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一輩子去演壞人,卻希望人人做好人的演員,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原標題:用了一輩子去演壞人,卻希望人人做好人的演員,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計春華老師飾演的刑警
「我就想等哪天我老了,可能眼裡的凶光會越來越少。」
「我最希望等到60歲時,我就去演方丈。」
「也許再拍《少林寺》,可能我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佛家講一個機緣,我目前就在等。」
—— 計春華
文/范師傅
你看過最好的功夫電影是哪一部?
如果你問90後,得到的回答可能是《葉問》、《一代宗師》、《霍元甲》這樣的電影。
但是如果你問80後或者70後,那麼你得到的答案,一定是《少林寺》。
1982年的時候,電影票一毛錢一張,這部《少林寺》在國內的票房總額是1億。
什麼概念?如果換算成現在的電影票一張30元,那麼這部電影的票房,就是300億。
這部電影是80年代當之無愧的話題之作,他開啟了李連杰的武打片生涯,將中國功夫帶上了世界的舞台,還讓一首《牧羊曲》紅遍了大江南北。
除此之外,他還讓一個眼神狠辣,卻沒有眉毛的反派演員成為了很多小孩子的「童年陰影」。
他就是計春華。
他是中國最好的反派演員,幾乎所有電視劇和電影的導演在看到反派角色的時候,第一個反應都會想到他。
從21歲第一次在大熒幕亮相開始,他就一直在飾演反派。
《少林寺》的禿鷹
《天龍八部》的段延慶
《連城訣》的血刀老祖
每一個反派的形象,都被他刻畫得入木三分。
而他這一輩子,只演過幾次正面人物。
第一次是在導演徐克的《七劍下天山》里,飾演七位劍俠中的老三辛龍子。
劍俠辛龍子
第二次是在田七導演的公益電影《金甌》里飾演一位畲族便衣刑警雷霆。
便衣刑警雷霆
第三次是在田七執導的魔幻電影《魔影神筆》再一次演好人。
為什麼計春華這麼熱衷於演反派?
首先是因為,老天賞的就是這碗飯。
計春華老師是一個長相兇惡的人。
據說在十幾歲的時候,他生了一場大病,因為吃了有副作用的葯,所以導致自己眉毛和頭髮全部脫落。
從此,凶神惡煞的表情就伴隨著他。
這給他的演藝生涯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在一次採訪中,計春華老師很無奈的告訴主持人:「每一次,我在接片子的時候,如果我問導演我演什麼角色,導演就會說你自己挑吧,哪一個最壞就是你的了。」
可是他還是一部又一部地接戲,因為他心理有一個目標——「弘法」。
他每一次出演反派,都以打人和挨打為主要鏡頭,而且每一部作品的最後,他飾演的角色,幾乎都是慘死刀下。
對此,他是這麼理解的:「我死的最多,有各種各樣的死。我研究各種的死法,能給觀眾帶來新鮮的感受。一位朋友告訴我,你死是在弘法,是在告誡世人,不要做壞事,做壞事只有死路一條。」。
影視劇作品懲惡揚善,有人演好人,就要有人演壞人。相對於好人的風光無限,壞人的身首異處肯定更能給觀眾帶來視覺衝擊力和觀賞快感。
但是飾演這種角色無疑是有風險的,在一次拍攝過程中,計春華從坡上滾到坡底,一滾下去就四肢全沒感覺了,半小時後才慢慢感覺到關節疼。
這麼多年來計春華應該是中國挨打最多的演員,而且幾乎最後結局都是死掉。他對此毫不避諱,也不抱怨。
因為他認為,只要是為了推廣中國功夫教人為善的觀念,就沒問題。
他想演一次好人
儘管對自己演員的身份明確表示不在意,但是計春華還是有一個私人的想法。
他其實非常想要飾演一次正面角色,這與他從藝的初心有關。
說出來我都不信,計春華演了這麼久的影視作品,卻從來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演員。
在他心裡,他一直是一個武術行業從業者。
計春華童年照
他發自內心的希望能通過自己的表演,讓更多的人了解武術。
他自小在武校學武,在出演《少林寺》反派禿鷹之前,根本沒有想過要演電影。
那一年19歲的他,他還在武校學習,莫名其妙地被領導派到了河南嵩山「執行任務」。
回憶起當時那段經歷,他是這樣說的:
「記得當時(浙江)體委領導跟我講,計春華,還有某某,你們幾個去河南的中州賓館去執行任務,至於具體幹什麼我們什麼都不知道。然後到河南報到之後,就拉到了中牟的部隊里去學騎馬,用20天學會了騎馬,然後跑到少林寺開始拍戲,那時候關於怎麼表演什麼是演戲還不是很明白。」
「最冷的天,劇組在黃河邊花園口開拍第一個鏡頭。那時候自己還是一張白紙,連導演讓我說』快跑』都說不出來。現在回過頭說《少林寺》拍得好,說實話自己當時是沒感覺的,當演員是要講機遇的。」
可能就是從這次的經歷開始,他有了一個推廣中國功夫的念想。
他覺得,如果演一次正派角色,憑自己的真功夫,應該會讓更多的人對武術感興趣。
但是這份工作已經有人在做了,李連杰成龍甄子丹等人的大紅大紫,讓中國功夫電影成功地把武術這個概念推廣到了全球。
他曾經對導演說,如果可以選角色,他最想演的是雷鋒。
在飾演《七劍下天山》的辛龍子之後,他曾經在面對採訪時,這樣說:「其實我還是很想演好人,這不,徐導給了我第二次演好人的機會。如果讓我選擇角色,我很想演雷鋒。」
世間的事情往往就是這麼戲劇性,有些在舞台上飾演正義凜然的主角的演員,不珍惜自己的形象,背地裡吸毒嫖娼。
而一位演了大半輩子土匪惡、惡貫滿「熒」的人,卻心心念念要與人為善。
計春華老師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就在前些天,剛剛上映。電視劇《獵毒人》裡面,他曇花一現,飾演了一位殺手,至於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這部電視劇還沒有播完,我們無從得知。
但是我們沒有忘記,也不會忘記,這位用了大半生「惡行」來教我們做好人的「武術工作者」。
2018年7月11日中午,計春華老師因病去世於杭州。
今天,我們用一首計春華老師很熟悉的歌曲,電影《少林寺》的插曲——《牧羊曲》,為他送行。
之所以選擇這首歌,是因為,我覺得這首歌里的一段歌詞,恰恰就是計春華老師一生的寫照。
冬去春來十六載
黃花正年少
腰身壯膽氣豪
常練武勤操勞
耕田放牧打豺狼
風雨一肩挑
. End .


※不止現代,其實古代也是一個看臉的社會
※杜月笙:永遠不要輕視賣水果的少年
TAG:拾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