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從玩客雲到文件傳輸協議TCFS,迅雷的區塊鏈平台野心

從玩客雲到文件傳輸協議TCFS,迅雷的區塊鏈平台野心

關注並標星36氪

每天3次,打卡閱讀

更快更深刻洞察互聯網商業

━━━━━━

站在迅雷開發者大賽的決賽現場,浙江大學Designer團隊成員王備略微有些緊張。在過去的77天里,Designer團隊成員們與來自全球各地的500多支團隊、2000餘名開發者同台競技,並最終殺進了這場開發者大賽的決賽。

Designer團隊由杭州遠赴深圳,團隊成員幾乎全部來自浙江大學智能計算與系統實驗室。而這支團隊的作品,則是一款名為「圖形化智能合約生成編輯器」的開發工具,可以實現智能合約的低門檻開發,並提供漏洞檢測功能。

智能合約,是目前區塊鏈世界與現實世界溝通互動的橋樑。引爆智能合約概念的以太坊,一直被外界譽為「世界計算機」,其上運行著的無數智能合約,就像移動互聯網時代的Apps一樣,百花齊放,成為了區塊鏈世界的應用載體。

憑藉著這套「圖形化智能合約生成編輯器」,Designer團隊最終獲得了迅雷開發者大賽的總冠軍。迅雷集團為冠軍提供了20萬元現金獎勵,以及後續的一系列創業政策扶持。

迅雷,這個已有15年歷史的中國老牌互聯網企業,在2017年起突然宣布轉型並All in區塊鏈。

在公眾視野之外,迅雷這家早已被廣大網民熟知的下載公司,正在努力撕掉「下載工具」的標籤,並隱形於幕後。共享計算產品「星域雲」,成為了迅雷由C端切入B端市場的第一塊業務。

2017年年中,迅雷推出了經過區塊鏈改造的共享計算產品「玩客雲」。迅雷由玩客雲起,推出了包括公鏈「迅雷鏈」在內的一系列區塊鏈產品,並在近日的迅雷開發者大賽上發布了全新分散式存儲技術TCFS。

「迅雷希望在區塊鏈世界『再造』一個迅雷。」迅雷開發者大賽結束後,現場的一位迅雷合作夥伴,在自己的朋友圈中這樣寫道。

由玩客雲到迅雷鏈,迅雷的區塊鏈野心何在?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2018年,從春節熾熱的三點鐘群討論,到此後不久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出現的區塊鏈媒體,區塊鏈早已無人不曉。

就連菜市場的買菜大媽們,都在聊區塊鏈的時候,區塊鏈的從業者們,卻在捫心自問,被譽為「價值互聯網」的區塊鏈技術,為什麼還沒有改變人們的生活?

是中國的區塊鏈從業者們實在太差了嗎?答案顯然並非如此。迅雷開發大賽上高手雲集、藏龍卧虎的場面告訴我們,中國真的不缺少區塊鏈人才。如今,在區塊鏈大爆發、項目百花齊放的中國,整個行業的繁榮水平,已經不亞於移動互聯網爆發後的出現的那一次創業大潮。

顯然,這個問題的答案,只有一個——目前主流區塊鏈主鏈的性能,實在是太差了。

區塊鏈1.0時代的比特幣,TPS(每秒系統吞吐量)僅有6次左右。而被稱為區塊鏈2.0的以太坊,其TPS也只有20~40次。

這意味著,在一條區塊鏈上的所有應用,加在一起,也只能共享每秒鐘20~40次的上鏈操作。一旦同一時刻出現了過多的用戶,整個區塊鏈系統就會發生擁堵。

2017年年末,區塊鏈遊戲CryptoKitties的出現,就曾一度使以太坊網路陷入崩潰。許多交易甚至需要一天以上的時間,才能被網路確認。

今年年初,一位區塊鏈遊戲從業者表示,他的團隊試圖將一款傳統棋牌遊戲的發牌、出牌行為記錄在區塊鏈上。然而,在評估主流區塊鏈平台性能時,他無奈地說,即便是當時最主流的區塊鏈平台,也只能實現幾百人同時在線遊戲。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主流區塊鏈平台如此羸弱的性能,甚至導致有人直言:「到目前為止,區塊鏈最大的應用,只有炒幣。」

