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復盤人生作弊器加速器,你也可以!

復盤人生作弊器加速器,你也可以!

三則復盤小故事

咸豐七年(公元1857年),曾國藩父親去世,遂發丁憂折,請假守制,離營回家,他用一年時間,復盤了自己過往的問題,找到了事情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並在復出後不斷實踐。這是他成就大業的關鍵轉折。

《凱撒傳》、《福特傳》、《富蘭克林傳》、《王陽明心學》等等名人傳記中也有關於復盤的表述,他們都會在夜晚或者每周、每月空出一天去總結、去思考,去定位自己的目標,從這個角度而言,名人進行復盤的概率是100%,或者說凡是名人傳記,其中都有復盤的描述。

時間回到近代:「復盤」一詞最早由聯想柳傳志在2001年提出,在聯想內部落地生根後,經過聯想人的實踐,提煉成方法論,並在2011年,聯想全球學習「復盤」方法論。在今天,孫陶然、周鴻禕等互聯網大咖均受柳傳志「復盤」思想影響,踐行「復盤」理念。


回顧目標:當初的目的或期望的結果是什麼,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將手段當成目標是我們常見的錯誤,回顧目標時明確目標,防止偏離目標。

評估結果:對照原來設定的目標找出這個過程中的亮點和不足,結果和目標一致,完成所設目標;結果超越目標,完成情況比預期還要好;結果不如目標,完成情況比預期要差;在做事的過程中新添加了預期沒有的項目。結果對比的目的不是為了發現差距,而是為了發現問題。

自我剖析:對照原來設定的目標進行自己對做過的事情進行反省和思考,找到這個過程中的優勢和不足。自我剖析的時候,要客觀,要能夠對自己不留情面。自我剖析是去分辨事情的可控因素,搞清楚到底是因為自己可控的部門出了問題,還是別的部分出了問題?

總結經驗:需總結的經驗包括體會、體驗、反思、規律,還包括行動計劃,需要實施哪些新舉措,需要繼續哪些措施。


1. 回顧目標

沒有目標或者目標不清;

目標缺乏共識;

缺乏對目標的分解以及實現目標策略、步驟的規劃

2. 評估結果

報喜不報憂,不能坦誠表達;

容易片面,不能平行思考;

3. 分析原因

復盤不能深入;

側重點不容易把握清楚;

4. 總結經驗

容易得出簡單結果;

喜歡做舒適區內的事情;

實際根據復盤經驗去執行,存在拖延,或者是執行不到位。

需要注意:別把「總結」和「復盤」當一回事兒

總結,是對事件過程進行梳理,它是對已經發生的行為和結果進行描述、分析和歸納。它關注一些關鍵 點和里程碑。

而復盤,是在頭腦中對做過的事情「過一遍」,是從頭到尾的審視。所以,復盤關鍵是推演。

可以說,總結是靜止跳躍的,復盤是動態連續的;總結是平面的,復盤是立體的。總結,是復盤的一部分,復盤,有比總結更為豐富的內涵。

我一直認為一件事做不到的原因主要在於認識上的不到位,讓我們來好好看看復盤的真實模樣:


1. 突破人性的局限性

低效的努力:很多人對努力程度的衡量是用了多長時間,而不是取得了什麼成果。

遺忘是我們的宿命: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顯示,我們的記憶保鮮期只有48個小時,在時間面前沒有誰能夠逃脫。

虛假的復盤:比如說「認真做事」這種標準就比較模糊,「認真」該怎麼去評價?

2. 突破時間的局限

將一次時間投入產出更多的收穫:我們投入了時間做事情,事情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結果就是有限的幾種。但是充分復盤之後,這一段時間將產生更多的結果,這樣就增加了收穫。

抽離時間的影響:有一種效應叫: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時間就是這座廬山,而復盤能夠讓我們走出「迷局」。

改變過去:不是改變過去的結果,而是改變我們對過去的認識。

3. 突破思維和經驗的局限

找到無限的可能:復盤除了有總結所包含的動作外,它還對未發生的行為進行虛擬探究,探索其他行為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以找出新的方法和出路。

4. 突破腦力的局限

復盤就是對散亂的記憶進行整理和串聯的過程,將自己零散的思路進行總結,進而形成一個整體認識.

