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愛我勝戰密碼代代傳——陸軍第83集團軍某旅紅一連傳承紅色基因鍛造強軍標兵記事

愛我勝戰密碼代代傳——陸軍第83集團軍某旅紅一連傳承紅色基因鍛造強軍標兵記事

射擊比武結束後,紅一連現場組織為優勝戰士頒獎(7月4日攝)。 新華社記者 張永進 攝

新華社西安7月11日電題:勝戰密碼代代傳——陸軍第83集團軍某旅紅一連傳承紅色基因鍛造強軍標兵記事

新華社記者李清華、樊永強

「紅軍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

「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的軍魂和命根子,永遠不能變,永遠不能丟。」

……

華山北麓,渭河之畔,駐守著聞名全軍的英雄連隊——陸軍第83集團軍某旅紅一連。

在這個連隊,蘊藏著人民軍隊永不褪色、一往無前的勝戰密碼——

1927年9月,毛澤東在紅一連親自發展了6名黨員,建立了我軍第一個連隊黨支部,開創了我軍「支部建在連上」的先河,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由此奠基。

支部建連鑄軍魂,戰旗永隨黨旗飄!

黨的十八大以來,紅一連堅持用習近平強軍思想建連育人,用紅色基因熔鑄忠誠本色,用優良傳統砥礪打贏硬功,用初心使命永固戰鬥堡壘,不斷譜寫新時代強軍事業新篇章!

永遠高揚的紅色旗幟

思想走在行動之前,就像閃電走在雷鳴之前。

在紅一連,看到官兵們學習理論的場景,讓人彷彿置身火熱的紅色課堂——日記理論精句、周講基本觀點、月評理論學習標兵,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自覺;通俗講解、故事啟迪、案例剖析等大眾化學習「十二法」,讓理論親近官兵、走心入腦……

紅一連官兵進行體能訓練(6月22日攝)。新華社發(胡善雨攝)

下士張魯豫入伍前對黨的創新理論知之甚少,如今條理清晰地為戰友解疑釋惑,談起自己的改變,他感觸良多。

剛入伍時,連里組織「品精句、勵鬥志」讀書會,張魯豫象徵性地舉了一下手。哪曾想,指導員點名讓他講感悟。結果,張魯豫啥也沒有說出來,當場鬧了個大紅臉……

「有信念、有夢想、有奮鬥、有奉獻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不負韶華、不負光陰,干出樣子、點亮青春」……

聽著戰友們講述自己在習近平強軍思想指引下成長成才的故事,張魯豫下定決心:一定要學好理論、堅定信仰,爭取打個翻身仗。

心中有方向,奮鬥有力量。訓練場上,他揮汗如雨、奮勇爭先;理論學習,他熟讀背記、認真鑽研。經過一番從理論到實踐的「淬鍊」,張魯豫逐漸成為大家公認的「理論達人」,還被評選為「優秀士兵」。

「學習理論就像呼吸新鮮空氣。」旅政委段傑輝說,一旦真正感受到真理的力量,前行的步伐就會更加堅定有力!

永不卷刃的鐵血刀鋒

走進紅一連連史館,兩面錦旗和一群英模被官兵廣為稱道——連隊參加300餘次戰鬥大獲全勝,先後榮獲「百戰百勝」「英勇連」稱號,英雄模範燦若星河。

新時代新征程,紅一連官兵始終銘記「百戰百勝」的鐵血榮光,不斷錘鍊戰勝強敵的打贏硬功。

去年,部隊剛剛移防到位,一位將軍就帶領工作組直插訓練場,現場考核連隊輕武器應用射擊。

「顯靶時間由8秒改為4秒,射擊地線全部後移17米。」

時間縮短一半不僅對官兵射擊要求更高,更是對心理素質的極大考驗;射擊地線後移,要求官兵在非整百距離上自主修正瞄準點,這些可都是「超綱」內容!