這也讓區塊鏈技術本身,承受了太多的污名。整個區塊鏈行業投機氛圍濃重,全行業都在探索新的商業模式。而公眾,也對區塊鏈不甚了解,甚至充滿誤解。

「我們覺得,每一個踏踏實實做區塊鏈的區塊鏈人,都不能被辜負。」迅雷集團、網心科技CEO陳磊,在迅雷開發者大賽中講道。他為開發者提供的解決方案,是一條號稱可實現百萬級TPS的公鏈——迅雷鏈。

在區塊鏈世界,公鏈一直是最重要的戰場。火幣區塊鏈研究院於今年5月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僅目前主流的公鏈平台,就有超過50個之多。公鏈戰場上,一時間群雄逐鹿。

而迅雷鏈招攬開發者及用戶的核心,則是性能,迅雷方面稱,通過同構多鏈框架等技術,迅雷鏈可以處理百萬級別的TPS。

「我們認為只有達到了一定的性能,才能夠讓區塊鏈更好的賦能實體經濟。」陳磊在迅雷開發者大賽致辭中說道。

就在迅雷開發者大賽期間,美國《福布斯》雜誌發文稱,包括迅雷鏈在內的中國區塊鏈項目,已經實現了全球行業領先。中國正在成為區塊鏈行業的沃土。

迅雷鏈與TCFS

區塊鏈技術自2014年由比特幣剝離,那時的中國,人們還在為Blockchain的譯名究竟是「區塊鏈」還是「賬鏈」而糾纏不清。

誰都沒有想到,短短三年後,區塊鏈就在中國,突然迎來爆發。

2018年5月,工信部信息中心發布《2018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發展白皮書》。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3月底,中國以區塊鏈為主營業務的公司已達到456家,涵蓋平台服務、產業技術應用服務到投融資等全產業線。

其中,絕大多數公司,都註冊於2016、2017年。迅雷轉型區塊鏈的時間,也在於此。

2017年,迅雷將旗下共享計算業務,實現了C端的區塊鏈化改造。玩家手中的共享CDN節點硬體,由「賺錢寶」升級為「玩客雲」。與前者相比,後者的存儲機制、激勵結算,都開始上鏈,實現了區塊鏈化。

這成為了迅雷所有區塊鏈產品的雛形。百萬級別且下沉到用戶家庭的玩客雲終端,也為迅雷鏈的後續運行,提供了節點數量上的保障。

在迅雷鏈的技術參數中,TPS,是最核心的指標之一。

迅雷官方宣布,迅雷鏈的TPS達到了百萬級別,遠高於目前市面上的其它主流公鏈平台。事實上,迅雷鏈的單鏈性能遠遠達不到百萬TPS的水平,但迅雷以同構多鏈框架的方式,解決了區塊鏈的性能問題。

迅雷鏈提出的同構多鏈框架結構,可以將整個系統的交易分散在不同的鏈上進行,以提升迅雷鏈主鏈的交易處理性能。如果單獨拆分出迅雷鏈中的一條單鏈,其性能可能遠遠達不到百萬級TPS。但迅雷鏈由多條相同架構的區塊鏈構成,交易數據在多條鏈之間交互、確認,並最終將迅雷鏈的主鏈性能提升到了百萬TPS級別。

高性能區塊鏈平台,成為了吸引開發者們選擇迅雷鏈的關鍵。

「之所以選擇迅雷鏈,是因為迅雷鏈可以有百萬TPS」,迅雷開發者大賽參賽團隊「認證鏈」的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現有的以太坊應用是沒辦法滿足我們的需求,我們的服務必須基於高性能區塊鏈的。迅雷鏈是非常適合我們的方案。」

除了高性能的主鏈平台「迅雷鏈」,在這次的迅雷開發者大會上,迅雷還發布了一個全新的文件存儲系統——TCFS。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了如今區塊鏈行業的另一項文件存儲協議——IPFS(星際文件系統)。