零散的思路對認知一件事物是有局限的,而對其進行構建,就是為了讓自己形成整體框架的思維,提升自己的認知格局。

5. 突破角色的限制

復盤能夠讓我們進入別人的視角,活一回別人的人生。當我們得意之時,請復盤一下那些悲劇英雄;當我們悲觀之時,請復盤一下那些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鬥士。

反向來使用:人們常說要復盤人生,那麼你不希望自己最後復盤的時候,發現沒什麼可復盤的吧。

6. 讓錯誤可控、切斷交叉感染途徑

復盤讓我們損失可控,如果堅持日復盤,那麼錯誤最多讓我們浪費24個小時,錯誤被我們發現之時,就是它被終結之時。

7. 復盤能帶來真實

擁有全局視野:復盤的時候能夠讓我們知道自己只是整個棋局的一顆棋子而已,我們能夠看到各位棋子背後千絲萬縷的聯繫,根據心理學的觀點:我們人的一生就是構建關係的一生。

與整個世界和解的狀態就是自然的狀態,我們要多做改變自己的事,向內求總會得到自己想要的。

8. 萬物皆可復盤

復盤自己,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恐怕就是了解自己了。復盤的時候,我們可以站在更多的角度,或者說上帝的視角來審視自己。了解自己何其之難,很多人都死在了不了解自己的路上。

通過不斷的復盤,我們可以看見自己真實的樣子。了解自己目前的樣子,然後設計自己想要的樣子,然後找到正確的方向和道路,不斷的前進。

認識自己是我們一輩子的功課,早點認識自己。也許我們少走很多彎路 。

復盤別人:通過那些歷史名人傳記我們很容易就知道了過什麼樣的人生是正確的,我們該有怎樣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復盤萬物:復盤的最高境界就是「一葉而知秋」,萬物皆可復盤。不過我們要有選擇的復盤:

要遵循「2/8原則」

挑選對自己有意義的20%來複盤

踐行要佔去80%時間、精力

9. 復盤就是修心

孟子曰「仁者如射」:孟子曰「仁者如射」 就是說射箭的人擺好姿勢把箭射出去,如果射不到,不要埋怨客觀原因,而是要從中間總結經驗。復盤要形成習慣。

耐得住寂寞:很多時候復盤是自己與自己之間的對話,因為熟悉所以寂寞。

面對的了再次揭開傷疤的痛苦:記得有一種病叫「創傷後遺症」,就是人面對巨大的痛苦選擇了開啟心靈防禦,即使事情過去了,也沒法脫離防禦狀態。而復盤很多時候正是對傷疤的重新揭開,其中的痛苦冷暖自知。

肯定+很多肯定.....就是自信:復盤的過程中一定要找到自己值得被肯定的地方,那些閃光點將變成我們前進的勇氣和動力,自信就是未來。

心理的成長比身體的成長更加重要:面對問題的不同態度做法才決定了不同的人生高度。

如果看到痛苦困難繞著走,永遠不會從中學習,永遠沒有進步,人生總是重複著同樣的困境。

而能夠做到殘酷的自我剖析的人,則能找出哪些地方做得不盡如人意,自己各方面的優勢和劣勢,做的好的壞的原因是客觀還是主觀。通過復盤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過程中的鬥智斗勇,使自己獲得心理上的成長和錘鍊,開始了人生火箭式的加速前進之旅。

給復盤留下生長的空間和時間:帶著真誠、嚴謹的態度復盤自己,復盤工作和生活,矯正自己,讓自己每次都能有進步,每天都比昨天的自己強,看似微小的進步,複利累加,堅持一個月,你能模模糊糊發現有點不同了;堅持一年你會在別人眼裡變的不同;堅持三年你自己就一定大不通了。所以每天給自己留10-30分鐘,復盤工作和生活,寫下來並矯正自己,相信你一定會更好的自己。

