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不幸生於糟糕原生家庭的人,也能成為好父母嗎?

不幸生於糟糕原生家庭的人,也能成為好父母嗎?

研究恆河猴的科學家索米曾經發現,那些在養母身邊長大的母猴,會繼承養母的養育風格——她自己經歷過怎樣的養育,就會怎樣養育自己的後代。

那麼,人呢?

很多研究發現,養育風格的確是會「代代相傳」的。這裡面有基因傳遞的原因,也有「榜樣示範」的作用。而且有研究顯示,榜樣作用比基因傳遞更重要。

舉個例子,暴力就是一個很容易被傳下去的東西,那些小時候不幸被虐待過的孩子,長大後虐待自己小孩的風險就高過普通人群。

然而,有一點是確定的。高風險,絕不意味著「註定如此」,只意味著「要多加小心」。

生而為人,我們有能力超越我們的曾經。那些不幸生於糟糕原生家庭的人,完全有機會成為最溫暖的父母。

關鍵,就在「重新反思自己的童年生活」上。

01

1985年,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瑪麗·梅因(Mary Main??)和合作者一起,開發出了一個研究成人對自己童年依戀看法的工具——「成人依戀訪談(Adult Attachment Interview)」。

接受訪談的人會被問到一系列問題,譬如:

· 能用五個形容詞描述一下自己小時候跟父親/母親的關係嗎?為什麼選擇這個詞,能不能用一段往事來解釋你的選擇?

· 你感覺和誰更親近,父親還是母親?為什麼?

· 你覺得你與父母的關係如何影響了你現在的個性?

· 當你還小時,覺得沮喪難過,你會做什麼?

· 你在童年時失去過重要的人嗎?

· 你的父母會威脅你嗎,任何方式都算,開玩笑一樣說的也算……

回答完畢後,訓練有素的研究者就會分析整個訪談的文本內容。

回答者的具體童年經歷並不那麼重要。關鍵在於,回答者怎樣看待、怎樣講述自己的童年經歷?有沒有將父母美化理想化?是否對父母仍然懷有不能釋懷的怨恨?講述時是否連貫?

「連貫」非常重要。所謂連貫的講述,就是坦誠,實事求是,說出來的觀點有例子作為佐證;講述得有頭有尾,簡明扼要但故事完整;回答的答案切題,與問題相關;清晰有序,使人易於理解。

而不連貫的講述是這樣的,有歪曲。或者過度美化,或者過度貶低。因此講述時會難以找到佐證的例子,有頭無尾。或者講了尾巴卻沒有開頭。有時一開口就停不下來;離題,常常突然說起不相關的事情;講述一件事時混亂無序,難以理解。

根據以上標準,大人們可以分為三類。

02

A

第一類,是「拒絕型」。

拒絕型的人,會降低依戀關係的重要性,拒絕承認童年與養育經歷對自己性格有影響。他們還往往會美化自己的童年,籠統地說自己與父母的關係不錯,但卻難以回憶起具體的正面例子,有時候說出來的例子又不支持自己的描述。

有的拒絕型人會說自己記不起童年的事。然而,如果問到與父母依戀無關的童年事件,他們卻能記得。

拒絕型人是靠逃避來解決舊傷的人。他們盡量讓自己不注意依戀相關的事,然而,這種逃避讓他們也往往無視孩子發出的依戀信號。在孩子想要靠近尋求安慰時,拒絕型人會逃離,因為孩子的行動勾起了他那些不愉快的回憶。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時,拒絕型人完全無法共鳴。

在逃避舊傷的同時,他們也逃離了孩子。結果是,拒絕型人,容易養出迴避型不安全依戀的孩子。

B

第二類,是「糾結型」。

糾結型的人,對父母抱有明顯的憤怒,或依然有許多不能釋懷的困惑。他們講述時往往跳躍,不連貫,想到哪說到哪,缺乏順序。他們常常說一些無意義的詞,也常有特別長的句子。容易離題。也容易說個沒完沒了。

糾結型的人,是依然被舊傷深深困擾著的人。

回憶總是忽然而至,將他們卷回過往。往事常常閃回,以至於他們會忽略了當下的現實。過去佔據了太多他們的認知資源,以至於難以處理當下的對話。

糾結型人會花很多時間專註在自己的過往回憶上,結果就是,糾結型人給孩子的反饋,不是基於孩子的感受和行動,而是基於自己的回憶。於是他們對孩子的反應會有點隨機——有時在走神,有時很憤怒,有時又過度體貼過度呵護,在孩子不需要的時候給了太多反應。有時能與孩子的負面情感共鳴,有時又會一味說教。孩子因此會覺得無所適從。

糾結型人,容易養出焦慮型不安全依戀的孩子。

C

第三類,是「自主型」。

自主型人是真正理解了自己往昔的人。

自主型人可以有很好的童年,也可以有很糟糕的童年,無論哪種,他們現在已經能開明地看待自己的童年依戀經歷,承認那段經歷對自己的影響。他們講述時連貫,情感平和,不會對自己的過去充滿憤怒,也不會特意隱瞞父母做得不好的地方。

所謂「與過去和解」,就是大腦不再一次次將你拉回到過去的創傷里,或者大腦不再頑固地豎起針對過去創傷的防禦牆,不再不顧現狀,一味堅持舊日的適應模式。

因為擺脫了舊日的陰影,現在才能獨立自主。

自主型人更能從孩子的視角體會孩子的需要,不會因為孩子的焦慮而感到受威脅,也不會被孩子的負面情緒勾起自己的痛苦。自主型人能跟孩子的正負面感受共鳴,能接受孩子的獨特個性,能理解孩子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也願意在孩子有需要時,為孩子做出調整。

自主型人,是很棒的父母,可以養出安全依戀的孩子。

03

有些人遇到了很好的父母,直接就與父母形成了安全依戀。有些人,則沒有這樣的幸運。

然而,即使童年沒有安全依戀的對象,在長大後,通過心理治療,或者通過和其他人建立良好的依戀,依然可以得到「獲得性安全依戀」。

當我們能清晰地認識自己的童年,清晰地意識到童年生活如何影響現在,這就是邁向「獲得性安全依戀」的重要一步。

理解了自己的過去,也就明白了自己的將來。

過去仍會不時閃現,但你可以平靜地看著回憶襲來,看著回憶退去。過去的耳語聲再也無法束縛你,你可以根據現在的真實狀況,決定自己的行動。

山長水遠,海闊天空。

即使是當初被錯待過的孩子,長大後,也可以自由。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養個智人」

微信: SquirrelClub

微博:科學松鼠會

科學松鼠會,是一家以推動科學傳播行業發展為己任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2008年4月。我們希望像松鼠一樣,幫助公眾剝開科學的堅果,分享科學的美妙

努力成為好父母,點個贊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松鼠會 的精彩文章:

「火星照片」能可愛到什麼程度?
這種「超音速」飛蟲,竟然驚動了諾貝爾獎得主!

TAG:科學松鼠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