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邂逅古琴、邂逅美好生活

邂逅古琴、邂逅美好生活

2018年7月7日,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國風館,鈞天坊創始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鵬先生及其團隊為與會來賓獻上了精彩的演講與演出。場內座無虛席,許多沒有座位的琴友都是站著聽完。

因為演講的空間是開放的,儘管四周傳來嘈雜的噪音,但當琴聲響起的那一刻,喧囂退去,餘下的只有心靈的那份澄澈與靜寂。時光在琴聲的起伏中流逝,也在琴聲的韻律中靜止,不知不覺已淚流滿眶。

圖為:王鵬老師(左二)、和其他老師演出

圖為:王鵬老師分享古琴文化

圖為:鈞天坊年輕老師演奏古琴曲

以下為王鵬老師演講全文,與大家分享

非常開心。我們是第二次參加「北京音樂生活展」這樣的展會。我覺得音樂本身就是一種生活。今天,我們看到非常喧鬧的場景,有很多聲音交織在一起,其實也是一種生活。當然,我知道古琴需要非常安靜的環境才能反映出其「清微淡遠、中正平和」的美學意境。但是今天不同,我們暫時在這裡面用我們的耳朵做一個篩選,把旁邊的噪音和我們隔絕開來,因為這就是現實,這就是我們的音樂生活,所以我從這裡開始。

在過去的很多年,許多人認為,美術、音樂等只是藝術的門類,並不和我們的生活產生直接的關係。很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把孩子送到藝術院校,希望他們能成才,登上舞台表演,能夠辦一生中最偉大、最輝煌的畫展。

我覺得這是過去幾年或者幾十年前的意識。今天,我們將要有一個徹底的改變。我們今天要把音樂和生活,不僅看作是一個藝術家應該做的事情,而是每個人生活當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撐。我覺得這才是對的。

我經常說一句話:如果一個國家,只有藝術家在從事藝術工作,那麼這個國家一定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但是,如果一個國家,每個人都能從事或是參與文化藝術活動,這個國家才是一個繁榮富強的國家。

這是我一貫認為的,所以對此次展覽能夠成功舉辦,能夠把生活和藝術,音樂和生活結合在一起表示非常贊同。

琴曲欣賞《漁礁問答》

任何一種事情,不是簡單的一種追求的美好。今天我們展覽的主題「音樂生活的美好」,如果我們跨過這個思維,還在用傳統的方式,用藝術和商業相結合的狀態去感受這份美好的話,那麼這份感受就會大打折扣。

無論是什麼樣的展覽,我們心中都要有一種感覺。我要的是什麼?把你心靈中所劃分出來的那個世界和空間永遠留給自己,不要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從現在開始,我們開始進入古琴的空間!

1

琴鑒——鑒賞古琴

今天我講的主題是「琴鑒」,「琴鑒」就是鑒賞古琴。第一個方面,從理論、思想、文化上去鑒賞古琴;第二個方面,從實物上去了解古琴,究竟它是什麼。

01

五弦琴——最早的古琴

最早的古琴是五根琴弦的,它代表著五行、五音、身體的五臟,還有五色、五味、五方等等。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系列「五行」文化對應天地人和的精神。所以,古琴運用這樣的一種方式開篇。

《禮記》記載:「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就是想把這樣的音樂用這樣小的一種媒介,讓你去感受自身與宇宙自然的關係,所以古琴最早是五根琴弦。

宮商角徵羽,代表著金木水火土。這樣的感覺要我們去敬畏天地。那彈琴的人可是不得了,當你撥弄每一根琴弦時,有可能是你撥弄在了金星上。然後你再撥弄一根琴弦,可能是土星。你是一個宇宙的主宰。以小見大,通過彈琴,你可以感受你的存在的空間跟宇宙存在的空間,跟自身內在身體、思想、音樂跟空間的關係。

這是古琴給我們帶來的最大的不一樣的地方。它的聲音雖然小,但是它在你內心世界撥動的一刻,可能是無限的大。這也是我們可以避開那些喧鬧的聲音的最有效的方法,因為我們是音樂內心的主宰,我們通過音樂可以感受和宇宙之間的關係。我們通過這種方法來安頓內心的自己。

