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做一個科學中國人

做一個科學中國人

從世界最大的無現金交易總量,到世界最快的大數據計算速度,從世界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到世界最先進的高鐵網路,從世界最多的人工智慧科學論文,到世界最領先的光伏產業鏈……在風起雲湧的時代浪潮中,中國創造了一項又一項讓人驚嘆的科技成績和成果,而每一項成果背後都離不開與創新同行的「科學中國人」。在剛剛揭曉的「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名譽所長黃旭華,因在核潛艇研製方面做出了卓越的開創性工作,被授予「終身成就獎」;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原校長李未獲「傑出大學校長獎」。

記者了解到,「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評選已成功舉辦15屆,已成為科技界具有專業品質和重要影響力的一個活動,袁隆平、楊振寧、顧秉林、屠呦呦、王澤山、潘建偉、王小謨、曾慶存、施一公等多位知名科學家都曾上榜。在今年的「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頒獎現場,為核潛艇事業發展奮鬥了大半生歷程的黃旭華院士說,中國自行研製核潛艇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起步的,是在技術先進國家對我們嚴密封鎖的情況下白手起家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用了不到十年時間,從無到有就把核潛艇搞出來。

「研製核潛艇,是我們那一代人的夢想。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裡面,無數個和我一樣懷揣著強國強軍夢的科學人員,積極地響應『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號召,投身到這個偉大的事業當中,為核潛艇事業嘔心瀝血,苦幹驚天動地事,默默無聞甘做隱姓埋名人。沒有條件,就騎驢找馬,邊走邊做;沒有先進的計算手段,我們就用算盤先打起來,用計算車拉起來,用磅秤稱起來。」黃旭華院士說起當年,一幕幕至今如同在眼前,「今天核潛艇研究戰線站在領獎台上的是我一個人,但是我深深知道這份榮譽不僅僅屬於我個人,更是屬於核潛艇研製戰線的廣大職工,核潛艇的誕生,是全國大力協同,共同努力的結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我僅僅是其中一個成員,榮譽是屬於集體的。」

據悉,為表彰在科技進程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團隊,這一屆的「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首次設立了「創新團隊獎」,首屆創新團隊獎由中國科技大學「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團隊和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熱帶西太平洋潛標科學觀測網團隊獲得。

中國科技大學教授潘建偉領銜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團隊經過數年的艱苦攻關,終於促成了中國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成功。2017年,「墨子號」在世界上率先成功實現千公里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實際分發距離超過1200公里,創造了世界紀錄;首次實現了空間尺度嚴格滿足「愛因斯坦定域性條件」的量子力學非定域性檢驗;首次成功實現了從衛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鑰分發和從地面到衛星的量子隱形傳態。至此,「墨子號」提前圓滿實現全部三大既定科學目標,為我國在未來繼續引領世界量子通信技術發展和空間尺度量子物理基本問題檢驗前沿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

就在「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揭曉前不久,潘建偉團隊在量子計算領域再次取得里程碑式突破,在國際上首次實現18個光量子比特的糾纏,刷新了所有物理體系中最大糾纏態製備的世界紀錄。這一成果應用價值極大,表明我國繼續在國際上引領多體糾纏的研究。

在潘建偉帶領團隊潛心量子研究之時,由王凡帶領的熱帶西太平洋潛標科學觀測網創新研究團隊,形成了穩定、高效、可靠的工程技術體系,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為我國在國際熱帶西太平洋海洋環流與氣候研究領域發揮核心作用、實現從跟蹤到引領的跨越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團隊建立的由數十套潛標組成的熱帶西太平洋科學觀測網,自2014年起實現穩定運行,直接和長期觀測了從海表面到1000米深度之間熱帶西太平洋主流系的三維結構和多尺度變異;開發的深海實時潛標系統2016年試驗成功實現了長期穩定實時傳輸後,2017年實現了十餘套實時潛標組網和從1000米向3000米的深度擴展,建成了國際首個實時傳輸深海潛標觀測網,將為國內外利用潛標陣列監測和預報海洋環境提供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在「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頒獎現場,科技部原副部長劉燕華告訴記者,科技人才具備三個基本特徵:一是創新思維,他們不墨守成規,從懷疑和發現不足中尋找突破點,在新的路徑探索中,實現顛覆與自主;二是創新的方法,有手段、有技巧,能夠勝出一籌;三是創新的工具,像掌握戰爭中先進武器那樣,具備主動和主導權。

劉燕華說,科學精神、科學素養、科學能力與水平是科學中國人追求的宗旨。許多科學家,他們無私的奉獻使國人動容、感動,他們深厚的功底讓人們佩服,他們卓越的成績也是國人的驕傲。科技工作者是國家的寶貴資源,要通過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為科學家創造更加寬鬆、穩定、持續的環境,讓科技的智慧去發揚光大,形成生產力,並造福於國家和社會。 本報記者 蔡文清 視覺中國供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