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脫身》:一部令人大跌眼鏡的諜戰「神劇」

《脫身》:一部令人大跌眼鏡的諜戰「神劇」

隨著《風箏》等諜戰劇的熱播和成功,銀屏的諜戰劇也越來越多。或東施效顰,按柳雲龍的「套路」模仿;或胡編亂造,把嚴肅的諜戰題材任意娛樂搞笑,隨意製造劇情矛盾衝突,冗長拖沓得令人窒息。正在熱播的諜戰劇《脫身》,大概就是屬於後者,可以堪稱為一部令人大跌眼鏡的諜戰「神劇」。

全劇缺少最基本的諜戰元素,是其致命硬傷。《脫身》是以解放前夕,國共兩黨在政權即將易幟,互相爭奪上海高端人才的「歸省計劃」史實為背景來展開的。但全劇從頭至尾,在長達47集的劇情中,看不到迭宕起伏的劇情和矛盾衝突,更看不到共產黨的隱秘戰線和國民黨保密局之間的鬥智斗勇,給人的感覺是,當年上海的共產黨地下黨弱智,上海的國民黨保密局更是腦殘。女主角黃儷文早被保密局楚科長盯上了,但黃始終有「劇情」讓其脫離楚的抓捕,網友戲稱,不是黃儷文有特異功能,就一定是楚科長腦殘。

全劇有太多的令人匪夷所思的「碰巧」和「戲劇性」情節。劇情從一開始,就講述有台發報機要送達上海地下黨,可從第一集到第六集,圍繞這台發報機的「戲劇性」情節太多了:黃儷文和喬智才「碰巧」提錯了手提箱;二人「碰巧」又同住在鎮寧村;二人在手提箱交換時,「碰巧」喬又逃脫了保密局一幫特務的圍堵,而且喬無意中還幫黃解了圍……一個發報機,在保密局的嚴密監控下,以六集的篇幅,一出又一出的「戲劇性」表演,居然安全地交到了地下黨負責人手中,看來當年共產黨的事業真是有神靈護佑啊!這種隨意的「戲劇性」情節安排,如果說編導不是有意惡搞,就只能說是無知了。

以「雙胞胎」製造吸引眼球的懸念已成套路。不知何時開始,近年以「雙胞胎」來表達懸疑劇情,就成了懸疑劇製造緊張氣氛的首選方案。最近的,要數網劇《白夜追兇》,遠點的有連續劇《臉譜》。前者關宏峰、關宏宇一對雙胞胎,讓人們在「貓鼠」分辨上打轉,算懸疑得可以了;後者更懸疑,刑警隊長和罪犯,再加一個戲劇演員,居然是「三胞胎」,刑警隊長出差了,三胞胎之一的罪犯先於女主人來到刑警隊長家裡,與刑警隊長老婆同吃同住,同為警察的隊長老婆居然不曉得,察覺不出來。《脫身》也將這一方法頗為得意地引入劇中,並以此製造劇情看點,這似乎已成影視編導們製造懸念的「套路」。影視界如此互相模仿,還談什麼文藝作品,不過是同一個瓷坯,從不同的窯爐煅燒出產品而已。由此可見,影視界對作品粗製濫造,已到了何等地步。反正現在產品多了,觀眾你要不喜歡盡可以選擇不看,劇情雖然是胡編亂造,但有當紅影星站台,就不乏有追星族,追星追劇追人氣……

《脫身》呈現出的文化泡沫,明顯暴露出新一代編導的審美缺失和文化缺失。

《脫身》播出後,受到了觀眾的熱評,這一方面可能是源於陳坤和萬茜兩當紅影星的聯袂出鏡,另一方面更多的恐怕是由於長達47集的大製作,讓人們鬧不清劇集究竟是要表達歷史上「歸省計劃」中國共之間的那場智斗,還是當年上海灘小資們風花雪月的愛情故事。於是,該劇編導又分別在網上作出各種說明和解釋。編劇兼監製汪啟楠說:「我覺得《脫身》不是一部諜戰劇,更準確地說,它是一部發生在那個年代下的一段愛情故事」,「如果觀眾抱著看諜戰劇的心態去看這部劇,可能會失望,因為這部劇還是更偏重於個人情感的表達,而非傳統諜戰劇的心驚肉跳」。(《骨朵網路影視》劉肉英文) 而導演林柯則如是說:「《脫身》的年代,註定了這部劇的背景和話題都會顯得有些沉悶,同時觀眾的代入感也會比較差。大家工作壓力很大,天天忙碌於柴米油鹽,坐在電視機前,自然希望能夠放鬆一下。而我們也正是希望以輕鬆的方式,讓觀眾有代入感和生活感,喜歡上劇中的人物,被他們的喜怒哀樂所感動」。(《導演幫》文)

