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遊子與親情:這麼近,那麼遠

遊子與親情:這麼近,那麼遠

溫哥華港灣(BCbay.com)專欄作者尚虹:上周六聚會,一位女友對我說,她很快將「暫」迴流,至少一年,陪伴國內年邁的老父。客人散了,屋裡靜了,女友的話又一次迴響在我耳邊:回家陪老人。我的淚水止不住流了下來,因為,我已經沒有老人要陪了。

記得2008年我也有過短時迴流,也是同樣的原因。那時父母都還在,已是暮年衰病。我想他們應該是開心的,漂泊的遊子終於回到了二老的身邊。然而,中斷的事業,不復年輕的容顏,與他們在消費觀和文化價值方面的差異,種種因離別而陸續產生的問題和分歧,都使他們和我平生第一次有了一種微妙的彼此顧忌,那是長時間時空之隔後的效應,我不再是當年的我,而他們卻還在原地徘徊。

一直以為自己是孩子,做什麼都不用考慮對與錯。當初離開父母,毅然移民到一個全新的國度,只顧上大口大口地呼吸新鮮空氣,無比興奮地仰望天空的白雲,數著夜晚的星星。新鮮感混合著壓力感,在一路的奔跑中,應對著新生活的各種挑戰,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我的適應與安居,父母也在他們的空巣一天一天漸漸老去......

那一年的機場道別,原以為和出國旅遊沒什麼不同,殊不知,漂泊在外一呆就是十幾年。只有鬧哄哄的春節或元旦,和他們,還有一大群親友圍著各種歡宴的酒菜,聚上難得的幾天。直到今天,父親辭世五周年,留在我腦海中清晰的印象,仍舊是他站在小區大門口,無論風中雨中還是雪中冰中,拄著拐杖,翹首引望我下車的方向。

父親離開的第一周,我全然無眠,那種失親之痛,至今想起來猶是一種撕心裂肺的無助和悔恨。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只因為親友的一句話,相冊里一張泛黃的老照片,就能讓我的眼淚瞬間決堤。當初的一念,轉眼就是一生。如今陰陽相隔,才想起父母最想要的禮物,不過是陪伴二字。

或許有人會說,即使不移民,父母一樣會變老,一樣會與你我一朝永別,終日守護,也無法改變生老病老的自然規律;還有人說,現代社會,兒女基本不會與上一代同住一處,獨立成家後,父母一樣會空巣,特別是那些與父母不在同城生活的人,移民不移民,又有什麼區別?是啊,一樣是遠在天邊,國內的北京,與國外的溫哥華,無非是距離更遠一點,為什麼一出國門,頓然生出了這麼多不一樣的遊子情懷?

是的,從溫哥華到北京,只有十小時的飛行,從北京到家鄉,還有三小時。五年前的這個季節,我用了最快的時間,從加急簽,到因天氣原因耽擱於機場,最後衝進ICU,只用了連軸轉的二十四小時。然而,等我趕到,父親已在彌留狀態,多器官快速衰竭,我和他,再也沒能說上一句話。多出的十小時飛行時間,其實隔著整整一個太平洋。

溫哥華已經算是海外華人十分適居的城市了,有眾多的中餐館和華人超市,有方便的各種華語服務,有可觀可讀可聽的多家華文媒體,有熟悉的華人朋友,有方便的現代通迅工具,可以與國內親友隨時溝通。然而,隔著一個太平洋,對父母來說,它仍是遙遠的異國他鄉,是雙親望不到也跟不去的天涯海角;於我,則是急需時無法即時返回的永遠傷痛。

周圍同齡的華人朋友,這些年陸續都有和我類似的情況。移民之初,我們都忙於工作和育兒,等到一切安定,子女長成,家鄉的父母也老也病了。能接過來團聚,或者能迴流相陪,實在是難得的幸運。然而,大多數仍是相隔相望,聚少離多。直至最後的失去,才體會到親情的珍貴和失而不能復得的悔恨。

親情與追夢,失去的與得到的,沒法用天平來度量。這種糾結從考上大學,邁出家門的那一刻就如影隨形,久難釋懷。出國移民,在與原鄉做切割的同時,親情的絲絲蔓蔓卻不可能斬斷棄絕。相反,隨著歲月的推移,父母的先後逝去,它卻成了生命中最想去珍惜和守護的那份情感。

慈母遊子,遠隔重洋,這麼近,那麼遠。能讓父母有所安慰並在他們離去後較少內疚與悔恨的,可能只在有限的陪伴中,以最大的耐心和最和悅的態度,去理解和安撫上一代人的情感與認知,和他們散步,聽他們絮叨,幫他們做事,替他們解憂。

尚虹:加拿大資深媒體人,歷史學碩士,來自中國北京,目前定居溫哥華。長期從事中文媒體編輯和寫作工作,多家媒體時評專欄作者與時評嘉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才是溫哥華 的精彩文章:

加拿大人為何如此熱衷做義工?原來這才是原動力
汪星人讓生活困苦的她相信,天上會掉鈔票,和藍朋友

TAG:這才是溫哥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