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待時而飛:從飛機場開始的繪畫

待時而飛:從飛機場開始的繪畫

柒·待

學生作業選登

2017級研究生的美學課結束了,期末他們交上了自己的作業。我對這些作業的閱讀,或快或慢,就像面對一件件作品一樣,有的你看一眼就走過去了,有的則讓你停下腳步,仔細端詳思量。這些喜歡用造型、色彩、光影來表達思想和傳達情感的學生們,這一次用文字訴說。在我看來,這種訴說亦如踏上了海德格爾所言的「林中之路」。林中有路,這些路多掩映在蔥鬱的林木之中。見林,思路;入林,識路。林中之路常常看來彷彿彼此相類,然而也只是看來彷彿如此。訴說乃沉思之路,訴說作品乃思與詩匯聚之路。在林中路上,在道路斷絕杳無人跡之處,雙腳是每條路在林中延展的力量。

待時而飛:從飛機場開始的繪畫

孫帝坤丨文

我一直把繪畫看成一種再現的藝術,一種是再現客觀世界的真實,另一種是再現主觀世界的真實,我的繪畫無論是偏向客觀還是主觀它都是脫離不了我的生活而獨立存在的,發現生活是我創作的根源所在,我把自己的生活用繪畫的形式展示,性格中的特點使我對簡單的日常生活往往帶有一種不同尋常的情感,這種情感可能是我個人賦予生活體驗的總結,也可能是生活賦予我們這個90後群體的感受。

我的本科就讀於魯迅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一工作,研究方向是新古典主義繪畫,開學作業很繁重,大多數是老師安排的作業,課堂作業是人物寫生,課下作業是大師臨摹,記得那時我們沒有周末,寒暑假都有大量的寫生作業,在那個班級里我屬於那種迷茫的學生吧,別人做什麼我就跟著做什麼,那時候是我第一次接觸油畫這種媒介,我的精力大多數在基本功上。

這樣的日子過了一年,我一直以為我的大學生活就會這樣平平淡淡的度過,可是在我大二的時候,這種想法發生了轉變,大二時老師帶我們去北京看展覽,並拜訪了幾位藝術家,印象最深的是去聞國章先生的工作室,他的作品橫幅大多數是在5米右,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每天踩著梯子作畫,難度是可想而知的,他對待繪畫的執著態度打動了我們所有人。

從大二起,我決定以繪畫為職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之後我們進行了外地寫生,我畫了很多佛像題材的作品,回來系裡給我們辦了一個展覽」入境「,這個展覽雖說不大,但也是很成功的,學校領導們都來觀看並且給了我很多的意見,那是我第一次參加展覽,也是第一次感受到繪畫給我帶來的自信。

我畫的第一張創作是大三的時候,剛剛接觸創作,我不知道怎麼畫,也不知道畫什麼,那時候我對創作的理解跟班級的大多數同學一樣,開始模仿相片,然後把它畫的跟照片一模一樣,至於我評價創作的好與壞彷彿跟評價一幅人體寫生差不多,畫的真實、筆觸生動就是好的吧。這幅《機場1》就是當時畫的,我畫的是首都機場,那時候畫了很多飛機場題材的繪畫,果不其然,我把這張畫與準備接受教學檢查的其他同學作品比較,發現我的繪畫大多數偏向於灰色,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那時我每天看自己畫過的所有的畫,其中發現這張《機場3》,效果還是很不錯的,思考很久,我總結了一下,我的色彩感覺偏向於灰色調,我比較擅長控制灰色。我的繪畫沒有情感寄託,就是很直接的圖片再現。 在我的畫中,平面的繪畫比寫實的繪畫視覺衝擊力更強,比如說《機場3》,我覺得這張比之前的要好一些。這張畫像是一個敲門磚,打開了之後的創作思路。

隨後,我進入畢業創作階段。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喜歡觀察平時沒有太注意的大學校園,這可能是帶著一種即將畢業離開校園的不舍,或是忽然對自己生活的環境產生了新鮮感與好奇心,閑來無事的時候我會帶著相機去校園裡轉轉。整個校園是處於一個灰色的調子里,不大卻很精緻,很多地方富有強烈的形式感,我隨手拍了一些素材,看看熙熙攘攘的人群,每個人都處在這個精緻而又灰濛濛的空間里, 我把這個空間看成是一個小國,帶著這種畢業情緒,這組作品《他的國》與論文《灰色調》完成,這幅作品的素材就是校園裡面的小角落,這幅作品在大四上學期就完成了,當時我們工作室辦了一個展覽」相長together「,這幅作品入選並且受到老師們的好評,在展覽的最後一天韋爾申院長看了這幅作品,向我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我的畫面裡面沒有人,到現在我還清楚的記得當時我被問住了,這個問題直到本科畢業我還是沒有解決,好長的時間我都在想這個問題,而且是我當下正要解決的問題。

