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癌症最長只能活三個月嗎?

癌症最長只能活三個月嗎?

身邊的人都說,我能戰勝癌症簡直就是奇蹟。我一直不認可將我的治療加上「奇蹟」之類的修飾語。因為奇蹟指的是那些通常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雖然,我也只是把握住了這微乎其微的可能性。

雖然我十分希望能夠準確地了解自己的病情,但我並不會太在意那些檢測結果。或者說,是我不願意被它們所束縛。每次接受化療時,我總是要反覆做各種檢查,然後出來各種檢測數值。這些對我來說,只不過是一堆數字而已。

當然,我從來沒有懷疑過,這些數字對於治療的重要性。從醫生的角度來看,這些數字是決定患者今後治療方向的重要指標。但再怎麼重要,這些數字也只是治療的根據而已,遠不能成為丈量患者生命長短的指標。

「您已經是肺癌四期了,治療將會非常困難。」

「您現在是子宮癌二期,如果手術後繼續接受抗癌治療,還有治癒的希望。」

……

患者們在接到癌症診斷書後,首先聽到的就是癌症的期數和治癒的可能性。從醫生的口中聽到這些內容時,想必大部分患者的反應都是茫然、不知所措,因為很少有人是在已經非常了解癌症的情況下收到癌症診斷書的。所以,很多患者對於這些數值和治癒率充滿了疑惑,也引起了很多不必要的誤會。

那麼,讓癌症患者念念不忘的癌症期數究竟意味著什麼呢?癌症分期是根據腫瘤的大小用數字表示病情發展的一種標識方法。這是決定治療方案和判斷病情的依據,現在常用的癌症分期方法是TNM分期系統(TNM staging system)。

T(Tumor:腫瘤)指的是原發灶腫瘤的大小,N(Node:淋巴結)表示區域淋巴結受累情況,M(Metastasis:轉移)代表的是癌細胞有無轉移到其他器官。對於一般患者來說,將TNM系統分為四期的方法更加容易理解。

假設一位患者患上了肺癌。他左右兩側肺葉中只有一側發現了癌細胞,並且腫瘤大小在3厘米以下。那麼這種情況就屬於肺癌一期。如果癌細胞已經局部擴散至原發灶腫瘤附近的淋巴結,則可以診斷為二期。病情如果進一步惡化,癌細胞擴散至鎖骨上部等整個胸腔,則屬於三期。之後,如果癌細胞轉移至肝、腦、骨等組織器官,則屬於所謂的肺癌晚期,也就是四期。

從患者的角度來說,如果用初期、中期、進行期來劃分,可能更便於理解。對應於TNM分期系統,初期相當於一期,中期則包括了二期和三期,進行期指的是四期。那麼,癌症的分期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從統計學的角度來看,癌症期數意味著治癒率。由於癌症種類的不同,治癒率也有所不同。但從整體情況來說,以五年生存率為標準,一期的治癒率超過90%,二期為2/3,三期為1/3。四期由於癌症已經擴散至全身,所以從統計學的角度來看,治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這一階段治療的目的通常是為了延長生命,而非完全治癒。

一期、二期、三期、四期,如此明了的分期,以及與此對應的治癒率,就像是切豆腐塊一般簡單清晰。癌症患者們根據期數和治癒率來計算出自己剩餘的生命,醫生也是如此。所以他們才會輕易地說出「最長只能活三個月」之類的話。

對於各種指數的恐懼,並不限於期數和治癒率。一旦患上癌症,你將很難從一大堆的指標中解脫出來。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檢查,為什麼檢測報告上的數值又是如此複雜。從醫生或者護士口中蹦出的一個數字,可能就會讓患者的緊張達到極限。由於缺乏專業知識,某項檢測結果的細微變化,可能都會讓患者一天經歷十二次從天堂到地獄的煎熬。

