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社評:中德加強合作是貿易戰的相反示範

社評:中德加強合作是貿易戰的相反示範

第五輪中德政府磋商發表題為「為構建更美好世界做負責任夥伴」的聯合聲明,這標誌著李克強總理對德國的訪問取得重大成果。這次訪問期間中德簽署了價值200多億美元的合同,雙方一致表達了深化金融財經領域合作的願望,均表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強調要共同維護自由貿易和一個基於公平、公認準則的國際市場。

在美國對華和對歐貿易戰都已打響的情況下,中國與歐洲領導人的每一次接觸都備受關注。德國一些媒體流露出複雜的心態,它們經常提到中歐在貿易戰中加強合作的可能性,然而又會對這種可能性的實際含義是什麼產生疑慮,甚至有人擔心這是「中國的陷阱」。總之它們覺得受到美國巨大壓力的中國現在更有求於同歐洲合作。

其實李克強訪德是中德高層溝通的機制性安排,決非貿易戰條件下的「求援之旅」。幾乎沒有中國人鼓吹「中歐聯手抗美」,我們非常了解中美歐三方關係的複雜性,同時認為維護自由貿易是各方的義務,也是中歐的利益所在。

大概是特朗普政府針對全世界的貿易戰太不得人心了,對美國的反抗比比皆是,給了人們議論對美還擊的各條戰線彼此是什麼關係一個很大空間。

其實中德關係可以保持過去的單純,即兩國擴大互利合作,同時按照各自的利益處理圍繞貿易的問題,兩國無需追求刻意的一致,也無需因為怕被「誤解」而掩蓋彼此的共識。在兩國合作能走多遠的問題上,雙方應該以積極的態度讓它順其自然。

在中國這邊,很少有該如何把握對歐關係的爭論,我們的普遍態度就是鼓勵中歐合作能走多遠就走多遠,在走不下去的方向上也不必強求。我們同時注意到歐洲那邊的輿論經常挺糾結,在經貿利益、人權爭議、地緣政治站隊之間患得患失。

李克強訪德有一些巨大亮點,除了雙方同意加強全方位戰略合作的態度,雙方還達成一系列具體成果,它們很多顯示了中國擴大開放的宣示正在陸續落地,德國因為行動快成為最早的受益者之一。中德合作事實上成為與貿易戰相反的示範。

由於特朗普政府貿易保護主義的攪動,當今世界人心浮動,猜忌盛行,中國的對外開放在這個時候落下的都是實錘。中歐關係雖被這個特殊時代的各種輿論環繞著,但雙方的利益比什麼都真實,它們的彼此對接能力在快速增加,並沒有被磨損掉,第五輪中德政府磋商把這一切展示得清清楚楚。

與中德簽署的一系列成果相比,那些質疑中國在「算計」歐洲的輿論泡沫就顯得很輕浮了。還有那些鼓動歐洲應「警惕中國」的主張更顯出意識形態的偏激。

對中歐雙方來說,保持、擴大彼此的正常合作,不讓雙方的糾紛也在當前複雜化,符合我們的共同利益。這也是中歐關係應當守住的底線。在歐洲不時能聽到藉助美國壓力也向中國發難謀取更多利益的鼓噪,一些人宣揚中歐之間的各種分歧加起來比特朗普對鋼鋁產品徵稅並威脅向歐洲汽車徵稅更嚴重,歐洲應有足夠的力量繞開這些輿論陷阱。

中歐加強合作應是未來的大概率事件,這當中完全不存在誰更有求於誰的問題。中國的市場規模大、承受能力強,有些歐洲國家則有中國不具有的技術能力。雙方的互補性應該成為彼此合作的動力,而非相互猜忌的理由。貿易戰也應促使中歐更珍惜彼此的合作,因為這種變得相對稀缺的合作會更有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又拿大陸對台「網路攻擊」說事!外媒攻擊中國的借口都快聽膩了
全力搜救!巴育講話:我們都是泰國人,中國人也是我們的親兄弟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