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學經典伴我成長

國學經典伴我成長

讀伴

行動

分享人介紹:

卓然媽媽,

青少兒國學教師,

玉器評估鑒定師。

熱愛傳統文化平時擅長書畫古琴。

卓然就讀於上海市三年級的小學生,

喜歡科學漫畫類書籍,

在媽媽的熏陶下也常常跟媽媽讀

《論語》、《詩經》、

《老子說》等國學經典書籍。

親愛的大朋友小朋友們,晚上好!

首先非常感謝DE組織這一期讀書會,讓我們有緣相聚,用閱讀打開我們的視野,用閱讀凈化我們的心靈,用閱讀提升我們的生命能量。這次我和我兒子主要來分享親子共讀國學類書籍的收穫。

首先我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國學」一詞最早出自章太炎先生的《國故論衡》,及《國學概論》的演講,它是以先秦經典和諸子學說為根基,涵蓋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詩、宋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以及歷來史學等內容,形成了恢宏的《經》、《史》、《子》、《集》四大部分,其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國學經典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先賢智慧與民族精神的載體,其中蘊含的豐富哲理可以成為孩子受用一生的文化資產。

孩子閱讀國學經典書籍,可以塑造和諧的生命。例如當我們人生遇到困境的時候,我們會想到詩句李白的《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或者「保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也可以是孟子的那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孩子閱讀國學經典還可以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礎,培養寫作能力。例如,當我們觀賞十畝荷花池時,大多人會說:「哇,好漂亮的荷花啊!」如果讀過經典的孩子我相信她的腦袋裡一定裝滿了描寫荷花的古詩,他會吟誦起:「江南可採蓮,蓮葉荷田田,魚戲蓮葉間」「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當孩子的經典詩句積累多,就會內化成自己的語言,孩子的表達能力,演講能力都會有所提升。總之孩子閱讀國學經典的好處枚不勝舉。

今天我先分享的是《弟子規》這本書。《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的文義,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這是一本是啟蒙養正,教育後輩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在我懷孕的時候就接觸了這本書,後來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又陪著孩子讀這本書,上小學的時候正好學校開設了國學課程,又學習了《弟子規》。這本書對我們的影響很大,那下面我分享一下讀《弟子規》收穫的生活小故事。

記得那件事發生在兒子上中班的時候。有一次我帶他去外面買東西,剛剛走到小區的大門口,就發現有兩個商鋪的老闆在爭吵,我準備想去看一下發生什麼事了,我兒子說:「你不要過去,《弟子規》里說,斗鬧場,絕無近,邪僻事,絕無問。如果你去圍觀,說不定他們打起來會傷害到你的。」我當時聽了突然覺得讀《弟子規》對孩子的明辨是非能力很有幫助。

還有一次,我們晚上吃飯的時候,我和他爸爸聊天,說到了單位里的一些人和事,難免會在背後議論人家,這時我兒子聽到了,就對我說:「人有私,切莫揭。」我當時覺得,我自己很羞愧,做得還不夠好,在孩子面前沒有樹立好榜樣。孩子讀完《弟子規》後,有時候也是父母的榜樣。

去年夏天,我兒子奶奶家過暑假,他奶奶和他姑姑在我背後說了不好聽的話,他回來後告訴我。我聽了很傷心,我兒子反過來安慰我:「媽媽,無論姑姑和奶奶怎麼說你,我還是很愛你的。道人惡,即是惡,在別人背後說別人的壞話是不對的。」我聽了兒子說的話,我頓時覺得,我兒子長大了。

兒子在班級里難免會看到班級里有一些小朋友做的不好的事情,比如說抄襲作業,不遵守紀律等等。每次遇到這樣的事情,我都會告誡我兒子: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改,無加警。通過這句話培養孩子的定性,不受壞的事情或者人影響。

前不久,我有一次朋友聚會,在餐桌上發現她們家孩子說髒話,我問她是不是有家人說髒話,孩子受影響了。她回答說,她們家沒有人說髒話,是她在的班級班風不好,有人說髒話,孩子也受影響了。我聽完對他說:「班風的確是一個問題,但是你有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定性問題?如果孩子知道做到,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孩子就不會說髒話。證明你們家孩子定性不夠好。」 她覺得很有道理,後來她也準備讓孩子讀一讀《弟子規》。

當然也有一些人覺得《弟子規》里有糟粕,不適合我們現代人學習。例如有一次我在班級裡面講完「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意思是說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不能喝酒吃肉。當我在講完這一章的時候,的確會有一點和我們現代的禮儀不太符合。

後來中午,在食堂吃飯的時候有個同學跑過來告狀:「劉老師,李永夫父親剛剛去世,他不能吃肉,可是他今天中午還吃肉!」我聽了以後頓時覺得孩子學完《弟子規》能運用到生活中很好,但是沒有做到靈活運用,也怪我上課時候,沒有跟孩子們說清楚,守孝的禮儀隨著時代的變化在不斷的變化,現代人好像沒有說失去親人,三年不吃肉的習俗。

那《弟子規》里有沒有糟粕,就要我們怎麼去看待,能不能用時代變化的眼光去看待,能不能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

剛剛我舉了一些孩子學了《弟子規》以後成長的事情。《弟子規》不僅僅讓孩子明辨是非,養成良好的定性,還從孝悌謹信四個方面教育孩子怎麼樣成為賢才。

我非常重視讓孩子閱讀國學經典的書籍,因為這裡面藏著我們古代聖賢的智慧,我經常買國學類書籍讓孩子看,可是我兒子不太喜歡看。他很喜歡看漫畫,科學,地理類的書籍。

去年寒假,我發現一套漫畫的國學類書籍,是台灣畫家蔡志忠所繪。裡面圖文並茂,我兒子很喜歡。尤其是讀了《老子說》,他經常和我討論老子的處世觀,我朋友偶爾聽到,覺得他就像一個小小的哲學家。下面請我兒子,陳卓然,分享一下讀《老子說》的收穫。

大家好,我是陳卓然。謝謝大家收聽我的語音。我讀了《老子說》知道了那些外表表現很強的人,實際上心靈是很脆弱的,就像大樹一樣,颱風一來,就把它刮斷了,而那些蘆葦小草實際上颱風一來,他們還是安然無恙,所以我們有時候要表現柔弱。

大家都知道「有」的用處,卻不知道「無」的用處,比如說像杯子,它裡面是滿的,那就無法倒水了。再比如說房子里全是磚瓦,就沒有辦法住人了,所以說「無」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還有我明白了,不能要求自己的生活完美。因為這樣下去財物必定會失去很多,我們的生活要追求樸素,不需要華麗。

讀了像這一類的書,讓我的寫作能力也提升了。比如說上一次我問媽媽:「假如,小時候有一個朋友向你借作業抄,不借的話就和你絕交,是你的話,你會怎麼做?」媽媽說:「絕交就絕交,這種弄虛作假的人不值得跟他交朋友。」

然後我對媽媽說:「我的想法和你一樣的,這種弄虛作假的人不值得跟他交朋友,要趁早跟他絕交。我想起孟子說得一句話:「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後來我把這件事寫在作文里,老師誇我寫得好。

今天和大家分享了,我和孩子讀國學經典成長的故事,並不是說讀其他的書就沒有用了,就像魯迅先生告誡年輕人:「讀書就像蜜蜂采蜜一樣,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有限。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

我們家的書架上不僅僅有國學類的書籍,還有心理學、自然百科、地理歷史、外國名著等等書籍,這樣才能開闊視野,提升生命的質量。

謝謝大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藍紅鴛鴦高顏值!AJ10PE月底發售
別讓孩子對世界失去信任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