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才是中國真正的葯神,為救百姓終生拒絕入朝為官,死後留奇寶

他才是中國真正的葯神,為救百姓終生拒絕入朝為官,死後留奇寶

近日電影《我不是藥王》在全國熱播,票房正朝著《戰狼》的紀錄逼進,豆瓣等評分也是水漲船高,「藥王」程勇的辛酸故事感動著國人,引起熱議。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還真有一位神通廣大的「救世主」,他每每妙手回春,救病人於危難之時,留下不朽的傳奇經歷和故事。

他便是隋末唐初「藥王」孫思邈。

孫思邈一出就有兩大特點:一是家裡窮,窮的揭不開鍋。二是身體差,差到隔三差五大病小病不斷。孫思邈的父母砸鍋賣鐵,東拼西借,四處求醫,終於把他的「頑疾」治好了。

而這期間,孫思邈不但自己經歷了生與的體驗,而且還看到了周邊人生與死的苦難,很多窮人生了病沒錢治而絕望的死去。他非常難過地說:「人的生命比黃金貴重很多,金子可以慢慢地掙到,人的生命千金也買不到啊!」於是,在悲憫心和善心的指使下,他立志學醫,發誓要拯救貧苦大眾。

有志者事竟成,孫思邈通過刻苦的學習和專研,很快成為當地赫赫有名的醫生,前去找他看病的人絡繹不絕。

在他的家鄉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一天,孫思邈在大街上,遇到四個人抬著一口棺材,準備去埋葬,後面跟著一個哭得很傷心的老婆婆。突然,他看到從棺材裡流出幾滴鮮血來,於是上前問道:「棺材裡裝的是什麼人?死了多長時間啊?」抬棺材的人說:「棺材裡裝的是老婆婆難產的女兒,剛剛才死的。」孫思邈若有所思地說:「她好象還沒有死,可以打開棺材看看嗎?」

抬棺人認為他在吹牛皮,都不理會他,抬棺繼續走。老婆婆本已傷心絕望到了極點,聽了孫思邈的話,就叫抬棺材的人停下來,開棺讓孫思邈看看。

孫思邈打開棺蓋後,把了她的脈,感覺到在微弱地跳動著,於是在她身上的一個穴位扎了一針。不一會,這個婦女慢慢地睜開了眼睛,小孩也哇哇叫著生了下來……

一針救兩命,大家先是驚得目瞪口呆,隨及拍手稱讚他是葯神。

還有一次,有個病人捧著個圓鼓鼓的肚子,說是有好幾天沒有小便了,快受不了了。 

孫思邈知道是尿道堵塞了,他想出了用管子插到尿道里把尿引出來的辦法,可用什麼做管子呢?軟了插不進去,太粗了也不行。正這時,他看到鄰居的小孩拿著蔥吹著玩,決定用蔥來試。他選一根細而堅挺的蔥,洗乾淨,去掉蔥尖,小心地插進病人的尿道里,再對著蔥用力吸口氣。過了一會兒,尿果然緩緩地流了出來。病人的小肚子也慢慢地癟了下去。

孫思邈一個不經意間的舉動,竟成了導尿方法的發明人,葯神之名更是聲名遠播。

孫思邈堅持終生研究中草藥,為了採藥,他攀懸崖、穿峽谷,跑遍了家鄉的山嶺溝壑。他還在家鄉開闢了藥材園,種植藥材,從下種、施肥、收採到炮製、貯藏等,不僅精心操作,而且有詳細的記錄。他把藥材分類,記載了八百餘種藥名,直到千年之後的現在,孫思邈的這些記載,仍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和指導作用。

也正是因為孫思邈醫技高明,早在隋文帝時,就派人召他入朝去當御醫,並承諾給高俸祿,結果孫思邈借口有病婉拒了。到了唐太宗時,孫思邈已是白髮蒼蒼的老人,依然派人召他入朝,答應給他高官重爵,結果他還是拒絕了。

他們不知道,孫思邈從小生在最低層的階級,了解民間的疾苦,他想永遠留在民間,拯救那些沒有錢治病的老百姓。

當然,他不願到朝廷當官,但皇室有急難雜症需要他時,他卻不會推託。據說唐太宗的長孫皇后,因難產而生命垂危。當朝太醫雖竭力醫治,卻不見效,唐太宗情急之下派人去請孫思邈來看病。勝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孫思邈進宮後,因為受當時的禮儀束縛,不能接近皇后的「鳳體」,於是只好一邊向宮娥細問其病情,一邊要來太醫的處方病歷認真閱讀。知曉情況後,他吩咐宮女取一條紅絲線,自己捏著一端,另一端穿過竹簾,系在皇后的手腕上。這種「懸線診脈「的結果,讓孫思邈知道皇后是胎位不正,於是讓宮女把皇后扶近竹簾,孫思邈選定穴位後,猛扎一針,皇后疼得渾身顫抖,隨及嬰兒呱呱出生了。頓時皇宮內外歡呼聲一片。

孫思邈在給病救人的同時,還廣泛搜集流傳在民間的土藥方,總結行醫的經驗,歷時數十年編成了兩本部醫書——《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為救治病人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是百姓心中真正的「葯神」。101歲的孫思邈逝世後,其子孫把他重要藥方刻在石碑上,後世稱之為《千金寶要碑》,流芳千古,世人景仰。

知歷史工作室歡迎您來稿,來稿需是原創首發

若有讚賞的稿費十元以上均為作者所有,為發稿費方便,最好能加主編微信號

謝謝參與支持,讚賞是動力,轉發是鼓勵,原創不容易,請多珍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歷史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TAG:知歷史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