02

十弦琴——戰國時期最高的古琴

這張琴是戰國時期出現的十弦琴。十弦琴為什麼和五弦不一樣呢?非常簡單。它要使它的音域範圍再次擴大。但是無論琴弦增加到多少根,還是那五個音:宮、商、角、徵、羽。只是它增加了一個八度或兩個八度,使音域範圍更加寬,表現力也更加強。

我們看這張琴,底部有一個腔體,底板是活的,可以拿下來。所以古代有很多的故事,在古琴裡面藏了一把匕首,如「聶政刺韓王」,正因為古琴這樣的結構,才能把匕首藏在其中,演奏的時候找到機會,才可以把匕首拿出來趁機行刺。

03

七弦琴——最接近現在古琴

古琴發展到後來成了七弦琴,越來越接近我們現在的古琴。周文王和周武王在五弦的基礎上分別加了一根弦。七弦琴出現以後,就比較穩定地出現了十三徽。在一些古代出土文物裡面,沒有看到琴徽,但可以看到明顯的雕刻的位置。這些位置就是泛音的位置。在很多的音樂考古當中,沒有把這一條說清楚。今天我告訴大家,在戰國時期出土的十弦琴和七弦琴上有很多雕刻的龍紋的節點,都是泛音的位置。所以在那個時期,已經有了泛音使用的方法、散音使用的方法,偶爾突出的比較平坦的地方,也會有按音的出現。

04

竹林七賢磚雕畫

後來古琴發展到七弦琴,已經是魏晉時期,我們看竹林七賢的磚雕畫「竹林七賢與榮啟期」,嵇康彈的那張琴就已經是七弦琴,而且有了十三個琴徽。

在古琴的整個歷史發展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伏羲削桐為琴、神農氏作琴、孔子作琴,很多非常有名的聖人在作琴。這就是我們古琴為什麼在今天依舊會有傳承,傳承那麼深厚的文化、經典的核心所在。

05

古琴的禮樂教化功能

神農氏作琴是為了「修身理性,反其天真」 、「通神明之德 ,合天地之和」。通過彈琴,知道人與宇宙之間的關係,然後敬畏天地。知道敬畏天地之大道,到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事情,來修身養性,使自己再回到天真的一面,這就是彈琴的禮樂教化功能。

什麼是禮樂教化呢?古琴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功能呢?有一句話叫用正音去正心。什麼是「正音」。正音是指下面三個要素。

第一是良材——有很好的材料;第二是善斫——有很好的制琴工藝;第三是妙指——有很好的演奏方面的綜合的系統,這裡面包含有哲學、美學、意境、邏輯、音樂技巧、音樂思維等都在你的手指上。三個方面加在一起才叫「正音」。

正音能夠去正心,是什麼意思呢?有正確美好的音樂風格,能夠使你的心靈成長,能夠使你的品格提升。「音正而行正」,音樂風格和思想端正了,才能影響你的行為變得端正起來。這就是禮樂教化的基本原理。

現在我們看到,古琴一直被聖人所崇尚,無論是伏羲、神農、孔子,還有師襄、師曠等等。他們之所以如此熱衷古琴,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古琴當中所呈現的音樂律制與其他音樂截然不同。

古琴的震動原理所形成的音階關係是由於琴弦的三分損益法所形成的音律之間的關係。這個音階有個特點,3、4的半音之間是寬的,而7、1之間的半音是窄的。這樣看起來是不和諧的、不能平均地分配半音的關係恰恰是自然的,跟宇宙之間的規律大道是完全吻合的。

可是今天我們發現,這樣的樂器與其他樂器之間的轉調不容易配合。所以很多人就去研究,為什麼不能發明一種樂器,使其半音都是相等的呢?於是就出現了鋼琴。鋼琴的半音都是相等的,這就是十二平均律。