10. 以達成「自我實現」為終極目標

復盤別人的,永遠不會比別人做的更好:復盤有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總是被束縛在一些既有的模式當中。復盤不能變成複印。所以一定要努力探索最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子,而這條路的終點就是「自我實現」。

復盤效果的反饋需要實踐去檢驗:復盤容易走入的另一個誤區是把腦子裡面「想過了」當做「做過了」,沒有實踐的檢驗,再好的想法都無法幫助我們在自我實現的道路上前進一步。


想要知道怎麼復盤,首先要知道的是:你為什麼要復盤?前文已經提到了自我實現。那麼就要引出下面這個思考模型了。

黃金思維圈

復盤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式,善用復盤,會不斷成長,不斷自我進化。復盤時,很多人是記錄流水賬的形式,所以感覺收穫不大,以至於無法堅持。那麼復盤中可以運用的思維模式是什麼?最推薦的就是黃金思考圈這個工具。

1. 最外圈的,也就是最容易看到的:「WHAT,是什麼」。

每天做了什麼,從早到晚記錄一遍。這是一個數據收集的過程,數據的收集很重要,沒有數據無法分析。

復盤包括個人工作復盤、個人成長復盤、團隊復盤、項目復盤。

那麼個人復盤是什麼?

就是指複習,對於自己所學、所想進行複習,讓知識得以沉澱,並進而提升自己的思考和認知能力。而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復盤的第一價值就在於沉澱知識和思考,學習的知識、讀過的書籍、看過的講座都是別人的東西,而復盤就是將別人的東西進行整合,然後將其變成自己的東西,以自己的語言對其進行闡述,從自己的思考角度對其加工。

團隊(項目)復盤是什麼?

一個團隊,為一個共同的方案策劃以及執行的過程中,對方案、工作任務(項目)的總結和調整,問題的及時處理,以確保團隊在既定軌道上正常行駛就是團隊復盤。

2. 下一步,就是分析過程:「HOW,怎麼做」。

「怎麼做」也可以分成兩種情況討論。

個人復盤:

大多數人無法堅持復盤的原因之一,是復盤變成了總結,變成了流水賬。缺乏有效反饋機制,也就收效甚微了。

下面給大家介紹幾個在個人復盤中可以運用的思維模型,這樣可以高效的用每晚睡前10分鐘,完成復盤的工作。

1)二級反饋

反饋有三種情況:零反饋、一級反饋、二級反饋。

首先,來看看零反饋是什麼?

今天做了什麼,哪裡做得好與不好,完全沒有主觀的意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流水賬。

一級反饋是什麼?

單純的表揚或者批評。如:「今天好棒!」,「今天又成為了更好的自己」。只有肯定或者否定,沒有具體的,可改善,可迭代的點。

二級反饋是什麼?

做的好+為什麼做的好,哪裡做得好。

做得不好+哪裡做得不好,下次還可以具體怎麼做就可以更好。

比如:今天又成為了更好的自己,我在早上克服了懶惰,早起了45分鐘,為家人做了早餐,還利用清晨涼爽的時間運動了一個小時。這裡面的45分鐘、早餐、運動一小時,都是具體的,可改善的,可迭代的部分。

2)第二個思維模式就是:5W2H

5W2H分別代表what,why,who,when,where,how,how much(good/bad),在復盤的環節,可以根據這個結構,分析在每一個節點,做的好的地方,做的不好的地方,以及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的地方。

3)2/8法則

2/8法則是義大利科學家對19世紀英國社會各階層的財富和收益統計分析時發現的,後來被運用到各個領域。在組織層面,20%的員工創造了80%的利潤。在個人層面,20%最有成效的成長點就需要一個人80%的注意力了。在復盤時,分析自己在哪些領域浪費了80%的時間,卻只有20%的收穫。而哪一些點是你的成長爆點的20%,那它就需要你80%的精力的投入了。

