有人認真的負責的教,一般老年人,沒有失智的老年人,不是老年痴呆的人,是完全可以學會的。

「現在我看很多子女沒有什麼耐心,認為這個開機你還不會,教到第二遍,老年人還不會,心裡就煩了,一煩,老年人也覺得自己老了不行了,什麼都不會了,也就喪失了玩手機的需求了。」王極盛說,他發覺好幾個老年人,一旦學會玩手機,就覺得自己現在還很行,雖然年齡是老了,但他們很多的心理功能、動作功能並沒有喪失。這就給了老年人生活的信心,會具有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心態。「有的老年人講,哎呀,我會玩手機,心情特別愉快,特別高興,沒想到到老了,還能玩手機,還會看天氣預報,國內外的大事情全能看到,心情頓時變好,幾天都是高高興興的。用心理學的話來講,就是有良好的心境了,使他的生活達到了愉快的彩色。這對老年人的情緒低落具有重大的調適作用。」

公益建議

街道社區可為老人開設培訓課程

近日,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老齡藍皮書: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018)》。藍皮書也提出,雖然會使用電子產品的老人不多,但老人想要使用電子產品的意願強烈。

為了不讓家裡的老年人們在信息技術變革的過程中被拋棄,一些家庭的晚輩會教老人們學習使用電子產品。這種老年人學習使用電子產品的途徑是比較自發自然的,但其所能覆蓋的老年人群體數量不是很多,同時還有許多老人的家人沒有時間來教老年人。因此可以嘗試以街道為單位,組織給老年人介紹移動互聯網。

廣州市的一些社區就做出了成功的示範,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開設了相關的培訓課程。課程是在2013年11月開始的,課程內容簡單實用,主要講解智能手機的拍照、聽歌、上網等功能。課程從第一期開始的就深受老年人的歡迎。後來的課程又慢慢加入了微信及一些其他App的應用。通過課程學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還和社工一起編寫了一本小冊子,供其他老年人學習使用。在學習和服務的過程中,老年人不僅會收穫互聯網知識,還能增強自我效能感、提升自信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媽媽昏迷不醒 爸爸挺身而出為女兒「母乳餵奶」
一口麵包差點要了患兒的命 醫護人員10分鐘將其從死亡線上救回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