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荷蘭青少年最幸福?學校教育功不可沒!

荷蘭青少年最幸福?學校教育功不可沒!

據《英國衛報》報道,荷蘭青少年的幸福感經常位於世界前列,這與其學校教育是密切相關的。

多項報告表明荷蘭的年輕人對生活滿意度極高,與英國和美國的情況形成了鮮明對比:英國青少年的抑鬱和焦慮情緒正在上升,而美國的年輕人自殺數量也不斷增加。

為什麼這個有著1700萬人口、受加爾文主義和殖民主義影響的小國如此善於給年輕人創造樂觀積極的前景呢? 荷蘭社會研究所(SCP)的研究人員西蒙娜?德?魯斯博士(Simone de Roos)指出自2013年以來,青少年的生活滿意度從未下降:「我認為荷蘭孩子總是能夠獲得積極的互動。朋友、學校、父母給予他們很多支持,當然也有溫和的控制。他們在一個平等的氛圍中生活,教師並不是絕對權威,能夠理解接受孩子們的感受,而孩子們也信任教師。」

最近的學齡兒童健康行為(HBSC)對11歲、13歲和15歲的孩子進行研究,當問及他們在「坎特里爾梯子」上的位置時,大約94%的荷蘭男孩、84%到92%的荷蘭女孩回答是6或以上。(編者註:坎特布里梯子也叫坎特里爾自我定位奮鬥量尺,由美國心理學家哈德利·坎特里爾(Hadley Cantril)提出,做法是:請受調查者想像一個階梯,並給每級階梯標上從0到10的標號,10表示現實生活中有可能達到的最佳境況,0表示現實生活中有可能處在的最差境況,自我評價現狀處在第幾級台階)

這份報告還顯示荷蘭的年輕人工作日吃早飯的比率也在前五名,超重、15歲之前有性行為、感受到課業壓力的排名倒數第五名。這與2016年荷蘭統計局的一項對4000名12-25歲的青年的調查結果一致:幸福指數為8.4分(滿分10)。2015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報告指出荷蘭與芬蘭和瑞士——似乎「能夠把好的學習成果與學生高度的滿意度結合起來」。

世界幸福資料庫的負責人Ruut Veenhoven教授認為,荷蘭的年輕人並沒有被「做個好人」的期望困住:「縱觀整個歐洲,荷蘭人和丹麥人是最寬容的,他們更專註於發展自治,而不是優先服從……孩子們更自由地做他們想做的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對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和社交技巧有更好的認識。」

儘管荷蘭以吸食大麻而聞名,Trimbos研究所研究發現12—16歲的荷蘭兒童使用酒精、毒品和吸煙的情況呈下降趨勢。這些活動被HBSC的專家描述為影響幸福的「風險行為」, 其他負面因素包括欺凌和爭鬥。鹿特丹一所名叫Groen van Prinstererlyceum的中學十年前首次嘗試幸福課程,為本身幸福感就很高的學生帶來了更多的體驗。該校16歲的達尼(Dani)表示「其他國外學校比較經常會聽到人們被欺負。而我在荷蘭生活得很好,有自己的朋友,沒有社交「形象包袱」,也不認為每個人都必須喜歡我——這是不現實的。」

荷蘭的學校體系幾乎完全是由政府資助的,包含從實踐性到學術性、三個層次的中等教育,但也允許留級和跳級,這種靈活性可能會減少學生壓力。 17歲的雅拉(Yara)表示:「我提前一年修了物理、化學和生物學,但後來覺得對我來說太難了,於是又回到原來班級。現在我能學習自己喜歡的東西,也不覺得我失去了一年的時間。」

當然,荷蘭學生的幸福感也和國家健康的經濟和超低失業率有關,但其對學生興趣的關注與寬容,師生之間的相互信任和課程的靈活性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重要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ducation傳遞邦 的精彩文章:

TAG:Education傳遞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