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08:李寧的腳步

2008:李寧的腳步

編者按:1978年至2018年,是一段我們曾經以不同年齡積极參与的歷史,一個我們曾經以不同角色生活在其中的真實世界。我們曾經驅散陰霾,信心百倍;我們曾經備受挫折,心灰意冷。但是最終,我們沒有迷失方向,我們勇敢地邁進了一個新的時代。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之機,恰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沉思的時刻,使我們可以回望歷史深處,記錄榮與衰、權衡利與弊、評議長與短、分析得與失,從而得以探尋那些隱藏在表象之下的、牽繫國運進程的變革力量。

相對於這一持續40年的大變局,40篇巨細混雜的文章著實難以再現其全貌,甚至配不上這一段空前絕後的歷史。然未有涓涓細流,何來歷史長河之奔涌?哪怕是還原一部分記憶,也有助於我們從歷史中汲取力量,將改革推向新的境界。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洪宇涵/文

2008年8月8日晚,29個巨大的腳印,沿著北京的中軸線,從永定門、前門、天安門、故宮、鼓樓……一路向北邁向奧運主會場上空。23點55分,「體操王子」李寧接過孫晉芳所持火炬上的火種,右手高舉火炬,在鋼索牽引下飛向天空,然後邁著太空步,沿「鳥巢」外緣奔跑一圈,身後的屏幕上依次呈現出本次奧運火炬途經的所有國家和地區,最後點燃北京奧運會的主火炬。

奧運主會場之外,寬闊的北四環路已然成為一個狂歡的廣場,聚集了無數興奮的人群,隔著幾道警戒線,望著「鳥巢」,揮舞著手中的小五星紅旗。

對於西方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奧運也許就只是一場大型國際運動會;但對於歷史沉重的中國而言,奧運連國運。李寧的腳步,某種意義上也是這個古老國家艱難融入現代文明的腳步;而成功舉辦一屆奧運,則是這個經歷屈辱歷程的古國融入國際社會、爭取國際認可的象徵。

李寧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是在1984年第二十三屆洛杉磯奧運會上:繼射擊選手許海峰為中國在奧運史上打破金牌「零」的紀錄後,「體操王子」李寧斬獲3金2銀1銅!接近中國代表團獎牌總數的1/5!這對於30多年來首次組團參加奧運會的中國而言,意義難以估量——在此前的大半個世紀,能夠參加奧運,對中國都是一個意義非凡之舉,更別提贏得獎牌、金牌。

一百多年前,1896年首屆現代奧運會向東方古國發出邀請後,生活在世界上最完整木結構宮殿群的主人,冷漠無知地拒絕了——一如人們對那個時代的認知:保守、自卑。

當現代奧運日漸成為風潮,1908年,天津《青年》雜誌提出「奧運三問」:中國何時能派出一名運動員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能派出一支代表隊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能自己舉辦一屆奧運會?不曾想,完成這份答卷,中國努力了近一個世紀之久。

1932年,中國首次派出運動員參加奧運會,僅僅只有一名——還是在張學良的資助下,而其教練是位德國人;1948年,抗戰結束的中國,總算勉強向倫敦奧運派出了一支代表隊,卻因付不起奧運村的租金,全團只得寄宿在倫敦當地一所小學裡,返程旅費更是令主事者傷透腦筋;1952年後,中國更是徹底與奧運無涉……體育的落後,也是當時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狀況的真實寫照。

直到1979年,剛剛邁出改革開放步伐、萬象更新的中國,對奧運也釋放出新的信號。

這年2月26日下午, 日本共同社社長渡邊孟次在會見中問鄧小平,對於即將召開的1980年奧運會,中國是否有意參加或將來在中國舉辦奧運會。鄧答:「首先要解決台灣資格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了,當然我們要成為奧運會的成員,中國正在準備參加奧運會。」鄧還談到,條件成熟後,也許可以承擔在中國舉辦奧運會。

8個月之後,1979年10月25日,國際奧委會執委會通過「名古屋決議」,恢復了中國在國際奧委會中斷多年的合法席位。國際奧委會委員、突尼西亞總理姆扎里當時呼籲道:「佔世界人口1/4的中國被排除在國際奧委會之外,是不能想像的」。

終於,1984年,中國得以重回奧運這個象徵著「團結、和平」的國際「大家庭」,並表現不凡:斬獲32枚獎牌,高居獎牌榜第四。不過,獎牌榜上的閃耀位置仍然掩飾不住中國當時的窘迫國情: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時,很多中國人還都沒喝過可口可樂!於是,去洛杉磯的運動員每天省下一些免費提供的可樂,等著帶回國分給朋友。

