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動駕駛車需要怎樣的電子架構?

自動駕駛車需要怎樣的電子架構?

當激光雷達、毫米雷達、攝像頭等大量感測器加入,汽車開始走向智能化,朝著自動駕駛的終極目標邁進,於此同時,底層的電子架構也需要隨之改變。

目前自動駕駛對於電子架構的改造,都是基於傳統的汽車去進行的,但自動駕駛技術的加入,引入了很多其它的東西,比如高性能計算機、數據傳輸協議、冗餘性設計、軟體框架...

這些結構是滿足自己駕駛高數據傳輸量、新的交互邏輯,和保證安全性的必要前提。為此,重新開闢生產線,重新設計底盤,研發一款針對自動駕駛的車型就成了關鍵。

在傳統的汽車電子架構中,大部分的電子電器部件是通過「硬線方式」來連接的,配以局部的LIN和CAN協議的連接方式。但這種方式會增加線束的長度和重量,布線的工業複雜,成本也較高。

比如一輛中高端車的線束成本可達550-650美元左右,重達60公斤,總長度可達5000米。如果在此基礎上加上自動駕駛模塊,需要的線束規格會更高。

複雜的汽車電子架構

增加線束意味這價格的升高,同時也會影響汽車的續航,對於電子架構的改造和重新設計可以大幅減短線束的長度,降低電線的電阻,減少損耗,提高續航。而一條500米的線,相比如1500米的線,在裝配和後續的維修成本上肯定更低。

特斯拉即將推出的Model Y就將採用全新的底層電子架構設計,馬斯克曾透露,Model Y的線束長度將為世界最短,總長度僅有100米,而Model 3有1500米。

對於新型電動汽車來說,建立基於車載乙太網絡和域控制器,將汽車的電子架構進行模塊化設計,比如動力域、底盤域、智能駕駛域等等。

在傳統使用CAN協議時,數據傳輸速度可達500kb/s,但在自動駕駛里,會生成海量的數據,這個速度顯然阻礙了信息的傳遞。

有些廠商會使用「CAN+車載乙太網」的雙主幹網路架構,CAN協議負責時效性的小數據傳輸,車載乙太網負責不同域之間的,大數據量的互通,帶寬上限可達100Mb/s甚至更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賭石攤上的美女富婆,40萬買下巴掌大的木那料子
一輩子,聽過一次「我愛你」就夠了,即使假得可以,那時聽著溫暖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