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徐為群散文精選

徐為群散文精選

作者簡介

徐為群,70後,浙江湖州人。筆名(老徐),湖州市作家協會會員。現就職於湖州工商銀行,經濟師,民盟盟員。喜歡詩歌、散文,作品散見於報刊、雜誌和公眾平台。出版老徐詩歌集《西湖蓮音》,散文詩集《門前的河流》《滴落的水珠》。詩觀:詩歌之聲,凈土之音!釋放靈魂深處此到彼的緣渡之舟!

入世中感悟出世【原創】

引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的人生理想「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的述及法說感悟人生知識與智慧的熱誠、追求。

「入世」與「出世」,難道確實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嗎?

一手的矛是最尖銳的,一手的盾是最堅固的,矛和盾的調和性就是哲學的對立統一。如何化矛盾為統一,也是在出、入世中讀有字與無字的真經禪意。

其實,從禪宗的出現,就意識到出世不離入世,覺悟、尋找的智慧離不開現實生活;相互依存,人與人,人與自然,嘗遍入世的酸甜苦辣,才能領略出世的意識。

紅塵寫滿生活的煩惱,恰恰煩惱之中卻蘊涵種種智慧,人生短暫,只不過從光陰中尋覓來的一段歷程,珍惜當下就是點開儒道的門學,當痛苦填滿曾經的幼稚,外界的灰暗乘虛而入,意識從名、利狂出,很多的親情、友情,貪婪俱灰。

人性在哪裡?其實人生很多時候不是「錦上添花」,更多的是「雪中送炭」。

知道紅塵有多遠,染色體掙扎的泥濘,生與死,對立的兩端,只有好好的生存,修德,才能在身處俗世中得到超越、升華。當我們一遍遍讀到孔夫子的「論語」,恰恰都解釋我們日常修行,從一個「恕」字到「仁」字,你想要別人如何待你,首先是你如何待他人,很多的圓寂都是在寬容中誕生。我們提倡的「簡」與「陋」更讓我想起孔子的學生顏回,唐朝詩人劉禹錫「陋」字中的詩句;世俗中為什麼我們的心與性傖促的如此煎熬,因為曾經的見山、見水,已不是山水了,這時迂迴的看破看透之論成了人生的全面認識。忽然覺得「困來睡眠、飢來擇食」的自然生活,仰望天道的豁然,原來這就是隨緣的任運逍遙,也是莊子的道法自然。

看起來儒與道有分道之意,如沒有塵緣、塵情、塵物,那有天地之容的從仙羽化、隱逸田園,哪有修禪悟道的「本來無一物」。有人選擇半生入世、半生出世的歸宿,這也是入世生活的情感經驗導致的自然歸宿,都說知識匱乏可補救,但人不可沒信仰,精神的寄託更是生命終極的真誠追求,也把人生的軌道吻合在儒、釋、道,世出世法中。

解釋「人人都可成佛」,圓寂後的舍利子,水滸的魯智深,他的名字就是智深,大智若愚的深智慧,這也是他後來得以成佛,「天空飛白玉,大地鋪黃金」,當然這也許是歷史小說的「添加劑」,水滸一部反映民間百姓在紅塵世俗的形形色色,人性的心驚動魄。才有入世到出世的境界,與萬物復生的碩果累累,豐滿的生活實踐到美學的理論,是出世的精神註腳「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禪意。

歷史走到今天,斯人雖逝,而精神永生。有一種精神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著」,「以天下為己任」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境界,才是認識天下萬物的真諦!也是立足於世間後萌生出世的意識;如閃爍的星辰,廣袤在朗耀的天空,對應大地的無邊無際,當下起人生使命的豁達。

擁擠的塵埃中,也有遁入空門的粗淺,脆弱的悲哀,薄弱的意志缺乏實在的內容,以為空門「萬無一失」,要讀懂一個「悶」字,人心是向內的,是否真正心內求心,廟堂中也有儼然的等級,世間並無純然的出世,要的是心內清凈的內斂。不管在禪意中,還是世俗中,出世的真理也許就是量到質的覺悟,當把流逝、無情當作煉獄,那很多的「神話故事」就會誕生,到時誰會說矛和盾兩者不能兼得,這也解釋了孔夫子的「未知生,焉知死」,也是強調做人的本性,有了修行,才有莊子人生天地合一的自然。

人之初心善、心惡,都當是降生的感恩、啟迪。

從入世的有為到出世的無為,生命的事業是把握,喜怒、欣厭束縛靈魂滄桑,全心全意的生活,才能理解慧能的禪宗,「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古人很多寓言都是生命的初醒,包括我們讀論語、讀中庸...也是告訴適可而止。當欲奢靡無方向時,回頭便是岸,時常感悟到「問心無愧」嗎?空寂的清苦情趣並不是絕然地淡忘世事,而是身體力行的智慧所得。手掌的心已轉化雙手的矛和盾,世界是我的表象,理性的意識從一次次知性中舒緩。每當讀到杜甫的儒詩和李白道詩的飄逸,王維石上清泉的禪詩時,詞賦的言語通達到一個盛唐的朝代,歷史千古名垂的絕句張若虛的「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是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美學,潮水與明月的珠簾璧合,詮釋了在世俗中感悟到暴風驟雨後寧靜的出世心情。此刻,真的又有回到初心,當下一種被大自然持續的永恆,生命原來是詩句的契合點!

聽知音,覓空曠,修德方心見明性,從儒家社會上的擔當,悟道家生命的超越,釋懷自然的歸宿,不因過多沉湎於單純入世而妨礙精神意識的升華,也不枉生命短暫的一生。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山還是山,水還是水」;我心便是「宇宙」。真理到哲學統一,生命與自然的合一,還會有患得患失的恐懼嗎?生死兩端的莊子「逍遙遊」,為妻死一笑而過的解脫恰是孔夫子儒家做人的修德後的另一種活法,也所謂的禪意「人人都可成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齊魯文學 的精彩文章:

趙西忠詩歌精選

TAG:齊魯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