顯然,汪編劇強調的是該片是愛情片而不是諜戰片;而林導演則是要把那沉悶的時代背景和國共話題,讓觀眾在電視機前得以「放鬆」。倆編導的表述略有差異,但言下之意,都在說是觀眾沒弄懂他們的「良苦用心」。林編劇直言那就是部愛情片,而林導演卻是要把那個沉悶的時代背景和話題以輕鬆的方式展現給觀眾。

兩編導的竭力辯解,其實正說明了《脫身》一劇存在的根本問題:

第一,《脫身》一劇的定位有問題。究竟是諜戰劇還是愛情劇,抑或是社會歷史劇,這不是編導自己出來解釋的問題,而是劇情載明的真實歷史事件本身所決定的,文藝作品該怎麼虛構人物和細節來表達真實的歷史事件,想來不需要觀眾來指點編導吧?編導也應該不缺乏這些基本的文學常識吧?!

第二,對沉悶的時代背景和國共智鬥話題,以小資愛情和輕戲劇方式來表達,顯現出編導嚴重的審美缺失。在老套的諜戰劇風格下,想要「出新「的意識很好,但不能違背審美規律,隨意胡編亂造,「驚心動魄」作為諜戰劇的基本元素,已成為其基本的審美標準、審美規律和審美意識,以「風花雪月」來表現諜戰,這不是扯淡嗎? 那哪天某著名導演興趣來了,想第三次導演《紅樓夢》,為了出新,乾脆就以驚心動魄即燒腦的方式來表達劇情,而《三國演義》則請林柯導演以輕喜劇和愛情搞笑的方式來表達。這樣導演,說得好聽點,是「惡搞」,說得不好聽,叫「胡鬧」。

影視界的這類「胡鬧」,已經讓社會和觀眾忍無可忍。以前說文藝創作要有生活,歷史劇要有歷史知識,但現在沒有生活、沒有歷史知識的編導卻似乎很正常。現在的編導,一般是「用心」選擇一個題材,然後高片酬聘請知名演員,再胡編亂造些搞笑情節,達到有上座率和經濟效益就為目的,至於藝術性和社會效益,則很少考慮。年初,《人民日報》曾撰文對《談判官》等「懸浮於生活、懸浮於時代,懸浮於人性」的一些「偽現實」題材連續劇提出了批評,但繼「手撕鬼子」之類的抗日神劇之後,借用一個歷史史實,胡編亂造諜戰神劇,「懸浮於歷史、懸浮於時代、懸浮於人性」的傾向同樣非常嚴重。比如《脫身》,在長期戰亂,滿目瘡痍的舊中國上海灘,人們看到的是小資情調和中產生活。鎮寧村倒是很像現在上海的某高檔社區,鎮寧村的居民生活富足安康,鎮名也取得美麗有意境。「鎮寧,鎮靜而祥和」;喬老爺一個傳統文化人,一大家子,居然住著高檔別墅;至於鎮寧村一號的母女三口,住著高檔別墅,甚至還請得有女傭,就更讓人莫名其妙了。這也許是編導根據今天上海的情況想像出來的吧?兩個70後編導也許有一些演藝知識,汪編劇也許還可稱之為「海派舞台劇」傳承人,林導演可能還算得上在喜劇界的知名人士,可這並不代表他們就擁有相應的文學、史學造詣,《脫身》在文學和歷史知識上表現出的混亂,已經充分證明了編導者是何等的無知。

說實話,作為一個觀眾和資深影迷,面對如今豐富多彩的影視節目,猶如面對滿桌子讓人饞涎欲滴的菜肴,左一筷子右一筷子嘗過,卻總讓人感到並不合自己的口味,像《潛伏》《風箏》這些大眾口味的美味,總是少之又少。一部《脫身》長達47集,幾次都不想往下看了,但為了寫這評論,我還是一次又一次地勸自己往下看。

真想問問監管當局,現在的影視審查,是不是只要不反黨反社會反人民,就是好作品,就可以通過審查,像《脫身》這樣的垃圾作品,諜戰神劇,通過影視網路平台強行推銷給觀眾,怎麼就會沒人管呢?按魯迅先生的說法,這起碼該算作是謀財害命吧?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語評說 的精彩文章:

TAG:風語評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