《他的國》畫了大約35張,臨近畢業還有很久,當時出現了一個矛盾,是繼續把《他的國》的數量擴大,還是換一種形式傳達,畫了幾張之後,受到老師的影響,我決定要畫兩幅大一些的畫,接下來的半學期,我把《他的國》中的兩幅作品直接放大,就有了之後的兩幅《抑鬱的木偶》和《師足》。

《抑鬱的木偶》,這張作品題材是魯美體育館樓的正面,是之前《他的國》裡面的一幅,選擇這幅的原因是這幅作品裡麵線條很多,放大了不會感覺很空,還有就是色彩很漂亮。畫中的木偶代表著當時我的一種狀態,這種狀態是畢業的迷茫。

《師足》是《他的國》裡面的一張作品放大而成,我選擇的素材是魯迅雕像的一隻腳,我把這隻腳放大,我選擇這幅作品的原因是它的灰色變換很微妙,而且畫面中有大面積的灰色,這是我比較擅長控制的。

在我畢業這一年的畢業季,《他的國》、《抑鬱的木偶》和《師足》這三幅作品被留校收藏,並且代表學校參加「千里之行八大美院聯展」,這個給了我莫大的信心和堅定的勇氣。

我是畢業後的一年考上研究生,研一第一學期要做的就是總結一下複課的這一年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畢業這一年裡,我沒有急於找工作,而是集中精力學習考研的文化課,每天蹬著半個小時的自行車去東北大學圖書館裡看書,這裡的學習氣氛很濃,我容易受到環境影響,沉下心複習,同時看了不少關於藝術類的書刊,這段時間過得平靜而又充實,就在我覺得已經胸有成竹的時候,我家裡發生了兩件事,這個直接影響到了我現在的創作,第一件事是姥姥的去世,第二件事是父親查出胰腺癌,陪父親走了好多個城市看病,最後在我臨考試的前一周也去世了。這兩件事對我的衝擊很大,在父親生病的時候,我經常習慣性的看著背光的窗戶,總是感覺事情發生的如此突然,而我還沒有準備好去接受,這種近似絕望的感受像是預示一場即將來臨的末日審判,我開始變的焦慮不安,《惡性徵兆》這幅作品我把背光的重色直接變成黑色,這些黑色並不是純黑色,我加入了深紅,黑色與紅色放在一起,是這組作品的主色調。

《惡性徵兆》創作的素材是窗,窗給我的感覺是通向外面的世界,像是從一個世界看另一個世界,它是帶有對未知事物的期待,或者是一種對待奇蹟虔誠的信仰,這幅作品中我改變了我的慣用色調,並且在作品中加入了」人「的元素,右上角的作品跟中間這幅大一些的作品中間加入了線條人,使用線條人相比與直接用平面的形態的人和立體的人,我覺得多了一些形式上的美感,它更符合我的畫面。在這幅作品中最大的突破在於,我嘗試把自己的情緒加入,畫面會帶有指引性,觀看者感受到的不是歡快的感覺,而是一種壓抑的感覺。

我的研究生導師牟達器老師對我接下來這張創作影響很大。《惡性徵兆》這幾幅畫是小畫,畫面的尺幅並不大,在參加展覽的時,跟放在旁邊的畫比起來視覺衝擊力很弱,這使我有一種急於畫一幅大畫的衝動。

《客從何來》這幅作品是《惡性徵兆》之後,研一下學期完成的,它的尺寸是250x150cm,是我目前完成的最大的一張畫,這幅作品的素材是機場候機廳,畫面上我還是採用平面的畫法,線條人零零散散的安排在畫面之中,會增加作品的敘事性,相對於原來的作品,我增加了一些流淌的肌理效果,存在一定的偶然性。這張畫所展示的是一種接近平面繪畫的效果,這種平面不是脫離了三維空間的完全二維平面,而是一種局部概括性質的平面語言,這張畫之後的反思是,我的創作跟寫生完全的割裂開的,我想把我的課堂寫生,跟創作聯繫起來於是出現了三種解決辦法,直接加入寫實的人物,可是寫實的人物放在平面繪畫裡面總顯得有些不倫不類,這個想法我現在仍然在做嘗試。線條人是一個辦法,線條人起初是我隨手畫的,就是覺得很有意思,通過幾根大的弧線抓住人物動勢的基本韻律,在動勢固定的基礎上再把人物變形,不過這種線條人缺乏色彩,於是我現在有了第三個想法,就是把線條人變成平面人加入其中。

就我而言,繪畫技法像是一根射線,它是從一個飛機場開始的,從寫實的手法慢慢轉向平面,它是線性的,其中也會有其他形式的探索,我沒有逐一列舉,但是我覺得以上這幾幅作品是我創作思路的一條主線,從複製照片到利用照片,我現在的階段並不是成熟的階段,我還是在不斷的突破,什麼樣的繪畫就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我的創作正向著平面化的方向發展,有人說我的繪畫形式上更接近於現代主義繪畫,具有著很多現代主義繪畫的特點,我看了一些現代主義繪畫的書籍,也看了很多的展覽,我還是不能完全的把自己的繪畫歸於哪一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哲學經典 的精彩文章:

TAG:藝術哲學經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