與互聯網時代經典的ftp文件傳輸協議不同,通過IPFS協議保存的文件,被分散式地存儲在了多個節點之上,從而無需使用中心化的伺服器系統。

當用戶上傳文件到IPFS上時,系統會自動生成文件的哈希值,作為這一文件的「數字指紋」。當有用戶通過哈希值調取文件時,IPFS客戶端會將文件緩存到本地。其它用戶調取相同文件時,也可以從這些緩存節點獲取,從而實現分散式存儲。

藉助這一協議,大多數IPFS上的數據,可以實現「永久儲存」。然而,IPFS仍然存在著一個問題,當冷門文件未能被多個用戶調取,且所有調取用戶都刪除了文件的本地緩存,這一文件便會在IPFS網路中丟失。

IPFS為此提供的解決方案,是在協議基礎之上架構激勵層Filecoin,藉助代幣FIL作為激勵方式,鼓勵IPFS礦工存儲文件,並避免冷門文件的丟失。

而迅雷發布的TCFS系統,則整合了IPFS與Filecoin的模式,將協議層與激勵層融合,整合成為一個完成度較高的產品。

嚴格來講,IPFS僅僅是一個文件存儲協議,並非區塊鏈項目。而整合了IPFS與Filecoin機制的TCFS,才實現了文件存儲的區塊鏈化的分散式解決方案。

除此之外,迅雷的TCFS系統還對IPFS的底層架構進行了調整。TCFS不存儲用戶的完整文件,而是使用切片存儲,將完整的文件拆分成多分,冗餘存儲在多個節點之上,增加了機密文件的存儲安全性。

「大家在看IPFS的文檔時,會不會覺得這件事情跟迅雷做的事情很像?其實這件事情已經做了15年了。」談到研發TCFS的初衷,迅雷CEO陳磊說道。

事實上,早在玩客雲,甚至是賺錢寶上線之初,迅雷TCFS系統的雛形就已經初步顯現。迅雷對於分散式存儲的探索,甚至可以追溯到文件下載時代。

從底層技術來看,迅雷確實與IPFS一脈相承。在下載時代,迅雷的一項重要功能,便是通過哈希演算法,為熱門資源製作「文件指紋」,並在全網索引相同的文件資源,以提升C端用戶的下載速度。

在P2P下載軟體發展史中,BitTorrent協議軟體被認為是第一代P2P下載。而通過文件指紋定位文件,並實現全網下載加速,則被認為是第二代P2P下載。迅雷的立身之本,即基於此。

從區塊鏈應用玩客雲與共享CDN,到可承載百萬級TPS的主鏈迅雷鏈,再到分散式文件存儲系統TCFS,迅雷這家由互聯網時代走來的區塊鏈企業,展現了不小的野心。如今,迅雷已經在區塊鏈世界,悄然完成了由鏈上應用到底層開發工具的商業布局。

迅雷試圖憑藉一系列產品建立起自己在區塊鏈行業的話語權,並通過自己的產品為區塊鏈正名——區塊鏈不僅僅是炒作。

然而,就在一年前,迅雷仍然是一家在公眾視野中與區塊鏈絕緣的企業。在近一年「All in」區塊鏈的轉型後,迅雷憑藉自己在P2P下載領域的技術積累,正在快速轉型為一家全面擁抱區塊鏈新公司。

再造迅雷

在2017年10月的迅雷玩客雲發布會上,迅雷CEO陳磊站在舞台中央,面朝現場的所有觀眾,喊出迅雷將All in區塊鏈的口號。此後,陳磊的這張照片,成為了媒體們熱衷引用的封面圖片。

迅雷成為了中國互聯網公司中,對區塊鏈最為堅定的擁抱者。當BAT們的區塊鏈產品還在實驗室中遮遮掩掩之時,人們驚奇地發現,迅雷已經開始將區塊鏈作為自己身上最鮮明的標籤,成為了互聯網公司中的區塊鏈佈道者。

所有人都不禁設問,「為什麼是迅雷?」

問題的答案,應該從七年前說起。

2011年,iPhone與Android齊頭並進,成為了智能手機用戶換機的首選。幾乎所有的中國互聯網巨頭,都已經敏銳地意識到,移動互聯的時代即將到來。也正是在這一年,微信誕生。