項目復盤:

1)召集會議:項目結束後2周

2)確定主持人:與該項目沒有直接關係

3)回顧目標及分析交付結果:「我們預期的目標是什麼?」「我們取得的真正成果是什麼?」「我們是否達成了預期目標?」

4)回顧項目計劃及過程:重新審核項目計劃,將它與實際情況對比,找出差距。主持人可以和成員一起,畫出項目的流程、關鍵任務,這樣可以知道項目哪些是延遲,哪些是達成。

5)詢問什麼做的很成功:從好的方面開始。「在目標達成過程中,取得成功的有哪幾步?項目中做得最棒的是什麼地方?」

多問幾個「為什麼」,會找到問題的根源。

6)總結成功的原因,將結論轉換成對未來工作的建議

7)「在當時的情況下,能否做得更好」:沒有完美的項目!」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還有哪些缺憾和遺憾?「多問為什麼,探尋項目未能做好的原因。

8)找出困難和改進建議:項目復盤,應著眼未來,不要糾纏於過去的錯誤。

」在當時的條件下,能做得更好嗎?「」在現有的條件下,怎麼把這些項目做得不一樣,才能保證我們的成功?」「如果有同樣的機會做這樣的項目,你會在哪些方面採取不同的方法?」

團隊復盤中可以運用的思維模型有:

1)SWOT

SWOT分別代表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從這幾個方面,分析目前的現狀,哪一些是存在的問題會對未來有威脅,而那些你認為的問題是機會。目前的優勢是什麼,劣勢又是什麼。分析必須客觀,有理有據。

2)PDCA

PDCA分別代表Plan,Do,Check,Action,這幾個步驟做完了,就可以對當天、當月以及年度事件做一個很好的復盤和重新規劃。如果有偏差,是在哪一個步驟出問題,就一目了然了。

3. 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為什麼這麼做?」

why放在最裡面是很重要的,當我們想要到達某地時,一切看到的和看不到的途徑都可能成為交通工具。如果失去了「why」,遇到第一條路走不通,可能就會放棄了。


[月復盤]+[每日總結]的模式。

每個月總結一次,知道自己下個月需要注意改進的方面有哪些。

每日復盤,時時激勵自己向前進。

年復盤是根據自己計劃好的一個七年發展方向作為指導,根據月復盤的表格進行總結。

月復盤

日復盤

製作好表格以後,每天只需要填表,這樣復盤就很省時間,方向也不會偏。

在清晰的目的驅動下,每日復盤的內容就可以很具體,能夠取捨,能夠考核,能夠改善迭代。

這樣,這個日常工作就具有了生機(可以自動循環)。我們找到了目的,也就找到意義,意義就會變成驅動力,它會將普通的任務做成自驅動的循環,不用你去驅動事,而是事在驅動你。


有沒有流於表面,為復盤而復盤

比如,考慮復盤都寫些什麼,什麼樣的格式,定時定點等。試問,有誰的筆記會寫的一模一樣。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每個人的性格也都不一樣,或許有些人能做到規律,而有些人則隨意的多,所以形式不重要,內容的多寡也不重要,寫的深刻和淺顯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寫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和堅持做這件事的意義。

工具和使用工具的人是相互馴化的,就如人和手機的關係,手機沒有好壞,關鍵是利用手機的人,復盤可以讓我們更好的安排生活,但是也會造成消極的生活態度,例如,把每天的任務安排的太過於繁重,就會造成完不成計劃而打擊信心;反之,則計劃的任務輕鬆,完成之後就不再繼續挑戰,雖然心態良好卻過於安逸。

不可忽略正確堅持的意義。復盤是一種工具,是工具就要學習怎麼使用工具,很多人都知道復盤的好處,可是真正堅持下來的卻很少,有執行力的原因,但是也有方法使用不當造成的放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周兩篇 的精彩文章:

TAG:每周兩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