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我不是葯神》感動,為我們自己感動

為《我不是葯神》感動,為我們自己感動

這個周末在婆娑淚眼中看完《我不是葯神》。潦倒的性藥販子為了病危父親的醫藥費和保住兒子的撫養權,鋌而走險代購印度仿製的「格列寧」,一種治療慢粒白血病的特效藥。隨著與白血病人群體的深入接觸,他發生了蛻變,不惜賠本倒貼,甚至面臨牢獄之災也要盡全力救多一個病人。

近來少有的好片子。現實題材,擺出話題交由各位觀眾思考,生命權與知識產權孰是孰非、法與情孰重孰輕、醫保改革走向何方,這些話題的評論已經鋪天蓋地,我無意再增添一兩篇,只想圍繞各路評論所反應的公眾媒介素養,結合最近閱讀的《西風東土》談談看法。

熊培雲認為二戰時日本民眾因為缺乏必要的媒介素養,因而在《每日新聞》、《朝日新聞》、《讀賣新聞》等主流報紙的煽動下,陷入對戰爭的普遍狂熱情緒中,紛紛充當戰爭的炮灰。

媒介素養指的是人們面對傳媒信息的選擇能力、質疑能力、理解能力、評估能力、創造和生產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應能力等。

《我不是葯神》改編自真實事件,它反映了部分現實,但並不等於現實本身,影片會渲染衝突以增加觀賞性。如果沒有好的媒介素養,觀眾會被濾鏡呈現的世界帶偏節奏。

然而,從這部片子的網評來看,特別是對待影片反派角色的態度來看,網民的媒介素養還是很不錯的,沒有一邊倒的口誅筆伐,而是較為理性的看待外國葯企的作用和高葯價的緣由。相比前幾年網上逢醫必噴的不良風氣,這是個令人感動的進步。

這種進步來自多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是來自本片編劇和導演的剋制。在刻畫反派角色時,除了李乃文飾演的趙立忠(劇中瑞士製藥公司的醫藥代表)外表造型顯得「斯文敗類」了一點,在情節設置上,並沒有為增加戲劇衝突將反派臉譜化。公安局案情討論會的列席發言,與印度仿葯公司的談判都是出於維護商業利益,體現的是該身份的職業化水平。

另一方面是公眾平台的良性引導。網易新聞、微信平台的多個公眾大號在影片播出後,及時推出了數篇有質量的文章,比如《格列衛誕生記:難以複製的抗癌奇蹟》、《錯了,進口天價葯不能怪葯企》、《:板子該不該打葯企?》、《當生路在葯價前浮沉,誰是葯神?》等,引導網民對由電影衍生出的話題深度思考,而不是膚淺謾罵葯企的無良。

最後,也最重要的,是來自社會本身的進步。極端言論的產生很多時候來自「因缺乏產生的憤怒」。對陸勇(影片原型人物)的判決結果體現了司法進步,進口抗癌藥品降稅、納入醫保目錄並通過談判降價等體現了民生進步。正是這些進步讓人們獲得感越來越強,對未來的預期更加正面積極,對當下的不如意自然會少些憤怒多些寬和。

4天,12個億。

《我不是葯神》的票房成功說明隨著選擇能力、質疑能力、理解能力等媒介素養的全面提升,公眾願意為高質量產品買單,「流量紅星+腦殘劇本+山寨製作」的套路會越來越不好使,娛樂影視業供給側改革將進一步加速,今後都會越來越好吧,希望這一天早點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飯太稀嘻嘻 的精彩文章:

TAG:飯太稀嘻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