琵琶原來是五度相生律,和古琴一樣。後來改成了24個品,變成了半音的關係,也跟鋼琴一樣。還有吉他,也變成了跟鋼琴一樣。還有我們的中阮原來可以和古琴完全匹配,屬於五度相生律,現在也變成了十二平均律。這是樂器發展製造的一個革命性的勝利,也是我們人和自然關係的一次巨大的破裂。

今天,只有古琴保留了三千多年的基本的音樂歷史,保持了它的聲音跟我們的思想、身體產生了密切的邏輯思維的關係,這就是古琴的神秘之處。所以那些聖人一心追尋著那些道理,使我們的古琴傳承到了今天,讓我們知道古琴的天地精神和人文情懷。

司馬遷寫《史記》裡面有《樂書》,《樂書》裡面有一句話叫:「音樂者,所以動蕩血脈,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宮動脾而和正聖,商動肺而和正義,角動肝而和正仁,徵動心而和正禮,羽動腎而和正智。此謂五音相合入耳,而感動於心肝脾肺腎,而得仁義禮智信之正。」

2古琴的人文情懷

古琴還有另一半,那就是古琴的人文情懷。那是音樂所帶來的一種邏輯、美學、意境、思想整體打包下來的中國的哲學、美學、文學乃至於中國的一切審美,都屬於古琴的人文情懷。

我們再去看看,在遠古時期,中國文化最核心的三個方面就是儒釋道。在儒釋道當中,我們可以發現,儒家用「琴者,禁也」來闡釋古琴。道理非常簡單,就是彈琴是為了使你的性情得以端正、品格得以提升,所以用「禁」。禁止一切不好的、一切邪念的。不要讓這些出現在你的品格當中。把不好的東西扔掉,剩下是好的,是培養你品格的。這就叫「琴者,禁也」。

我們再看道家,用「琴者,心也」。凡音之起,皆由人心而生也。這句話講的是什麼呢?一切的音樂不是學來的模仿。不要看那個老師怎麼彈,你就怎麼彈。那不是你的音樂。你的音樂是有要求的,要服從你心裡的要求。我心裡是怎麼想的,這個音出來,要多大的音量,我要多長的時值,然後在這個過程當中跟下一個音是怎樣的關係,這都是你心裡要的。你把它彈出來,那才是真正的由心而發。所以,這樣的音樂不是學習來的,不是模仿來的,它是由你內在的思維、覺悟、感知認識到的,是你由心裡要求而來的。這才是音樂,這樣的音樂才會有邏輯、有思維,有它的思想、有它的高度。否則的話,你就是學習一技之長,你要唱一唱民間的小調而已,跟音樂、跟你的品格就不會產生任何的關係。所以,「心也」,這個「心」它有另外一個方面,你心裡有一個旋律,自然的譜子有一個旋律。你心裡的旋律如果能和自然的吻合,無論其情感、音量還有節奏完全吻合,那你的心就和自然的音樂達到了最高的境界,這就叫「琴者,心也」。還有一點就是「心同吟同,則自然亦同」,古人的話是這樣說的。你心裡唱的那個旋律和自然的旋律的吻合達到高度的一致的時候,這就是道家音樂里的最高境界「琴者,心也」。

再看看佛家是怎麼講琴,叫「攻琴如參禪」,聲音之道可以與禪通。通過彈琴能夠要你去悟道。讓你感受到音樂之間的那種思維和智慧。通過彈琴可以頓悟,可以一夜之間醒悟,明白很多事情,增長了智慧。就像你參禪、打坐一樣,這就叫「攻琴如參禪」。簡單的另兩個字叫做「觀音」。什麼是「觀音」?不是佛像,是用心感受聲音,就叫「觀音」。所以,就像我們觀我們的呼吸一樣,叫「觀息」,那我們觀我們的聲音叫「觀音」。通過這樣認真的感悟,我們就會發現,原來世間一切的美好都可以通過某種形式、某種方式去增長提升你的智慧。這就是「攻琴如參禪」,這就是聲音之道與禪通。