讓我們平復心情,好好來想一想。

如果一期患者中十人能夠治癒九人,四期患者只能坐等死亡,那麼又該如何解釋像我這樣的例外呢?論醫術,我身邊的同事和同學個個都算得上是業務一流。但即使是他們,對我癌症四期的狀況也都束手無策,委婉地暗示我結果只能是死亡。恐怕誰都不會想到,我還能像現在這樣健康快樂地生活。我也是當自己真正處在患者的立場時才終於明白,那些所謂的預測和指標其實沒有太大的意義。

一次去醫院接受化療時,偶然遇到了一位老太太。這位老太太被診斷為胃癌二期,最初一直堅決拒絕手術,在家人的不斷勸說下最終接受了手術。很幸運,手術非常順利,現在正準備出院。她告訴我,如果不是因為社區醫院醫生,她可能更早就接受了手術治療。老人最先在家附近的醫院接到了診斷書,醫生診斷她為胃癌三期,表示即使手術也很難保證能夠恢復。老人自感時日不多,所以開始卧病在床,一躺就是好幾天。最後在子女的勸說之下,來到其他醫院複查,發現自己只是胃癌初期而非所謂的三期,而且手術也並不困難。被這一結果所鼓舞,老人迅速確定下手術日期。手術之後,現在遵照醫囑正在接受化療。所以,老人對最初那位醫生怨氣十足。

「如果一開始就知道是初期,家裡人就不會這麼操心,我也不會那麼難過了。」

在老太太出院之後沒多久,我偶然從她的主治醫生的口中聽到了一個讓人震驚的消息。

「啊,你是說那位老太太嗎?其實她的病情並不樂觀,所以一直猶豫要不要做手術。她的兒女不停地拜託我們,希望能夠進行手術。他們不能看著自己的母親就這樣等死,一直要求進行手術。他們告訴我,老人其實並不想做手術。所以在手術前,我特意去告訴老人,她的病情不算太壞,而且手術也很容易。

「從統計學角度來看,老太太的病情已經非常嚴重,而且手術成功的可能性也很小。但是老人並沒有在意那些所謂的期數和治癒率。手術之後,她在我的攙扶下健康地走出了醫院。」

當然,這位老人的例子並不具有普遍性。萬一中間的過程中,老人出現什麼意外,那所有的責任都將由家人和醫生負擔。但老人的家人並沒有因為診斷和檢查的各種指標而絕望。最終老人健康出院,這也是他們最初所期望的。

至於我的情況,如果從病情的發展和期數來看,最早是在肝臟發現了腫塊,這時候還是癌症一期。但僅僅兩個月之後,突然在我的肺部檢查到了幾個腫塊。在與肝臟毫不相干的肺部發現癌細胞,如果用TNM分期系統來界定,那應該算是四期,治癒的可能性不到5%。但是這5%的治癒率只是那些經歷了數百名或者數千名患者的醫生所下的結論。

從癌症患者的角度來看,我能否成為這5%的概率是50%。這樣一來,最後的結局就不得而知了。關於癌症的各種資料和檢測指標只不過是截止到現在的各種統計結果而已。這些統計結果並不能成為衡量某一個人生命長短的標尺。甚至有些癌症的期數界定本身就存在模糊不清的地方,更有一些癌症不存在完全無法治癒的情況。

我們不能因為生存率過低、檢測結果指標糟糕而陷入絕望,而應該考慮如何做才能讓這些指標變得正常。我們不如把這些統計的結果看作是希望的基石。

我想要對那些癌症患者們說,不管誰給你什麼樣的結果,你必須保持這樣的自信:「哪怕只有1%的可能,我也會是那幸運的1%。」我們還要好好研究那些倖存下來的病人,研究他們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只有當你不再被這些指標和數值所束縛時,你才真正擁有了無法動搖的希望和意志,以及最終送走癌症的力量。

摘自韓萬青《不要和癌症抗爭,要跟它做朋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陽讀書 的精彩文章:

總社出版的兩部散文集榮獲第八屆冰心散文獎
人情之美的現實之需——讀吳克敬中篇小說《手銬上的蘭花花》

TAG:首陽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