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運動性猝死頻發,專家建議:量力而為!

運動性猝死頻發,專家建議:量力而為!

近些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問題。熱衷於跑步、瑜伽等健身運動的人越來越多,但是隨著隊伍的增長,發生運動猝死的概率也不斷增大。本是為健康而運動,為什麼會發生猝死?如何防範運動性猝死?我們要如何掌握運動這個度呢?

案例

據株洲新聞網報道:2018年6月,張女士輕輕鬆鬆跑完了5公里,然而在跑最後1公里時,她感覺自己已經完全跑不動了,但是在隊友的鼓舞和幫助下,支撐到了終點。隨即,張女士倒在了地上,全身抽搐,兩眼發直,不省人事,幸虧搶救及時,張女士轉危為安。

據廈門日報報道:2018年5月,廈門的張先生晨跑中突然心臟驟停,多虧路人為他實施心臟按壓直至120急救車趕來,挽回一條生命。

2017年7月29日早晨6時許,一男子在晉江八仙山公園晨練時不幸猝死。

2017年6月5日,一則噩耗席捲了中國乃至世界足球,剛剛加盟北控足球隊僅僅4個月的象牙海岸國腳蒂奧特在當天18時左右集體訓練時不幸猝死,年僅31歲。

2017年5月3日早6時左右,一名身穿運動短袖上衣的中年男子,被發現躺在遼寧瀋陽大東區望花小學操場上一動不動……儘管眾多好心人齊心協力援救,但最終這名男子還是不治身亡。

2016廈門國際半程馬拉松賽中,跑者林某某在距離終點4.5公里處倒地,跑者吳某某在到達終點後倒地,兩人在送抵醫院後,經搶救無效死亡。

運動性猝死是啥?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趙威則表示:

運動性猝死就是在運動過程中或運動後24小時內發生的非創傷性意外死亡,最常見的即心源性猝死,大部分由於潛在的心臟疾病導致,而在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原因又有所不同。年齡小於35歲的猝死者中,多為遺傳性或先天性心臟異常所致,而年齡大於35歲的,大部分由於冠心病所致。

株洲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童偉林介紹: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在運動過程中有些人容易發生運動性猝死——交感風暴,幾乎每年的馬拉松賽事都會出現幾例運動性猝死的案例。運動性猝死的病因主要為心源性和腦源性,心臟性猝死更為多見,約佔60%~85%。

廈門中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陳聯髮指出:

年輕人飲食重口味、生活習慣不規律(熬夜)、工作壓力大、運動少、肥胖等,都會增加猝死發生的幾率。

如何防範?

海西晨報支招

1、要重視體質自查,家族有心臟性疾病史及高血壓病史的人群,除了要進行健康評估外,還需要定期做相關體格檢查,避免劇烈運動。

2、運動前做好充分準備活動,不要盲目提高運動強度、難度,不要盲目集中鍛煉、突擊運動,在運動中出現明顯的胸悶、壓迫感、極度疲勞等癥狀時應及時中止運動。

3、冬季忌熬夜、忌過度泡熱水澡,傍晚和晚飯後適量運動為宜,早晨並不是最佳鍛煉時間。

4、猝死後的4分鐘是搶救的黃金時間,應及時行心肺復甦術,開放氣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壓,同時儘快與120取得聯繫。

南京體院運動健康科學系主任孫飈:

不管是普通人還是運動員的訓練,都要講求一個「度」字,不要輕易超越上限。

天津市泰達醫院 李青醫生:

運動中要注意節奏,適時休息,並注意經常性的補水。冬天注意保溫,夏天最好不要在日晒強烈的白天出門鍛煉。

溫馨提醒

健身運動時,首先要對自己的身體情況進行正確評估,只有科學地運動鍛煉,才能規避心臟意外的風險,充分享受運動帶來的健康與歡樂。在了解運動性猝死的原因後,運動者也需要根據自身健康狀況制定合理的健身計劃,重視身體發出的危險信號,量力而行,才能防患於未然。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研究所浦鈞宗教授:

如果平時缺乏鍛煉,突然間劇烈運動甚至是超負荷運動,非但不能起到任何健身效果,還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吃飯要一口一口地吃,體質的提高也不能急功近利。

來源:東南網《網路闢謠舉報平台》 作者:林錦星

註:轉載必須註明來源與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建闢謠 的精彩文章:

近日,日本大阪發生強震,關於地震的謠言,你得知道!

TAG:福建闢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