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不是葯神》:中國人是在用生命和時間換取生存!

《我不是葯神》:中國人是在用生命和時間換取生存!

最近上映了一部電影,是第一部點映就過億的影片,還沒去看,但早已炸了我的半個朋友圈。

嗯,我說的就是《我不是葯神》有你們喜歡的汪涵徐崢,關谷君,還有印度神油。

看到這張海報大家都笑的那麼開心,以為山爭哥哥又拍喜劇片了,但等我了解完詳情的時候,湧進我腦海中的只有一句話:這部電影居然能過審?

有人評價說,《我不是葯神》之於中國不亞於《摔跤吧,爸爸》之於印度、《熔爐》之於韓國的社會意義,它是一部了不起的電影。

所以在你走進電影院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電影背後這個更加五味雜陳的故事。

大家可以安心看

我基本不會劇透

1

真實

《我不是葯神》的故事情結,圍繞著治療慢粒白血病的特效藥「格列寧」的故事展開。其中各個人物的糾結、改變、信念和無奈,卻讓人動容。

白血病人們,住在一晚幾十塊的小旅館裡,每天為一罐 4 萬塊的藥片發愁。

活著有多難?沒有生一場大病你永遠不會明白。

當一個白血病人為了活著而傾家蕩產;當一個瀕臨死亡的人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當一個人因為窮而只能眼睜睜等死;當一個人因為病痛而結束生命...

終於程勇出現了,他為患者帶來了便宜的印度仿製版格列寧,被病人譽為「葯神」。

但其實,徐崢所飾演的程勇,是有原型的,他叫陸勇,一個真實的慢粒白血病患者

陸勇家住江蘇無錫,是一家針織外貿廠的老闆,本來家境殷實,但在2002年他被確診為慢粒白血病後,一切都變了。

續命的代價是巨大的,一盒格列寧要價23500元,而一盒只夠吃一個月,也就是說一年吃格列寧費用要高達30萬。

兩年的時間裡陸勇光吃藥就花費了60多萬,高額的費用讓即便是中產家庭的他也難以維持。

他有一個慢粒白血病患者的QQ群,裡面有100多個像他一樣的病人,可是能夠吃得起正版格列寧藥物的卻沒有幾個。

群里每個月都有好幾個人,頭像灰了之後就再也沒亮過。

在2004年,他從網上得知了有「印度格列寧」,每瓶只需要4000元。

於是他試著聯繫了藥盒上的廠商電話,成為了第一個與印度廠商聯繫的中國人。

接下來七年,他自己服用印度格列寧,因為效果一樣價格便宜,他就把這種藥品推薦給和他一樣「吃不起葯」的病友們。

在陸勇的幫助下,購買印度格列寧的患者,高達一千餘人。隨著國內白血病患者逐漸增多,藥品價格逐漸降低,直至每盒只需人民幣200餘元。

但是,無論它的藥效多好,多便宜,它還是仿製葯,沒有被納入中國的藥品手冊,在中國的法律中,這就是「假藥」

很快,他就被警方逮捕了,說他涉嫌非法銷售假。

在這場訴訟官司中,陸勇被控告非法販賣假藥,可是這所謂的假藥,卻真真切切救了很多人性命,在他們眼中這就是真葯。

GIF

隨後1002名病友聯名寫信聲明:陸勇未從代購仿製葯中獲利;仿製葯本身也確實有效。

後來經過幾次的調查風波,陸勇被宣布無罪釋放。

最終陸勇案塵埃落定,陸勇釋放,而在他的影響下,價格昂貴的瑞士格列寧被19個省市列入了醫保中。

2

窮人

「我得了這個病兩年,吃了原價的正版葯吃了兩年,房子吃沒了,家人被我吃垮了。誰家還沒有個病人呢?」這是劇中一位風燭殘年的白血病患者,對前來沒收假藥的警官說的一句話。

真實得不能再真實。被一場大病毀掉生活,隨之毀滅的是希望。

記得小時候,家裡來了一位的叔叔,他低著頭說自己的女兒得了白血病,這幾年攢下的收入都花光了,所以才想到這樣的辦法挨家挨戶的走來籌集錢,就這樣東拼西湊,我不知道那個孩子叫什麼名字,只是後來聽媽媽說,他們放棄治療了,因為這筆錢對我們這樣的窮人來說,就是個無底洞…