我們再看看,古琴為我們帶來的這麼多的思想,其形制究竟是怎麼樣的。琴是怎麼做出來的。我們看這張圖,這是東晉顧愷之的「斫琴圖」,在這個斫琴圖當中,我們看到「選良材、用意深,五百年,有正音」。一個好的做琴的材料,五百年以上才能發出「正音」。這句話是唐代著名的制琴大師雷威說的。那什麼是良材呢?有四個字,叫「輕、松、脆、滑」。說這個材料要「舉之則輕,擊之則松,折之則脆,撫之則滑」,這樣的材料才是好的材料,而且要選擇五百年以上的老木頭做琴才能發出正音。這就是古琴當中「選良材,用意深」的作用。

還有就是古琴的工藝,它需要木胎和灰胎的配合。所謂的木胎就是腔體要充分震動起來,然後外面有一層大漆鹿角霜的灰胎不讓它震動,產生一種相對抗的力量。一個是震動,一個是不讓震動。從而使古琴的音量不大不小,韻味綿長,引發你的思考。

所以古琴不是聲音越大越好,當然也不是越小越好。中庸之道,這樣的樂器才可以稱為一件哲學性的樂器。它才可以傳承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藝術。這就是我們的古琴的製作工藝的基本原理。同時,這裡面有上百道工序,比如說選材法、造型法、擦漆法、灰胎法等等,一共有上百道工序,歷時兩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一件古琴的傳統工藝的製作。

01

「無痕」琴

我們看一看古琴的一些基本形狀。這張琴叫做「無痕」,是我創作的,由仲尼式演變而來。「無痕」像一把劍,就反映了「琴心劍膽」這樣一種狀態,以儒者之心,化無痕之劍。這才是我們所要的琴心劍膽。

02

「青鳥」琴

這把琴是「青鳥」,也是我創作中最得意的作品。這把琴的特點非常有戰國的味道,非常像戰國刀幣的感覺,但是它的側邊又如蕉葉琴一樣像飛翔的大鳥,所以取名為「青鳥」。「青鳥」是神話傳說中西王母娘娘的神鳥,主要功能是傳遞家音、傳遞信物這樣的信使,所以用青鳥來去命名這張琴。青鳥也是鳳凰的祖先,跟我的名字也暗合。

03

「凈瓶」琴

這把琴是「凈瓶」,取自觀音手上拿的玉凈瓶。這也是我創作出來的一把比較滿意的作品。像一個瓶子一樣,但其聲音結構是非常美好的。在傳統古琴當中,聲音與造型要完美地統一。在創作的琴式裡面更應該是這樣,要把聲音做得好、造型做得好,達到完美的統一,才有可能稱得上是一個創作。否則的話,隨便想像一個造型去做一個式樣,這個不叫創作,叫獵奇。與眾不同不叫創作,創作是要有根基的。

04

「玉琮」、「倉壁」

我們再看看「玉琮」「蒼壁」琴。這是根據良渚文化裡邊「蒼璧禮天」、「玉琮禮地」的兩件玉器創作出來的。用蒼壁之陰來禮天之陽,用玉琮之陽禮大地之陰。蒼璧式集合了師曠式、秦琴式、太和式三款琴的形制。玉琮式是古代沒有的式樣,是我根據良渚文化的玉琮設計出來的。

我們可以看到傳統的古琴式樣基本上有以下幾個來源。

第一,聖人造琴,孔子造琴叫仲尼式,伏羲造琴叫伏羲式,神農造琴叫神農式,師曠造琴叫師曠式,師襄造琴叫師襄式。

還有一類叫文人造琴,文人根據自己的想法,請一個木工幫他們做出琴。這種式樣留下很多,比如說蕉葉式、落霞式、鶴鳴秋月式,這都屬於文人造琴的典範。

還有一種是製作師造琴,就像我這樣的人,根據發聲結構跟龍池鳳沼的關係、比例,把它創造出來,同時再根據歷史的依據去創造,這叫做製作師造琴。

還有一類叫民間野斫。民間野斫是什麼呢?隨便找塊木頭就做了。這樣的琴留下很多,但是無論是從聲音、藝術、美學到整體的造型、聲音的關係,不用說九德俱全,基本上是很亂很爛的琴。這種琴叫民間野斫。這種琴流傳的也不少,但是沒有一個是聲音、造型都好的,不能把文化和美學集合在一起。

