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禪修的障礙和對治(5):顯略義
佛學
07-12
禪修的障礙和對治(5):
顯略義
文/觀諸法如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一:
二、二、顯略義
二、二、一、自性
又遍了知諸障自性,是能障礙,是能染污,是黑品攝,是應遠離。
「又遍了知諸障」礙的「自性」,諸障礙的自性,「是能障礙」,能障礙修學止觀。「是能染污」,染污修行人的心,令心不清凈,這「是黑品攝」,有過失的。「是應遠離」,修止觀的人應該要遠離。
二、二、二、因緣
能遍了知如是諸障遠離因緣,方可遠離,故應尋求諸障因緣。
要周遍了知障礙遠離的因緣。怯弱障有六種因緣。蓋覆障、尋思障、自舉障,最主要的因緣是不如理作意。知道障礙形成的因緣,才能夠遠離這些障礙。「故應尋求諸障因緣」,所以應該知道,要去探求、去觀察,諸障生起的因緣。
二、二、三、過患
能遍了知於應遠離不遠離者,有何過患,故應尋求諸障過患。
認真地、要明白應遠離而不遠離的話,會有什麼過患?因此應尋求諸障過患。
二、二、四、對治
既遠離已,更復尋思如是諸障,云何來世當得不生?故應尋求修習對治。
「既遠離已,更復尋思如是諸障」,如果是已經遠離這些障礙的因緣,還要思惟這個諸障的事情。「云何來世當得不生」,思維怎麼樣用功修行,來世的時候,沒有這些障礙的生起,還要知道這些事。
「故應尋求修習對治」,為了將來沒有障礙的生起,現在尋求修習對治。
由是因緣,能令其心凈除諸障。
這樣地去思惟、去觀察,內心能夠清凈,去除所有的障礙。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