四年之後的1988漢城奧運會,李寧再次代表中國隊出征,但在關鍵的吊環比賽中,他意外失手摔了下來,整座體育館鴉雀無聲,爬起來的李寧微笑著搖搖頭。

回到北京的李寧,沒有歡迎人群的鮮花和掌聲,沒有媒體的簇擁和追捧,他甚至不敢從機場正門回到自己的祖國,而只能孤單地從一條偏僻狹長的通道悄悄出關。

在通道的盡頭,只有一個人手捧鮮花,微笑著等候他:時任健力寶董事長兼總經理李經緯。在4年前的洛杉磯奧運會上,健力寶作為中國奧運代表團的官方飲料,李經緯也結識了如日中天的李寧。

1988年12月16日,在健力寶贊助的告別晚會上,李寧宣布退役。當晚,諾大的深圳體育館座無虛席,人們見證了那個昔日英雄決然地離去,也看到了兩個男人的眼淚:當李經緯將一副純金護手送給李寧時,台上的這兩人淚流滿面。

剛退役李寧,打算在深圳創辦一所體育學校,而李經緯給他的建議是,你搞體育不能光靠別人贊助,為什麼不可以自己做出一個體育企業來?彼時的嶺南,沐浴在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初見成效的樂觀之中,相信奮鬥、相信商業可以改變一切。

1989年4月,春意正盛的廣州,在無數鎂光燈和快門聲中,李寧從李經緯手中接過廣東健力寶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特別助理的聘書。

在健力寶,憑著天生的直覺以及多次出國比賽所歷練出的眼界,李寧給出了他的第一個重要提議:健力寶應該拍一條有衝擊力、富於體育動感的廣告,並由他親自出演。這個建議,連同在當時屬於天文數字的60萬元廣告費,得到了李經緯的全力支持。廣告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後,效果明顯:這一年,健力寶的銷售額增加了3000萬!

李寧對李經緯的另一項提議是,辦一家體育服裝廠,並希望由健力寶投資。「這是我的興趣,同時也是我的夢想,我很樂意在他身邊實現自己的夢想——做一個中國自己的品牌。」

多年後接受採訪時,李寧回憶道,每次在國外比賽,常常因為穿著外國的運動服而被誤認為是日本人、韓國人,甚至台灣人、香港人,「那時我就想,什麼時候我能穿著中國人自己的運動服出現在國際賽場上」。

也許,當時的李經緯已經隱約意識到健力寶自身產權不清會留下後遺症,便委婉地勸李寧:「如果能夠引入外來資金,就不要全部用健力寶的錢。」隨後,他陪著李寧一同尋找投資。1990年,一家新加坡公司同意出資,就這樣,由三方共同投入的中新(加坡)合資健力寶運動服裝公司掛牌成立,李寧出任總經理。

經過緊張的施工,不到八個月,一幢5000平方米的廠房在廣東佛山西北部的三水市竣工了。屋頂上,一塊由三個字組成的巨大招牌異常醒目:李寧牌!

同年8月,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身穿白色「李寧牌」運動服的李寧,作為運動員代表,從藏族姑娘達娃央宗手裡接過第十一屆(北京)亞運會火炬火種。

這是一個標誌性事件,北京亞運會是中國第一次承辦國際大型綜合性賽事,而剛剛成立的「李寧」牌,便成為中國第一家贊助國際體育比賽的本土體育品牌,開創了中國體育用品品牌經營的先河。

兩年後的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李寧」再下一城:中國奧運體育代表團穿著印有鮮明logo的「李寧牌」運動服出現在開幕式上,結束了中國運動員在奧運會上穿著國外體育品牌服裝的歷史。

李寧有一次激動地流下了眼淚,「那一刻,我體會到了此生最大的榮譽,那種成就感超過了我以前獲得的所有獎牌的總合。」

也是在1990年,86歲的鄧小平在視察北京亞運會主場館時,問時任國家體委主任伍紹祖等人:「你們辦奧運會的決心下了沒有?」

次年,北京成立奧申委,向國際奧委會遞交2000年奧運會申請書。

「開放的中國盼奧運」,當時的一首流行歌曲唱道。奧運,不僅僅是一場運動會,其被視為改革開放姿態的展示、實力和成就的檢閱、也是中國獲得國際認可的標誌、更是硬實力的助推器。

中國的近鄰日本和韓國已做了成功表率: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成為上世紀中葉日本經濟崛起的象徵;韓國更是憑藉1988年漢城奧運會進入國際舞台,成為現代化成功樣本「亞洲四小龍」之一。既然日本和韓國可以成功舉辦奧運會,作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歷史更悠久、人口更多的中國,又有什麼不可以?