隨著考官一聲令下,連長、指導員率先上場,領彈、上膛、射擊、躍進一整套動作一氣呵成。一時間考核場上硝煙瀰漫,卧姿、跪姿、立姿,身靶、胸靶、頭靶,槍響靶倒。

「一號靶8發,優秀;二號靶7發,優秀……」聽著對講機里傳來的報靶聲,將軍起立鼓掌:「不愧是三灣改編中走出來的連隊,不僅能打仗,還能打勝仗!」

在紅一連,有一句口號人人皆知,「合格僅是起步,過硬才算標準」。

訓練場上,紅一連官兵快速集結奔向戰位(7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張永進 攝

「維和戰場上,人員和裝備時刻要保持『一觸即發』、隨時能戰。」2016年從南蘇丹維和歸來,二班長陳波第一時間向全連講述了置身戰場、直面生死考驗的經歷。

近年來5次海外維和、2次與外軍聯訓聯演的歷練,讓紅一連官兵能夠近距離觀察外軍、感受戰場,也給這支英雄連隊帶來了新的戰備訓練觀念。

對錶維和戰場、對照實戰要求,紅一連打出了一套錘鍊實戰硬功的「組合拳」:實彈射擊,不搞操場化、程序化動作,不搞固定靶位;野外駐訓,全面開展對抗式、模擬式訓練;每天一次軍情研究,每周一次戰備演練,每月一次緊急出動……

5年來,連隊參加團以上比武競賽勇奪18個第一,年年被評為「軍事訓練一級連」,兩次榮立二等功。

永葆生機的戰鬥堡壘

作為我軍歷史最為悠久的基層黨組織,紅一連黨支部始終把自身建設作為永恆課題,像吸鐵石一樣緊緊團結凝聚官兵,成為堅不可摧的戰鬥堡壘。

2017年底,寒冬雪夜裡那次特殊的支委「抱團」,讓官兵見證了戰鬥堡壘的精神。

一天,駐地一座工廠廠房被暴雪壓塌,連隊55名官兵奉命迅速前往施救。指導員王玉光帶領大家在大雪中奮戰了近5個小時,才把廠房物資轉移完畢。當晚,就在大家準備在野外過夜時,發現少帶了一頂棉帳篷,晚上會有六七個人只能擠在單兵帳篷里。

一時間,幹部讓戰士,黨員讓群眾,老兵讓新兵,誰都不肯進棉帳篷。實在爭執不下,黨支部書記王玉光喊道:「支委留下開會,其餘人進去休息!」

第二天早晨,看到支委一班人擠在單兵帳篷里硬扛了一夜,戰士們眼圈都紅了。

大項任務前,紅一連官兵面向連旗宣誓(6月20日攝)。新華社發(胡善雨 攝)

「打鐵必須自身硬。」這是優良傳統的激勵感召,也是堅定黨性的光輝閃耀。

曾經,一名外國電視台記者在採訪紅一連後感慨:中國軍隊的基層連隊,有一個叫做「黨支部」的組織,在發揮著神奇的作用。

「神奇的作用」,源於黨支部鍛造出一批又一批能力突出、全面過硬的黨支部委員。

去年駐訓時,集團軍領導來到紅一連指揮帳篷。當時連長正在外觀摩示範課目,誰來進行沙盤推演?

沒有絲毫遲疑,黨支部書記王玉光拿起了指揮棒:「箭頭所指為概略北方,從這個地形來看……」從分析地形到「敵」方兵力部署,從戰術戰法到兵力編組,王玉光從容不迫,娓娓道來。

「真是一名懂軍事的指導員!」集團軍領導拍手稱讚。

熟練操作三種連屬武器,手持兩個以上專業等級證書,體能成績在全旅名列前茅……紅一連黨支部一班人個個都是專業通、「多面手」。去年,在旅組織的「軍魂杯」大比武中,全連取得的12塊獎牌中,支委就佔了5塊。

在紅一連,黨員的問題群眾敢講,支委的問題黨員敢點,書記的問題支委敢批,連隊風氣始終保持純正,官兵團結協作、互幫互助的氛圍越來越濃。

91年薪火相傳,紅一連為什麼這樣紅?

「一代代官兵自覺弘揚革命年代形成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歷任黨支部始終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這就是連隊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傳家法寶。」王玉光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日報網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大豆生產潛力巨大但困難不小

TAG:中國日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