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當下大部分人對「正一」的誤解
在當下的社會中,不管是道教教內還是教外,大部分人喜歡把道教分為「正一」和「全真」兩個大體系。
認為正一裡面包含了:凈明、三皇、上清、靈寶、天師、神霄等等派系,認為全真裡面包含了:龍門、南無、先天、華山、蓬萊等等派系。
那麼在這兩大道教體系之中,在他們的眼中普遍認為正一道的體系里是允許吃葷,不需要對於戒律過多要求,而且不用出家,可以結婚生子,也不需要學習經文教旨,只是注重齋醮科儀,風水術數,以及法術之流;全真道的體系里是嚴格要求出家茹素,恪守戒律,學習經教,注重內丹,強調性命雙修並且不能生育後代。
在個人眼裡這樣用一個詞就給我們道教各種派系籠統的強下定義是不嚴謹的,也不是很負責任的一種行為。
正一祖庭龍虎山嗣漢天師府儀門(資料圖)
自古以來正一道對於戒律威儀、性命雙修、經文教旨並及茹素出家幾個問題十分看重。首先較大的誤解在於正一道除了所謂四不吃(即牛狗烏魚大雁)都沒有禁忌,殊不知道教齋法中便十分注重不沾葷腥一個行為。
道教中分葷和腥兩種,葷是指韭、薤、蒜、芸薹、胡荽這五樣,腥是肉質食品,道經云:「真人體質清虛,不染穢惡,妖魅陰濁所聚,惟喜血食。」
所以祖天師提出:神不飲食的一個觀念,而人要修鍊成神也必須避開葷腥這個雜穢之氣,在正一上清派《黃庭經》中也說「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亂神明胎氣零,那從反老得還嬰?」
故此道教中比佛教更早,是世界上最早一個提出茹素不沾葷腥的宗教,也可以說是世界素食主義者的先驅。從側面也可以反應出,全真茹素行為並非和佛教學習,沿用道教的觀念。
道教中比佛教更早,是世界上最早一個提出茹素不沾葷腥的宗教。(資料圖)
那麼還有一個較大的誤解便是正一不提倡「出家」。個人針對這個問題想沿用陳耀庭先生的一個觀點:即道教出家並非源於佛教,而是修道生活必然的結果。
道教入山修行都是清苦的生活,結廬為伴而已,每日餐風飲露,怎麼可能拖家帶口的一起到山裡面去修道,故此上古的方士也好還是後來的祖師們也好,入山林中修行都是一個人而已,充其量帶幾個徒弟入山,所以說這是道教修行的必然結果——出家。
這段話明確地說明了道士出家的原因和目的。(資料圖)
早期祖天師創教時候也是要求祭酒只能在規定的治靖內行動,可以理解為道教在城鎮內出家的一個早期模型,而後北魏寇謙之改革天師道,規定道徒可在家立壇,朝夕禮拜,不必出家修行。提倡方便法門,才有了道士能在家修行。
但是正一道依舊保留有出家,並沒有廢棄,唐《太上出家傳度儀》稱,「夫出家者,義趣甚深,利益洪遠。出家有兩種,一者恩愛,二者諸有始學之人,既值明師,志能勤苦,執事奉承,餐受妙訓。若在居家,父母妻子,愛累相纏,如處囹圄,不得自在,適意從容,遠近隨師,詢請玄業。故告父母,請別妻子,舍離居室,遠遊山林,依憑道舍,棄俗服玩,黃褐玄巾,舍世榮華,隨緣告乞,廣建福田,惟道是務。」
這段話明確地說明了道士出家的原因和目的,而在此之前南北朝還有《洞玄靈寶出家因緣經》,可以看出家這個定義,是道教固有,也不是全真學習佛教而有,而是道教本來就具備的一個為了更好修行而定製的教規。
讓教徒們達到真正的身心合一,無有妄念。(資料圖)
至於戒律方面自祖天師創教便立想爾戒以約束道民:「行五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動,此上最三行;行無名,行清靜,行諸善,此中最三行;行無欲,行知止足,行推讓,此下最三行」。
這只是最原始的正一戒律,在正一祖師們的眼裡「戒,解也,界也,止也。能解眾惡之縛,能分善惡之界,防止諸惡」。
故此而後便提出更多的戒律如《老君說一百八十戒》、《女青律戒》等等,並且還提出道徒們需要嚴守威儀,從住觀、飲食、事師、奉道、齋醮等多個方面一百三五條威儀中,要求行住坐卧都必須規範,以至於洗手梳頭都需要誦咒,在《雲笈七籤》、《凈明宗教錄》中便有睡醒時咒曰∶當願眾坐,從迷入覺,一旦豁然。
讓教徒們達到真正的身心合一,無有妄念。故此張繼宗天師的《崆峒問答》中會提出:「何謂正一?正者不邪,一者不雜。正一之心則萬法歸一,故曰正一。」
違道離經的做法。(資料圖)
那麼基於這個原因,正一的祖師們認為如果修道之人過於專註風水術數,陽神陰神,附體上身一流,則是違道離經的做法,南北朝天師道陸修靜祖師提出
「祭祀鬼神祈求福祿,謂之邪,稱鬼神語占察吉凶謂之襖,非師老科教而妄作忌諱,是之巫。書是圖占冢宅地基堪輿凶咎之屬,需上章驅除…正科所明,永不肯從,法之所禁,而竟尊用,背真向偽,謂之倒也。」
四十三代張宇初天師也曾在《道門十規》說:高行之士,惟務致虛守靜,一念不生,萬緣俱寂,性天道法,心地雷霆,不落萬緣之窠臼,惟究向上之真宗,斯為上士也。又等圓光附體,降將附箕,扶鸞照水,諸項邪說,行持正法之士,所不宜道。
因此《老君說一百八十戒》的第七十七和七十八戒中提出:不得為人圖山立冢宅起屋;不得上知星文卜相天時。
我們可以發現正一道的一個更為清晰的輪廓。(資料圖)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正一道的一個更為清晰的輪廓,是一個仙家之正者。
那麼因為歷史的原因自清朝統治者對於道教的打壓,加上近代的一些原因使得正一道士被迫迎合民間文化,使得原來的面貌難以呈現,對於這個情況六十三代天師張恩簿感慨說:「有些離經叛道的巫術,滲入了道教的範疇,不僅拖道教之名而存在,在某些地方几乎代替了道教,導致廣大道眾喪失宗教自覺,未能維護道教正信觀念。」
這個現狀是當下的一個遺憾,不過當下道教界已經在努力恢復道教的文化,那麼個人也希望道教弟子能夠逐步的正知正信,去了解到正一道的本來文化,而不會受到那些不正之風的影響去對它產生偏見,管孔之見,方家正之,慈悲!
(編輯:如風)
聲明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