1993年9月23日,摩納哥蒙特卡洛,大雨。當天下午第一個向國際奧委會陳述申辦報告的是北京申奧代表團,3年來中國億萬民眾熱情期盼的奧運申請,將在這一天得到結果。

晚上8點,雨還在下。最後一輪投票結束後,全體國際奧委會委員到路易二世體育館參加投票結果宣布大會。此時,中國奧委會主席、北京申奧陳述人之一何振梁已經猜到北京沒有獲勝希望了,「我提醒自己,既不能笑容滿面,使親人們誤以為申辦到手,也不能表現冷漠,流露出任何失敗的沮喪。」

薩馬蘭奇走上主席台宣布:「勝利者是悉尼。」45票對43票,僅僅兩票之差。何振梁大度地向對手祝賀、微笑、握手,安慰申奧代表團成員,冷靜接受朋友們的慰問。深夜回到房間,接到女兒哭泣的電話,何振梁仍然控制著自己的感情,可就在放下電話的那一刻,64歲的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放聲大哭了起來。

此時此刻,在北京家中電視前目睹了北京申奧失利的鄧小平,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話:「最要緊的是辦好我們自己的事情」。

「申奧實際上是一場新形勢下的東西方直接較量」,申奧總結大會上,何振梁說。

兩屆申奧親歷者、北京奧組委國際聯絡部原部長張清表述地更直接:「第一次申辦奧運讓我們意識到,我國的實力,包括文明素質等軟實力在內的國家綜合實力還不夠強」。

申奧失利後,中國人並沒有放棄夢想,第二天,《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堅定不移地走向世界》。

在中國尚沉浸在北京申奧失敗陰影中的1994年初,李寧找到北京的企業股份制改造專家劉紀鵬,請他為公司做未來的規劃。劉認為,這家公司的產權不清將對今後的發展帶來致命的負面效應。因此,他極力鼓動「李寧」脫離健力寶。

1994年底,李寧和他的服裝公司離開健力寶,分3次用現金償還了健力寶集團當初投入的1600萬元,李經緯甚至沒有提出補償企業增值部分的要求。

1996年初,李寧將公司總部從廣東遷到北京,並更名為「李寧運動服裝公司」。

申奧失敗,也並未影響中國的發展步伐。鄧小平南方講話、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後,改革開放在前十幾年積累的發展基礎上,躍升到了新的高度;隨後,香港回歸、澳門回歸……中國穩步、持續前進在富強的軌道上。

1997年10月12日,薩馬蘭奇應邀在上海觀看完中國第八屆全運會開幕式後,回頭對身邊的何振梁說:「在我任主席期間,國際奧委會犯了兩個錯誤:一個是1996年百周年奧運會沒有回到奧運會發源地——希臘,而給了亞特蘭大;另一個錯誤是,2000年跨世紀奧運會給了悉尼而沒有給北京。第一個錯誤我們已經糾正了,希望在我離任前,我們可以糾正第二個錯誤。」

1999年4月6日,中國開始第二次申辦奧運會。時任北京市長劉淇一行赴洛桑國際奧委會總部,遞交了北京承辦2008年奧運會的申請書。

這次,北京提出了新的申奧口號:「新北京,新奧運」,並拋出「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

國際社會驚奇地發現,與七年前相比,北京變得格外自信和從容,北京已經不再擔心申奧所需要的一切條件:比賽場館、城市基礎設施、充裕的飯店、潔凈的空氣和水……在《申辦報告》里,北京宣稱:即使奧運會今天在北京舉辦,奧林匹克大家庭的各類人員以及觀眾、遊客,也都能夠得到令人滿意、符合各自需要的飯店下榻。

北京官員們在用英語回答國際奧委會評估團專家的各種問題時,從容不迫。當來自韓國的專家尹康老問,北京是否也會像漢城舉辦奧運會時對車輛實行單雙號控制時,北京交通管理局局長馬振川答,「到時,我們已不需要再分單雙號,因為那時我們完全有能力處理奧運會所增加的交通流量」。

2001年7月13日,北京時間22:00,萬眾矚目的2008年奧運會舉辦城市在莫斯科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中揭曉:中國北京憑藉過人的優勢、完美的陳述報告,在五個2008年奧運會申辦城市中脫穎而出,奪得2008年奧運會舉辦權!

