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光陰中訴說思念——塔爾寺

光陰中訴說思念——塔爾寺

幾年前看了海冬青的QQ,我無論如何都按耐不住對塔爾寺的嚮往。他很簡單地說他去了塔爾寺三次之後,還想去,又去。後來還想去,又去了。再後來,心裡還是想著那裡。這是一種什麼情愫啊?是什麼讓他無數次地對塔爾寺有了斷不開情?於是塔爾寺在我心裡如同一顆種子播下了,並且成了遙遠的念想。

這次青海行,讓我終於可以將自己的身體和靈魂向塔爾寺靠近,又靠近。

之前,對塔爾寺的印象雖然是很多次的默念,但是不身臨其境總是對它既清晰又模糊。清晰的是,很早就知道建於明嘉靖年間,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的誕生地。模糊的是,畢竟一直從未親臨,那些膾炙人口的美談和聖神感,就像鏡中月,水中花一般的遙不可及,卻不斷地渴望。

站在塔爾寺山門前,心裡湧來了層層疊疊的感動,像久違的浪,瞬間跨越心靈的圍欄,排山倒海狀,洶湧澎湃而去。想哭,真的想哭。

深深地吸一口氣,抬起腿,溫柔地邁進塔爾寺的大門。眼前的建築,塔寺,似曾相識。塔爾寺啊,你可知道我已歸來。

寺院里人流涌動,我和姑娘在如來八塔側面。這時,一位三十齣頭女子,雙手帶著木板,身上穿著羊皮圍裙,正圍著八塔磕長頭。她的眼睛虔誠地注視著塔身,每嗑一頭,嘴裡就默念著六字真言,一邊雙手合十,高舉過頭,經過額頭、鼻尖、胸口,然後雙手自胸前移開,與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蓋先著地,後五體投地匍匐,額頭輕叩地面,雙手向前伸直。

其實這樣磕長頭的信徒塔爾寺內有很多,隨處可見。

我想,來塔爾寺一定是要請一位導遊細細介紹它的故事。於是在入口處花了160元請了一位藏族小講解員。女孩年齡不大,二十齣頭的樣子,臉蛋兒上有著標準的高原紅,很是可愛。她的藏普話講得還行,只是語速太快了。我忙告訴她不要著急,像背課文呢。她一定是聽懂了,語速一下放慢了,臉蛋兒更紅了。

當藏族小講解員邊講解邊參拜過程中,對塔爾寺的敬慕、神奇和靈性慢慢根入身心……

塔爾寺有些房子的牆壁上間隔著褐紅色的倒梯形狀圖形,其實這褐紅色的是一種草,它既可以防腐還可當自然空調。寺院里的牆壁從外面看上去有窗戶的樣子,但終年不能打開。而裡面空氣的流通,就全憑這些草牆來循環。

哦,還是先說說宗喀巴大師吧。也許你並沒有聽到過,可「達賴」和「班禪」想你一定知道的,他們倆都師從於宗喀巴大師。宗喀巴大師是藏傳佛教格魯派,俗稱「黃教」的創始人,也是佛教戒律的宗教改革者,繼他之後便形成了活佛轉世制度,即達賴和班禪兩大神職系統。

塔爾寺便是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座落在青海省湟中縣魯沙爾鎮西南隅,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佔地六百餘畝。整座寺依山勢起伏而建,建築特色巧妙結合了漢藏民族形式,有許多美妙的宗教傳說、神話故事,還有那藝術水平很高的「三絕」——酥油花、堆綉、壁畫,是蜚聲國內外的佛教聖地,是祖國的珍貴文化遺產。

由於宗喀巴16歲進藏後再未回過青海,但由於他聲名遠播,故其家鄉有關於他的靈跡的傳說:他誕生後從剪臍帶滴血處長出一株菩提樹,其十萬片葉子上每片自然現出一尊獅子吼佛像,意為十萬身像。

如今的大金瓦殿就是以他的臍帶血長出來的樹為中心建成的。講解員說,那神像是土包木,銀包土,金包銀,由內到外層層包裹。眼前的神像金光燦爛,笑容淡然神清氣爽和善唯美。我久立佛前,靜默無言。

據說,宗喀巴的母親日日看見菩提樹,睹物思親,似乎兒子就在身邊。她用母親的大愛,賦予了菩提樹茁壯成長的力量。

「塔」建造而成,隨後便有了「寺」,之後也就有了今天我們看到的塔爾寺。

塔爾寺的每個殿堂內是不允許拍照的,索性我也就把手機放在包內,靜靜觀賞塔爾寺這厚重的美。

由於大金瓦殿是塔爾寺的主殿,也是僧侶們學習交流的地方。

跨高高的門檻進去,抬眼便見上方高高懸掛著乾隆皇帝御賜的金匾「梵教法幢」四個字碩然生輝,而眼前那些鍍金的雲頭,滴水的蓮花瓣,金剛套獸和銅鈴以及屋頂的「火焰掌口」,也處處顯出精緻和厚重的氣息來。大殿頂部是紅白相間的大銀塔,四面纏著數不清的白色哈達,塔上的盒龕里,宗喀巴大師用他微笑俯瞰著長跪不起的人們。據說,在塔內,由宗喀巴肚臍滴血而生的那棵菩提樹,依然還在生長著,殿外的那棵百年菩提便是它古老枝椏的衍生,真是神奇呢!它枝繁葉茂,嫩綠透亮,一葉一菩提。

