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智能汽車研發掀熱潮 業界稱離解放雙手還很遠

智能汽車研發掀熱潮 業界稱離解放雙手還很遠

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足球賽激戰正酣,斥巨資征戰世界盃廣告市場的公司也吸引了眾多注意,其中數家汽車企業借勢宣傳自動駕駛等性能,包括老牌車企和造車新勢力企業。

業內人士認為,自動駕駛電動計程車是未來城市出行的主要模式。不過,證券時報記者在「GIV2018全球智能汽車前沿峰會」了解到,智能駕駛技術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實現解放雙手、雙腳甚至雙眼的目標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在路側設施等多方面需要系統性加強。

在IT技術的強力推動下,目前智能汽車技術掀起了新一輪的研發熱潮。「自動駕駛將對道路交通系統產生顛覆性和開創性的變化,對交通安全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潘漢中表示,自動駕駛汽車相當於原來人類的自行車、馬車時代進入汽車社會的一個階段,這也是世界各國非常重視自動駕駛汽車安全測試的最主要原因。

但是,自動駕駛充滿了不確定性。華為公司車聯網標準總監高永強介紹,今年3月份Uber自動駕駛車輛在美國發生車禍致使行人死亡。根據官方報告,車禍前6秒鐘駕駛系統已經發現了目標行人,但是先把行人識別為一個未知對象,然後識別為一輛車,又識別為一輛自行車,在車禍前一秒鐘,系統提醒需要剎車避免交通事故,但是系統沒有執行。

記者了解到,自動駕駛信息存在虛警和漏警兩個方面,一旦遠離虛警可能就會漏警,所以很難權衡。一方面,可能會導致車輛突然間剎車,造成車輛失控。為了防止誤報,自動駕駛系統有時會把目標過濾掉,但又難免會造成車禍事故的漏警典型案例。

從避免交通事故角度考慮,一輛智能汽車在上路行駛之前,大概需要100億英里的測試里程。這種級別的公共道路測試成本對於任何企業都是無法接受的。同濟大學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副主任熊璐稱:「測試是無法全覆蓋的,實際道路有無法窮盡的場景,測試是不完備的。」所以,公共道路測試有局限性,需要在有限的場景中測試智能車,因此衍生出了一系列危險場景的提取技術、虛擬的測試技術以及加速測試技術。

高永強稱,相較於自動駕駛,通信恰恰是一種確定性比較高的系統,未來可把更多的車輛行駛控制權交給路側設施。具體而言,首先可以先推動車路協同,把信號燈發送到車,還有一些危險路段、危險天氣信息可以發送到車;其次考慮先專用道路、後開放道路,比如先考慮高速路或者城市的主幹道,這種道路情況相對比較簡單,路側設施的部署也比較容易,之後逐步推進到普通道路,進入到比較複雜的道路情況。而且,自動駕駛可以從運營車輛推廣到乘用車輛,比如卡車、長途巴士,還有一些園區巴士、公交車,然後考慮數量龐大的私家車。

車路協同專用無線通信系統也是解決上述問題的一個方法,目前在京津高速鐵路、廣州地鐵和部分高速公路上已經商用。新岸線公司技術副總裁雷俊認為,要從單車作戰的模式轉換到車路協同,包括車與車之間、車與路之間,通過專用的無線通信技術,實現可靠以及實時的信息交互。信息可能包括每輛車的位置、速度、加速度、轉向等信息,通過無線通信來做這種信息交互,不會受到天氣的影響、不受遮擋的影響,而且覆蓋範圍更大。

任何城市將來應該只有一張高精地圖,而現在各個車企採用不同的地圖,這是同濟大學校長助理余卓平擔心的問題。余卓平認為,應當一體化地研究未來的智能網聯交通系統。與飛機的航路電子圖相比,汽車將來上路後也應該只有一張圖。

(證券時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時報 的精彩文章:

券商代銷金融產品五年「小考」 三大打法次第解鎖
第一階段全功能5G標準正式出台 5G產業全面衝刺

TAG:證券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