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的書式生活

我的書式生活

近期需要搬家需要整理舊書,順便回顧一下近年讀書生活的變化。


買書

近年來買書的方式有了很大的轉變,由實入虛。

之前喜歡到書店裡面去淘書,有即將去見未知愛情的興奮感,多巴胺在摸到書的封面時就湧出來了。更不濟的,也要上亞馬遜或噹噹痛快地買上幾本,然後等待快遞員雙手奉上的禮物。拆包裝的心情不亞於女人從鵝絨布上捧起鑲磚的項鏈。

現在我越來越接受「愛並不一定要擁有」的觀念,特別是買書這件事上。有段時間喜歡在Kindle上面直接購買電子書,去書店越來越少。總有不甘的感受,從網路上有了購買便利的快感,但是沒有了遇見未知的興奮感。

可能是因為豆瓣的興起,在買書之前總要大致看看豆瓣的評分才敢下手,似乎失去了探索的趣味,落得一身庸俗。但庸俗的購書也沒有損失,甚至更加有益,畢竟過了碰壁的年紀,避免讀一本爛書節省時間是必要的修養。

既然有買到爛書或者不合適的書的風險,用很低的成本用於了解一本書成為了一種需求,我想這是亞馬遜推出包月的電子書服務的原因。慢慢我開始接受這種「購書方式」,看了書的一部分不喜歡,大家也沒有別要勉強,隨時換下一本的權利似乎讓人的自由得以伸張。

但電子書只是網戀,實體書才是婚姻。我喜歡上了多抓魚提供的二手書買賣服務,之前有專門寫文章談過它的模式,其實更像電子書的借閱方式。但二手書市場很容易過濾掉爛書,畢竟好書值得流轉才能被看到,爛書不是在桌子下墊著,就是去回收站的路上。

回頭一看,好像擁有的書更多了,其實還是兩手空空。


Kindle

Kindle可謂重新定義了「書」,每次我潛意識裡都更願意拿起它,而不是一本220頁的書,它給人更加輕便更加親和的感覺。這也讓它有更廣泛的使用場景,例如地鐵上,等公交,甚至上廁所。相信這會直接影響下一代人的對「書」的認知。

我們獲取知識的方式越來越電子化,越來越依賴雲端。豐富多樣的購書服務滿足了不同層次的需求,幾乎覆蓋了對於書的所有幻想。

我看文學類作品特別喜歡用Kindle,它幫助我看完了大量我從未敢於嘗試的小說,隨筆,傳記,漫畫。Kindle的翻譯和注釋翻閱等輔助閱讀的功能是實體書難以做到的,這是技術變革帶來的禮物。

要問Kindle能否幫助我閱讀?答案顯然是肯定的,它拓寬了我的視野,讓我觸及從未想像過的地方。


聽書

聽書是我近兩年養成的習慣,我相信這是一個很好地補充無聊和碎片時間的吸取信息手段。

準確來講,我喜歡得到App上的《每天聽本書》欄目,而不是把一本書一字不漏地聽完那種讀書形式。我不能接受傳統聽書的原因是,這像讓一個喜歡美食的老饕天天吃分子料理一樣,就算它再有益,也難以入喉。

在車上聽書是一種享受,相比單純開車來說,伴隨著發動機熱身的聲音,開始播放音頻節目帶來新的信息。聽到的大部分內容我都忘記了,但是我會記得哪些書的觀點是比較值得研究的,聽完之後一般都會找回相應的書來細讀。

從這個意義來說,聽書更像是導讀,而不是學習的一種方式。畢竟從聽覺吸收的信息並不是人類的偏好。

閱讀的意義

我一直在探索閱讀於我的意義。

閱讀是通過眼睛獲取的信息流,如果是這樣的話,看書也可,看報紙雜誌也可,看人的表情也可以。

視頻獲取信息應該更加豐富才是,它同時有視覺和聽覺的輸入。相比起需要加速1.5倍才能接受的教育視頻,電影應該是更加值得推薦的方式。有人說它是世界八大藝術之一,是集人類藝術之精華的藝術。

我從不抗拒從電影中獲取想像元素,學會1080P和4K並不是在電視的宣傳語上學到的,而是從電影的視覺細節中學會的。我更喜歡從電影中獲取人文和哲學方面的知識,因為「表達」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文字和言語只能表達世界一部分的知識,而有時是美妙的音樂,有時是盡在不言中的舉動,跟佛教說的「不可思議」一樣。

如此說來,閱讀也不限於眼耳口鼻舌的輸入,還應該有身心的感受。想到這裡,感到有種時間太少,人身難得,不好好利用時間見證世間真理,難道就在漫無目的地刷著手機中耗費生命?

希望你也找到自己的書式生活,祝開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獨思有疑 的精彩文章:

TAG:獨思有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