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心理控制,育兒的天敵

心理控制,育兒的天敵

控制是人類的本能,是建立自信的基礎;對事和人具有掌控感也是人類安全需求的必要條件;但是,今天想說,在親子關係中,試探通過控制孩子取得教養的成功,越控制,越失序。

最近看了一本關於育兒的書--《自主教養--焦慮時代的父母之道》,準備分幾次寫寫心得,同時也向大家推薦這本書。

作者趙昱鯤擁有化學、計算機和心理學三個碩士學位,師從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現任國際積極心理學協會駐華代表/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本身也是兩位孩子的爸爸,樂於將心理學研究應用到日常育兒中;在愛貝睿社群和喜馬拉雅FM開設的育兒課程,廣受家長好評。他推崇積極心理學,倡導激發孩子的內驅力的自主教養。

在《自主教養》這本書里,作者談到父母對孩子控制的幾種現象,有點讓我驚心;我一直以為自己性格隨和,工作中不強勢;生活中更是一位開明的媽媽,不會去控制孩子。但是,從這本書列舉的幾種事例來看,其實我不由自主的行為也是期望從心理上控制孩子。

比如,早晨女兒想穿長裙子去幼兒園,我覺得穿長裙子不方便,於是花上一二十分鐘嘮嘮叨叨講道理;如果女兒再哭鬧,我就會生氣吼「這孩子太任性,你再這麼胡攪蠻纏,媽媽不喜歡你了」,並且強制不准她穿裙子。

我們希望孩子有主見,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不隨波逐流,不必為了討好別人而戰戰兢兢。

但是,在現實中,我們往往希望孩子照著大人的主見做事;美其名曰「這是為了孩子好,孩子不懂,我們得教他們怎麼做」,實際上我們是怕孩子沒有照著我們的意思做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就這樣一次次地滅殺了孩子培養獨立主見的機會。

隨著年齡逐漸長大,孩子嘗試探索和感知世界,試探自己的能力,建立和世界的連接。當孩子發出喜怒哀樂的信號時,大人一次次否定他們的感受,相當於給孩子信號「你的感受是錯誤的」;當孩子嘗試自己的方法,大人又一次強迫他們要按照大人的方法做,相當於給孩子信號「你的方法是錯的,得按照我的方法做」。

久而久之,孩子會對自己的感覺產生懷疑,對自己的行為不自信,越來越依靠大人做決策;另一個極端,當孩子一次次證明照著大人說的去做並沒有產生正向的結果,孩子就會認為大人說的是錯的,從心理和行為上產生叛逆。

如果希望孩子充滿自信和主見,那麼父母應該避免單向控制,最重要的是接納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行為。

整理了書里描述的六種常見的心理控制術,並且每項給出典型案例、後果和如何做三部分,如下圖。

控制是人類天性,與其控制孩子,不如控制自己的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 的精彩文章:

育兒秘籍:專攻孩子的五大無禮要求!
日本發布少子化對策白皮書 在育兒環境等方面有待加強

TAG: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