殿前有幾根粗壯的廊柱被五彩羊毛編織的藏毯包裹著。殿堂內四周上方處有堆綉,唐卡。由於這是僧侶們學習的地方,每個座位上都放著厚厚的墊子。

殿里光線昏暗,千百盞酥油燈閃爍著淡紅的焰火,每一顆焰苗都投下斑駁的影子,恍惚迷離,幻若夢境。

在裡面呆的時間久了,我似乎聞到了灰塵味,羊膻味,酥油味,經書味,還有各類法器味、喇嘛身上的體液味,統統混雜在一起。那種獨特的氣息和味道,好像從時間深處走來,不停地侵蝕著我的肌膚和靈魂。大殿空闊、寂靜,佛就在渾濁、迷離、神秘幽深的氣味中穿行。我甚至感覺到,自己成了佛的一部分,與佛的呼吸和心跳一起……

從殿里出來,門廊間整齊地擺放著巨大的經筒,黃銅製成的經筒,不斷被人轉動,咣啷啷,咣啷啷的聲響。據說,轉一次經筒就等於誦讀了一遍經文,就等於接受了一次佛祖的親吻和撫摸,就等於為家人們祈福一次。不管你有多麼深重的罪孽,都可以通過轉動經筒藉以救贖,使心靈抵達澄澈明凈的境界。

紅塵中的人們如何能沒有罪過,或大或小都會有吧。

我轉動著經筒,嘴裡默念著那些曾經的過錯,無論什麼,就等於是一次救贖吧。

醉人眼眸的塔爾寺三寶,最是讓人讚嘆不已。

唐卡和堆綉在未到塔爾寺我就對它們多少有些了解。塔爾寺培養著優秀的醫學和藝術人才,那些藝術學院的僧侶,用他們精湛的技術,創作著一幅幅精美絕倫的經典之作。唐卡的艷麗色彩鮮明搭配,各種人物的故事,通過這些僧侶們,展示在世人面前,經久不衰。

小解說員說,現在堆繡的技術已經失傳,而我們眼前的堆綉成了罕見的遺世之作。

驚奇於酥油花!

第一次看到酥油花,被這樣的作品震撼了,更被創作者的故事深深觸動心靈。

酥油花是由酥油和一些礦物質以及金銀粉組成的物質,它只有在15度以下才可以固定形狀。可想而知,在藝僧們製作酥油花的時候,手溫必須低於15度。於是在製作過程中會在旁邊放置一盆冰水混合物,只要手溫度一高,必須放入盆中冷卻。藝僧們,手關節全部變形,但是,虔誠的信仰紮根在心中,為了藝術與信仰獻身是無上的榮耀。

藝僧學習酥油花製作,通常要經過10年甚至到20年艱苦學佛修藝,才可以跟隨大藝僧上架塑佛。然而,在歷史上,一架酥油花塑成之後,僅僅向信眾供奉和展示一夜。爾後便被吉化消失了。

因此,酥油花素有「十年築基,百日之功,一宵輝煌,福澤萬眾」之說。

現代技術可以讓這些酥油花保存在巨型玻璃罩中冷藏,延長了展示時間,這也讓更多的人一睹酥油花驚艷唯美的風采。

酥油花的藝術,它凝聚了許多人的智慧和心血,許多藝僧手裡忙活,滿眼含淚,感動之情,他們早已忘記了寒冷與艱辛。佇立在酥油花前,看著那些栩栩如生的作品,精細而艷麗,每一架酥油花,動輒人物走獸數以百計,亭台樓閣錯落無數。大至3到5米高的金剛菩薩,小到幾毫米的花鳥魚蟲。形神皆備,細緻入微。那些花瓣的舒捲開合,葉片的脈絡深淺,人物的喜怒哀樂,山川的峰巒疊嶂,各種形態都表現的惟妙惟肖,讓人身臨其境之感。

我心被震撼的同時,此生也將難以忘懷它。不禁感嘆,時代興而藝術興!扎西德勒!

從塔爾寺走出來,大雨滂沱。在雨里靜靜地回望它,靜美隨之而來。曾經的歲月,宗喀巴大師因為被母親思念,才有了這樣的一座寺。而今的時光,觸動了多少僧侶與煙火塵世的靈魂。

雨中再一次深情回眸,突然覺得,塔爾寺在歲月里一直都是種思念。在思念中,它在講故事給我們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菊傲雪 的精彩文章:

TAG:菊傲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