嗯,電影里,有這麼一句擲地有聲的台詞:「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

是啊,也許我們對生活滿懷期待,並為之奮鬥。但突然而來的一場意外,就可以讓我們掉入深淵。窮人,是沒有抗風險能力的。

所以要做一個幸福的窮人,那就要求菩薩拜上帝,祈求自己身體永遠健康。

如果一旦生病,你就只能賣房子,拖累家人,家財散盡。這還算好的,你至少可以用棺材本來活命。

而那些沒有房子收入低微的底端窮人呢?不過是回家等死而已。

所以在錢面前,窮人可以做任何事;在命面前,窮人也願意付出所有的錢。

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電影中無數次在討論,法制和人情。

我命都沒有了,哪裡會在乎法制!

GIF

中國慢粒白血病患者的困境在於,相比其他國家售賣的格列衛,中國大陸格列衛的價格是最昂貴的。

但是考慮到各國的醫保政策,實際上患者的負擔非常小,比如澳大利亞醫保居民的價格,每盒只有不到200元人民幣。

中國的格列衛為什麼這麼貴?在一段訪談中,一位患者提到:

有信息顯示,很多跨國公司生產的這種專利葯來到中國往往就成了全球最貴的葯。在價格這個利益傳導的鏈條上到處都是吸血鬼,價格低了,他們沒有利益。比如在流通環節上,據報道,國外藥物到達中國醫院這前至少要經過三層經銷商的「盤剝」,每一層平均加價5%-7%,而醫院還要加價10%-15%。

所以,所謂知識產權,不過就是利益而已,主角為了救人,可以放棄一切利益,所以他才被稱為「葯神」。

在金錢面前,利益是尊嚴;然而在人命面前,利益不過只是阻礙。調控利益的方式很多,稅收、保險、國家補貼。

這部電影如此揭露社會現象,還能過審呈現在大家眼前,是因為國家在拍這部電影之前,完美地解決了問題。

所以什麼最重要,納入醫保,最重要。

3

希望

最後程勇坐在通向監獄的押解車上,所有他幫助過的白血病人,自發地站在道路兩旁與他告別。

他們不顧細菌環境對自己的危害,摘了口罩為程勇送行,雖然沉默著,但眼神充滿希望。程勇看到他們摘下口罩,也看到因缺葯而逝去朋友的臉,他流淚,也無悔。

雖然格列寧已被納入十九省的醫保。但仍然有很多昂貴的癌症特效藥沒有被納入醫保。

每分每秒,就在你看這篇文章的時候,中國仍然有貧窮的病人,因為支付不起昂貴的特效藥,在痛苦中死去。

程勇在法庭上為自己的辯護詞:"犯的錯我都認,只是看到病友們心裡難受,但我知道一切都會好起來,希望這一天早點到來吧"。

《我不是葯神》讓我們看到了痛苦,看到了不公,也看到了時代。但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善意。

所有偉大喜劇的內核,其實都是悲劇。

滑稽的卓別林,出糗的憨豆,被Jerry鼠各種折騰的Tom貓,被趙本山忽悠買拐買車的范偉,簡直不勝枚舉。

每一個引得觀眾發笑的人物,都有一個悲情的內核。

《我不是葯神》里沒有一個流量明星、無神技特效,導演還是新人,因為其深刻的社會價值讓無數觀影者成了「自來水」。在它的背後,也沒有押寶、沒有對賭,只有幾個出品方踏踏實實想做好電影的合作。

有位媒體人說得好:「一邊推動社會進步,一邊站著把錢掙了,這是中國電影及文化產業急需的改變。」希望《我不是葯神》可以引領電影市場背後資本市場的良性發展。

最後S姐想說:

人是複雜的,人又是簡單的。

就像電影中急於掙錢,但又在「倒騰」神葯時救過許多患者生命的程勇一樣,或成佛,或成魔,人就處在佛魔之間。

願我們雖歷經生活磨難,卻不忘善良的初心!

願我們雖生而平凡,卻不忘創造更好的世界!

願疾病永遠擊垮不倒求生的人們,願活著的人好好活著。

enmm不算劇透是吧

手拉手咱們去磕劇吧

很值得看的一部國產電影

GIF

我只想活著,有錯嗎?

(歡迎大家下方留言討論)

歡迎留言區發表你的觀點哦

>>>往期好文

>>>免費資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尚德機構學習中心 的精彩文章:

TAG:尚德機構學習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