我們看看這些造型有什麼特點,比如說它的腰部和尾部有幾個彎曲。一個彎曲叫神農式。如果琴頭是一個彎,腰部又增加了一個彎,兩個彎是伏羲式;如果上下兩個彎是鳳勢式;如果三個彎是連珠式;全是彎是落霞式。

這是傳統的古琴的鑒別方法,還有就是有造型的另當別論。蕉葉式就是根據仿生學芭蕉葉子的形狀製造出來的。鶴鳴秋月式是根據夜晚的鶴在鳴叫時投的影子的造型來創作出來的。所以這些概念當中我們就知道,還有很多創作的式樣。凈瓶式我是根據觀音手上的凈瓶創作出來的。基本傳統古琴的創作式樣是根據腰的彎曲變化來形成的,創作的古琴是根據它的意境和思想來創作出來的。所以也不要固化它究竟是變成什麼樣,中國的文化告訴我們一切皆有可能,一切都有存在的理由。

05

繞樑

這把琴是我們中國古代的四大名琴之一——繞樑,跟楚莊王砸琴的故事有關。這個琴的式樣並沒有流傳下來,是我根據那個時期的琴和人的服裝、服飾特點創造出來的。古代四大名琴的其他三個式樣——焦尾、號鍾、綠綺都有造型留下,只有繞樑的款式沒有流傳下來,所以把它創作出來。創作出來第一套四大名琴就被國家大劇院收藏。

06

綠綺

這把琴叫「綠綺」,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鳳求凰「是用這個式樣彈出來的,後來「綠綺」成了古琴的通稱。李白的詩「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就是指帶著一把琴。

07

焦尾

再來看「焦尾」。蔡邕發現吳國人燒火做飯的時候木頭髮出噼噼啪啪清脆的聲音,就想這木頭這麼清脆,如果做琴的話一定是好琴。所以他「奪於爨下」,爨就是火堆,從火堆裡面把木頭搶出來做了琴。不過還是被燒焦了,當時人叫做「焦尾」。非常好的聲音,也是古代四大名琴之一。

3

減字譜

我們再來看看古代的琴譜。琴譜是古代人最偉大的智慧之一。

我講講什麼是記譜法。音樂可以吟唱,可以用樂器演奏出來。但是很多人就會有一個心理障礙,覺得自己不會看琴譜或是五音不全,學不了古琴,學不了音樂。其實這是一個最大的誤區。琴譜是什麼?是記錄音樂的一種方法,一種形式。無論是五線譜還是簡譜,或是減字譜、工尺譜,都是記錄音樂的方式方法。你可以不用他們的方法,你懂你自己的方法就行。所以每個人都可以學習音樂,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記譜方法,不要局限於西方的五線譜。不要認為不會這個就不懂音樂。那太是誤區啦!不要認為簡譜你不會唱就不懂音樂,你學不了琴,不是的。那也是誤區。用你心裡吟唱的方法,再看我們的減字譜,就非常簡單。

我們的減字譜告訴了我們指法、音位,怎麼去彈都告訴我們了。如果心裡有一個旋律你會唱,然後再去看怎麼去彈,不就行了嗎?有什麼難的嗎?沒有什麼難的。我相信在坐的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音樂家,都可以成為藝術家。音樂和生活、跟你們有直接密切的關係。當有一天你們拿起一件樂器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內心美好的世界在綻放,會發現從來沒有想像過的那種美好在你的生活當中蕩漾。

這就是我們做這次展覽最終極的目的,每個人都是藝術家,每個人都是音樂家,所以我今天帶給大家的是一個理想,是一個夢想,也是對大家的祝願。謝謝大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麟殿古琴 的精彩文章:

TAG:正麟殿古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