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住「軍隊大院」的都是什麼級別的首長? 不同級別怎麼分配?

住「軍隊大院」的都是什麼級別的首長? 不同級別怎麼分配?

原標題:住「軍隊大院」的都是什麼級別的首長? 不同級別怎麼分配?


軍隊幹部退休後的住房 軍隊幹部退休後的住房,50年代是由當地人民政府和人民公社負責,70年代是由軍隊解決經費,當地革命委員會負責修建。1981年1月,國家對軍隊退休幹部的住房建設、分配、管理等問題作了新的規定:建房經費和建築材料,由國家計委專項下達,專款專用,專材專用。


計劃、財政和物資部門負責安排基建計劃、經費和建築材料的調撥,建委負責組織設計和安排施工力量,土地管理部門負責征地,民政部門參與建房選點和負責住房分配,房管部門負責房屋管理、維修和收繳房租。對回農村安置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把所需建房經費和建築材料撥給當地縣(市)人民政府,由他們責成人民公社幫助軍隊退休幹部建房或買房。


改革開放以前軍隊大院幹部住房標準 軍隊宿舍的住房是相當寬綽的。將軍不用說了,多半住一棟小樓,至少是兩家分一個樓(主要是少將)。


大區一級機關還有大校樓一說。一般校官住的宿舍樓,都是三四居室。房間的面積、舉架也今非昔比,廁所里擱進一個浴缸,只佔去一角。取消軍銜以後,軍隊的住房標準為軍職五六間,師職四間,團職三間,營職兩間。行話是「師的房子」、「團的房子」。


軍隊院里的孩子大多不會有幾代同堂的體會。有時候,住房面積與生活水準的高低並不成正比。房子大,房主收入肯定不低,但居住質量則未必配套。


將軍們的配車,只能將軍們自己乘用,可謂是公、私分明,級別分明,在當時這是一個很普通的規則。將軍們的權力給子女沒有帶來什麼福祉,最大的後門就是下連當兵。看子女進步的標準,一是入黨,二是提干。六十年代部隊大院的將軍們按照等級規定配車。


最高領袖層是蘇聯的「吉斯」(五大書記、七位領袖),兵團級的是「吉姆」,軍級的是「華沙」「勝利」「伏爾加」。從師級單位開始只有棚帆布的吉普車,蘇制「嘎斯69」、「北京吉普」和繳獲的美國車。後來國產車對應的是「一面紅旗」「三面紅旗」「五面紅旗」「上海」,所謂「面」是指車兩側前輪膀上不同面紅旗組成的標誌裝飾徽。



高級將領是一家一個小將軍樓,警衛員、炊事員、保姆等是國家配給的。

而中級或再下一級別的人士,好的擠在一排排五層式的小樓里,差點的就擠在長長的筒子樓里。 軍隊大院幹部家裡的傢具也是按照級別配給的,五十年代師級以上幹部配沙發,六十年代配電視機,七十年代配給小卧車,九十年代就趕不上大院外的「富人」會享受了。那種特殊的等級森嚴的環境,等級制度的物質分配,造就了那裡的人們個個施展才能追求「進步」。住好房子、吃特供是那裡人們的奮鬥目標。


將軍抽中華、喝茅台,校級軍官抽前門,喝衡水老白乾。每個的節假日,部隊大院都要髮油鹽醬醋,大米白面和肉什麼的,六幾年全國鬧自然災害時候也沒斷過,反正部隊有的是農場、魚塘、豬場什麼的。就連大院的孩子們也生活得很愜意。院子很大,孩子很多,小孩子玩的設施也多,像大院外的孩子想都不敢想的足球場、籃球場、游泳館、大禮堂在那裡應有盡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Q版閱讀 的精彩文章:

軍隊編製為正軍級單位,司令員卻是副大軍區級?而且還配有官邸!
科普:御前一等侍衛究竟是幾品官?只有武狀元才能擔當!

TAG:Q版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