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花式「屠牛」 途牛降薪引發罷工

花式「屠牛」 途牛降薪引發罷工

炎炎夏日裡,暑期旅遊逐漸升溫,而在途牛埋首工作的人們卻在這片狂熱中感受到了一絲冷意。

新金融記者 郝一萍

7月1日,有途牛員工在微博上反映,途牛正在用降薪的方式逼迫員工主動辭職,該事件引起了部分員工罷工抵制,而據該員工透露,公司領導對罷工員工的態度為「要麼干,要麼走」。途牛公關負責人表示,降薪及罷工一事確實存在,但並未逼迫員工離職。

新金融觀察記者與上述途牛員工取得了聯繫,她表示,今年是她在途牛工作的第三個年頭,在這三年間,員工越來越少,而工作量卻越來越大。「那份激情、付出與回報現在只能緬懷,對我來說現在的每一天都越來越煎熬。」

據了解,降薪、裁員在途牛內部時有發生。2017年開始,公司客服底薪降低,公司開始遷至宿遷——一個不要房租的產業園;2018年2月,利潤開始保密,提成不再透明;5月,獎金變成每3個月一發;6月,加班工資變成1年1結,只給調休,不給兌現;6月30日,所有客服的提成又一次降低。據上述員工透露,此次提成點降低了3—5個點,剋扣了1000元甚至更多。正是此番降薪,引起了上百名員工的集體罷工,而他們的訴求就是「希望公司能夠做到利潤透明,並恢復以前的利潤點。」

上述員工對新金融觀察記者表示已經從公司辭職,那條微博也已被刪除,而對於其他問題則未能給予回應。另有知情人士透露,途牛開除了牽頭抵制降薪的員工,也沒有對其他員工給出任何解決辦法,同時還威脅員工刪除微博並且簽下保證書。

此前,知乎上,關於「你為什麼從途牛離職?」的話題曾引來了58名途牛前員工來回答,理由包括旺季招人淡季裁人、強制性加班、領導勸退、降薪等,其中提到的最多的是「996」加班模式,即上9點、下9點、每周工作6天。

去年9月離職的小黃曾在途牛的會員事業部任職,據她向新金融觀察介紹,在每天工作的12個小時中,只有中午半個小時是午餐+休息的時間;工作量增加了,工資反而低了,部門在原有的工作基礎上還負責處理投訴,這部分業務原本有專門的部門負責,但這個部門由於工資太低沒有人做就被裁撤掉了;每天被領導談話,甚至在談話中被告知「把另一個同事開掉之後,下一個就幹掉我,讓我走人」。最終,小黃因為經受不住各方面的壓力而主動辭職。

囊中羞澀

這次降薪事件讓人不禁聯想起2017年12月的那次途牛的「血洗」風波。2017年12月21日,途牛突然辭退大約400人,被辭退的員工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收到公司通知後,被要求收拾東西馬上走人,連工作都不需要交接。但與此次被質疑為通過降薪逼迫員工辭職相比,那次大規模裁員卻顯得十分慷慨。當時的補償標準是N+1,彼時甚至有被辭退的員工表示:「有種中了大獎回家過年的感覺。」

事實上,途牛大力節省開支正是緣於經營虧損的壓力。

自2014年5月登陸納斯達克以來,途牛至今連年虧損。據新金融觀察記者統計,從2014年到2017年,分別虧損4.5億元、14.6億元、24.4億元、7.7億元,4年間累計虧損超過51億元。而2018年第一季度,途牛非美國會計準則的凈虧損依然有2380萬元。

途牛創始人於敦德曾在2017年7月表示,途牛扭虧為盈以節流為主,包括減少營銷投入、提高人事效率、加強庫存管理等,同時開源方面提高直采比例。

從財報數據來看,壓縮成本顯然有所成效。

2018年第一季度運營開支為3.838億元,較2017年同期下滑31.4%。研發開支為8410萬元人民幣,同比下滑47.3%。銷售與市場營銷費用為1.85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26.8%。總務及行政開支為1.146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24.3%。

「途牛近年來遲遲沒走出虧損的困境,因而需縮減開支降低成本支出以獲取較高的利益。但員工的縮減需通過正常規範的程序進行,否則有失公正。」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對新金融觀察記者說道。

事實上,近年來,途牛除了自身經營管理難題之外,還要面對市場所帶來的競爭壓力。

據國家旅遊局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實現旅遊總收入5.4萬億元,增長15.1%;全年全國旅遊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9.13萬億元,佔GDP總量的11.04%。

其中,不乏企業以資本的力量來撬動這片萬億市場。繼攜程與去哪兒合併之後,同城網與藝龍旅遊網也成功牽手。值得一提的是,攜程還是藝龍的第一大股東及同程的第二大股東。連番動作使攜程系在在線旅遊市場上的份額已然超過了半數。

這一系列資本動作後,途牛成了在線旅遊市場上的「落單者」,眼看著別人都在抱團狂歡,而途牛卻還在虧損的泥潭中掙扎。

在陳禮騰看來,近年來,途牛發展已陷入瓶頸。「隨著移動互聯網紅利期逐漸結束,以及攜程佔據了大部分市場,途牛等平台在流量獲取、盈利等方面的挑戰加大。」

(新金融觀察 郝一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金融觀察 的精彩文章:

TAG:新金融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