消息傳回,沸騰的北京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北京贏了!」「中國勝利啦!」奔走相告的人們高喊著,潮水般湧向長安街。天安門廣場,人頭攢動,水泄不通。人們揮舞著手中的國旗和五環旗,更多的人則揮舞著衣服、報紙、手提包和各種玩具。北京一家報紙只印了4個大字《北京贏了》的「號外」,被歡騰的人群一搶而空。璀璨的華燈下,人們將一個頭戴喜慶面具的小夥子一次次拋向空中,又一次次舉過頭頂……

「申奧最終還是靠實力說話,北京能成功的關鍵因素,還是改革開放讓北京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進步。」當時的北京奧申委體育主任、北京兩次申奧的主要陳述人樓大鵬深有感觸地說。

經過20多年改革開放的中國,已經與1993年時的情況完全不同。作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北京在申奧中勝出的2001年,中國GDP已達到10.97萬億元,國家財政收入達到1.64萬億元,進出口總額達到5096.5億美元。就在這一年,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

2004年6月28日,已經是中國最知名、規模最大的體育用品公司的李寧集團,在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上市,認購數量為暫定發售股份總數的132.2倍,國際配售出現了11倍的超額認購。李寧家族控制著46%的公司股份,其身價高達16億元。那天,他面對媒體說:「我不是一個明星偶像,我只是一個擁有十幾年企業經營史的企業家,一個商人。」

但奧運會,自始至終都是李寧最根深蒂固的情結。當北京拿到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權之後,幾乎所有人都把「李寧」與北京奧運會的合作視為水到渠成、順理成章。但後來的事實卻證明,現實並不像人們想像得那樣一帆風順。

在北京奧運會贊助商的競爭中,「李寧」的競爭對手是世界體育服裝巨頭阿迪達斯。為了打贏這一仗,「李寧」的競標團隊在奧組委旁邊租下一個房間,數十人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策劃贊助方案,直到最後一刻才在贊助金額一欄填上那個成敗在此一舉的數字。但結局卻是,阿迪達斯憑藉著雄厚的財力優勢勝出。面對這個結果,「李寧」競標團隊中許多人難掩悲傷與遺憾,當場落淚。

在此期間,雖然經過諸如奧運主體育場設計方案大調整等各種數不盡的反覆,期間經歷拉薩「3·14事件」、「5·12」汶川大地震等各種考驗,北京奧運的各項籌備工作仍如期完成。2008年8月8日晚8時,北京奧運開幕。

遺憾錯過成為奧運主贊助商機會的「李寧」,卻用另一種方式在北京奧運會上被記住:點燃北京奧運會主火炬。

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在後來的採訪中談到,奧運開幕式點火儀式需要很長時間的排練,消耗很大的體力,現役運動員要準備比賽,「當時希望找到退役、又獲得過崇高榮譽,有體操、技能上的基礎,能夠完成空中轉身,橫著走等動作的運動員,經過國家體委的推薦,我們選擇了李寧」。

李寧在呈現了3分半鐘令人屏息的完美高空奔跑之後,為了避免引起商業衝突,拒絕了一段時間內所有媒體的採訪。時任李寧公司政府公關與對外事務總監張小岩稱,「李寧在北京奧運開幕式點燃火炬並不代表李寧公司,而是代表個人,甚至只能說是代表13億中國人」。

出席北京奧運開幕式,並在現場見證李寧的腳步的,除了各國運動員、媒體,還包括時任美國總統布希、法國總統薩科齊、俄羅斯總理普京、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等67個國家的元首、政府首腦、王室成員。

2008年8月24日晚,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在北京奧運閉幕式上讚歎,中國為世界獻上了一屆「無與倫比」的奧運。

毫無疑問,中國獲得了一個多世紀以來夢寐以求的國際認可。

一個多月後,美國爆發金融危機,席捲、衝擊各大經濟體;相反,中國經濟依然高歌猛進,國際地位驟然大幅上升。

一個時代結束,一個時代開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觀察報 的精彩文章:

北京科銳上半年凈利潤預增1.5倍-2倍
直擊小米上市現場:雷軍從人縫中擠進敲鐘台 稱心情無比激動

TAG:經濟觀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