然而,這一年的迅雷,卻擁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2011年6月,迅雷向納斯達克遞交IPO文件。隨後的兩個月時間內,迅雷四次推遲IPO,發行價格也一再降低。

即便不斷割肉,迅雷的這一輪IPO仍然以失敗告終。有評論家事後將迅雷IPO失敗的原因,歸結於中概股危機與美國電影協會的侵權指控。而迅雷方面給出的理由,則是「美國的市場環境,出了問題」。

彼時,迅雷也許第一次意識到了「下載的原罪」。迅雷提交的招股書顯示,2009年至2011年第一季度,迅雷收到的侵權訴訟指控高達244起,其中有33起案件直至遞交招股書時仍未宣判。

而這33起案件,索賠總金額高達340萬美元,是迅雷同期一季度利潤的兩倍。

在黯然回國後,迅雷內部立刻針對轉型之路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不同於PC時代的其它互聯網巨頭,迅雷作為下載工具,向移動端轉型的機會寥寥。所有人,都在尋找著新的轉型道路。

最終,迅雷的轉型之路被劃分為兩條路徑。一條是藉助迅雷多年積累的用戶流量,孵化具備直接變現能力的新產品;而另一條,則是藉助迅雷在下載時代積累的技術優勢,為企業提供去中心化的雲計算解決方案。

而迅雷,最終選擇的,是徹底改造自身的第二條路線。

2014年,迅雷接受了來自小米的2億美元注資。同年,迅雷赴美IPO成功,市值一度超過10億美元。

在此之後不久,迅雷開始逐漸隱匿於公眾視野。與此同時,幾乎所有的國內視頻網站,都收到了來自迅雷的合作郵件。

一項名為「星域CDN」的業務,橫空出世。迅雷開始將下載時代在PC端積累的海量用戶,通過各種激勵模式,逐漸轉化為共享CDN業務的節點,並以此在B端市場獲客。

迅雷開始在資本市場中,講起了共享CDN的新故事。但在技術上,迅雷在下載時代與CDN時代,其實一直都在同一塊P2P市場中深耕。

在下載時代,迅雷構建的P2P網路,連接起資源方與下載方,一個資源的下載路徑,可以延伸到網路中的多個節點。而在CDN時代,這些節點轉化為了用戶的賺錢寶/玩客雲終端,數據在CDN網路中流轉,並最終直達迅雷CDN客戶的終端機上。

在區塊鏈的底層技術中,去中心化網路、共識機制與各種密碼學技術三分天下。而迅雷,自下載時代,到共享CDN時代,一直在構建自己的去中心化網路,如今轉型區塊鏈,可謂是一脈相承。

區塊鏈由此成為了迅雷轉型的必由之路。2018年5月,迅雷發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報,其雲計算及其他互聯網增值服務,實現了4810萬美元營收,同比增長316.4%,佔總營收的比重,則達到了61%。相比之下,迅雷的會員與在線廣告營收,分別為2340萬美元、730萬美元,已不再佔據主要地位。

在已經全面轉型B端市場的背景下,外界對於迅雷的關注焦點,在於迅雷的下一步。

在迅雷開發者大賽上,迅雷為優勝隊伍提供了包括雲計算、智能合約成本、用戶流量在內的一系列補貼方案。「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大賽,給大家創造一個平台,給更多企業、創業者,獲得迅雷提供的一點小小幫助。」

在開源的區塊鏈世界,開發者將成為各大平台競相爭搶的關鍵。透過這場大賽中,迅雷為開發者提供的一整套區塊鏈解決方案與扶持政策,外界也見證到了迅雷的平台野心。

由鏈上應用「玩客雲&共享CDN」起家,到主鏈「迅雷鏈」,以及之後的文件存儲系統TCFS,迅雷將自己的戰場,選在了最底層的區塊鏈技術本身。

「迅雷要做一個平台。」一位評論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一切與雲計算相關的區塊鏈服務,尤其是網路服務,很可能是迅雷下一步的關鍵。」

「甚至是新一代的區塊鏈底層協議,也可能被迅雷拋出,誰又說得定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人類的「瞬間傳送」:利用量子糾纏,百年之內可實現?
受新修訂的法規影響,日本Airbnb上超過48000家房源將被移除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