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課前預習的關鍵細節

課前預習的關鍵細節

我們在教學中發現,做好課前預習對於上課聽講效果有比較大的影響。但是很多學生並不願意主動預習,造成這個現象主要有三個原因:

因為不清楚預習要做什麼,所以把課本看一遍就結束了。

因為預習的時候有很多東西看不懂,所以堅持不下去。

因為上課時老師都會講到,所以覺得沒必要花時間預習。

老師在課堂上講解問題的時間和次數是有限的,雖然都會講到,但不代表聽一次課就能聽得懂、記得住,如果沒學會,基本上沒時間重新再來一次。

上課不是學新知識的時間,上課是解決疑惑的時間。這就需要在上課前,通過自己的預習先把簡單的東西先消化掉,然後在課堂上,把有限的精力用到最難理解的知識點上。

沒學過的內容看不懂是正常的,就算是別人家的孩子來預習,第一遍也一樣有很多的看不懂。看不懂就要先辦法去搞懂,反覆琢磨、上網查、看參考書、問輔導班老師都可以,關鍵是自己要去主動想辦法、動腦筋,這是態度問題。

現在我們來看預習時的關鍵細節:

閱讀課本,標記其中的重要概念;

反覆思考概念和實驗,理解其中內涵;

藉助課外資料,攻克難點;

難以理解的部分,做好詳細記錄;

在課堂筆記本上寫好新課的小標題和基本內容;

通過基礎題目的練習,加深自己的理解;

01

閱讀課本

第一次閱讀課本的時候,通常都會遇到不少困難,最常見的就是看不懂、越看越頭暈。

理科教材中「術語」比較多,數學有各種變形的公式、物理有相互定義的物理量、化學有非常接近的物質名稱和反應現象、生物有數不清的結構名稱。所以閱讀課本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這一節新的概念、公式、定理都用不同的符號標記出來,分清主次順序。

比如:

用下劃線標記出來概念語句中的關鍵詞;

用三角標記主要的定理;

用正方形表示定理的推論;

用五角星表示公式;

自己的理解用藍筆寫在定理、公式旁;

老師的分析和總結用紅筆寫在空白處;

從初一開始就建立一套自己的符號習慣非常重要,好的習慣能一直沿用到高三。清晰的符號,不僅自己看著心情舒暢,同時在考前複習的時候還能節省很多時間,避免遺漏和出錯。

02

理解內涵

課本上的「概念、定理、推論」所用的語言一般都很精鍊,經常一句話讀三遍還沒讀懂說了什麼。理科的一個特點是邏輯性強,每一個新的概念公式,往往都能在學過的概念里找到類似的部分,我們把新的概念和學過的概念對比起來,反覆思考,大多數都能夠很快理解。

數學的概念主要是純粹的公式以及公式變形。公式雖然抽象,但也有抽象的好處,就是及時不理解它們背後的含義,只需要把它們準確的記住,也能解決大多數問題。

物理的概念主要是從實驗中得到的結論和公式,理解的時候就要反覆思考實驗過程,包括實驗為什麼要這樣設計、每一個步驟的目的是什麼、其中的步驟為什麼不能省略等等,把實驗過程想明白了,結論和公式自然也就好理解了。

化學的概念大多是結合著化學反應出現的,化學反應都有不同的類別,相同類別的反應之間有相同的規律,抓住規律類比著思考,想一想它們之間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這樣理解起來就會容易許多。

生物的概念中推理的部分不多,大都是各種各樣的動植物名稱、結構名稱以及自然現象名稱,理解起來並不困難,但很容易搞混,這就需要預習的時候一字一句看準了。

理科概念之間很多都是相通的,因此學會舉一反三、類比思考很重要

03

攻克難點

想不通的地方,一定是有關鍵的細節被忽略了,所以攻克難點,就需要去結合不同的資料,從不同的角度去發現更多的細節。

最直接的方法是看課外參考書,不少參考書會在每一節的前面,先把這一節的關鍵概念都羅列出來,並附有詳細的解釋和例題,這個對於理解難點有很大的啟發作用。選擇參考書的原則也是在精不在多,內容質量好的參考書一本就夠了。建議選擇品牌比較經典的參考書,中學階段的知識範圍是有限的,所以經典的參考書,內容一般都已經修訂的非常完善了

最詳細的方法是到百科類的網站搜索對應的概念,維基百科和百度百科的時間比較久了,所以內容相當豐富,每個概念解釋的也是非常詳細,耐心讀完一定會有所收穫。直接在百度上搜索也不是不可以,但搜索出來的結果要仔細甄選一番,有很多廣告。

最方便的是上網找概念講解的視頻,在騰訊優酷這幾個主要的視頻網站上直接搜索這節課的標題,會看到很多教師和培訓機構發布的講解,雖然質量有高有低,但多看幾個不同的講解,也能從中得到不小的啟發。

對於預習中的這些難點內容,關鍵的是要積極的去解決、去思考,不能一看不會就立即放棄,畢竟都是這個學期要學的內容,再難又能難到哪裡去呢?

04

詳細記錄

如果能在預習的時候,通過反覆思考和課外資料就把新內容全部理解,當然是最好的,但也不是每次預習都能這麼幸運,如果有一些概念定理真的理解不了、或者翻來覆去就是想不明白,那我們就要重點記錄下來,帶到課堂上看看老師是怎麼講的。

記錄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在概念旁邊用問號標記一下,然後把自己想不明白的地方用紅筆圈出來,也可以在概念旁邊畫個箭頭,把問題寫上。等到上課的時候,心裡要記好這幾個問題,老師講到的時候就要瞪大了耳朵仔細聽,看看老師的分析思路是什麼樣的。

05

課堂筆記

把自己能做的都做完之後,就要開始寫課堂筆記了。沒錯,課堂筆記就是要在上課前就開始寫,只不過這時候我們只需要把這一節的框架寫出來,具體的分析內容可以等上完課再一點一點填充。

寫課堂筆記的框架主要有三步:

每一節課都會有三到四個重要概念,把它們的名稱作為小標題寫在課堂筆記本上,每個標題之間空十幾行的距離。

把每個概念的文字內容或者公式抄到對應的標題下方。

把自己理解的以及查找到的概念解釋,寫在每條概念的下方,最好用自己的語言寫出來,和參考書上的不一樣沒關係,只要意思對了就可以。

剩下的空白處,是留給課後和做作業時補充用的。

06

題目練習

寫完了筆記,預習的主要工作就算完成了,如果再做一些練習題效果就會更好。建議大家選擇一本偏重基礎的課外習題作為預習使用,難度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

如果預習的比較吃力,那就做最基礎的概念填空就可以;如果預習時感覺雖有難度但能夠克服,那就試著把選擇題和應用類的題目做一做;如果預習的比較輕鬆,就可以嘗試去做這一節最後的幾道大題。

不論做的多還是少,做完以後一定要對一下答案,看哪些做對哪些做錯了。做錯的題目,一定要看一看答案是怎麼分析的,想一想自己當時錯在哪裡,為什麼會那樣思考。思考錯題,是對自己分析能力的一次提升,分析好一道錯題的意義遠大於再做幾道新題。

寫在最後

課前預習的方法,其實就是一套自學的方法。放在學期中,可以用這種方法來做課前預習,放在寒暑假中,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自學新課。學習是一個在循序漸進的過程,知識的掌握也是在一次次的重複中提升,僅靠上課聽講這一次學習是遠不夠的,還需要在預習和複習上下足功夫,才能真正的把每一個知識點都學透徹、學到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學理科學習 的精彩文章:

TAG:中學理科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