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待歷經滄海,待閱盡悲歡——葯神身上的人性

待歷經滄海,待閱盡悲歡——葯神身上的人性

作者簡介

姚寬

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大一年級

等貓的單身狗,

浮世兩忘機(個人公眾號),

偏見的聚集地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我不是葯神

在寫這篇影評之前我一直在想應該寫得更加走心煽情,還是偏理性科普一些。考慮到這是為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的公眾號撰稿,筆者索性貼合醫工交叉之背景,多方整合資料後,力求避免成為偏見的附庸。本篇欲以介紹故事梗概開篇,不過劇透倒算不上,大體的故事框架由於官方的預告宣發,實已算不得秘密。

故事以現實中「葯神」陸勇的故事為基礎,敘述了靠販賣保健品為生的主人公程勇,迫於生活壓力開始走私印度仿製葯,供給國內無法支付高價原研葯癌症患者的故事——國內賣4萬一瓶的葯,在印度的仿製葯出廠價卻只有500塊。在旁觀了病患們的掙扎與無奈後,他在自私與心軟間掙扎,開始貼錢為病友們提供平價葯。其中高價專利葯和低價仿製葯在道德與法律上的激蕩引發了社會熱議。

從法律上來講,這種做法是違法的,但是從道德的角度來說又是高尚的,尤其是現實中,陸勇也是出於自己的求生欲鋌而走險。相信大多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會對這種矛盾感到疑惑。國務院醫改組成員李玲曾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老百姓買不起昂貴的原研葯,他們去買印度仿製葯就違法。違法有人管,但買不起葯的問題,卻沒人管。」

而這些困境中的灰色地帶,正是人性普照的一隅。

待歷經滄海,待閱盡悲歡

人性真是個奇怪的東西:

她能讓一個落魄自私、油膩、有家暴行為的中年男人守著那份孝道,為了生計鋌而走險,也能讓他自發向善,拋卻了自利,貼錢為病患提供藥物;

她能讓黑心資本家維繫著自己那套價值觀,利用種種人性攫取利益;

也能吸引著無數病患向死而生,在蝕骨的疼痛中,在生活沉重的引力下艱難地踽踽而行;

當然也能聚集起他們,共同挑戰醫藥公司和現行體制。

葯神么?

是心軟受不了罷?

要知道,自私也是一種責任

人一心軟就完了。你知道,真好。

記得有學者分析人類善良的起源,最開始可能是個體間的合作需要催生了同理心和同情心;所謂善良,沒我們想像得那麼高貴,那麼難。

而很多時候,我們選擇善良,只是因為我們心裡過不去。

放映廳的燈亮起來,很多人臉上的眼淚還沒來得及擦乾。正如徐崢所說,「恰恰是這樣一個普通人,擁有一種精神,透過人性當中小小的善意的光芒,越放越大,這種慈悲心足以感動所有的人。而且透過他的故事,能看到整個時代和國家的發展」。

悲劇內核下的一抹暖色——吃個橘子吧

「老哥我賣了這麼多年葯,發現其實這天底下只有一種病是沒法治的。」

「窮病。」

當呂受益帶著口罩,宛如初見的模樣閃現在人群;當黃毛冷峻緊抿的嘴角噙上一抹微笑,褪去了叛逆沐浴在陽光下,哪有什麼葯神,終究是人性聯結了彼此,求生欲成全了他們;他們曾經在救人和自救中糾結;他們曾經看不慣這個不完美的社會,卻最終接受了它,並試圖痊癒它。

或許窮病真的沒法治,但窮絕不是原罪,信仰科技,溫潤人性,會好的。

我不想死,我想活著

行嗎

這個世界沒有葯神,但是每個被死神追趕的生命,都值得被救贖。

觀影三問

《我不是葯神》海報上每個角色都在笑,怎麼就把人看哭了呢?

哪有什麼葯神?從主角到配角,每一個角色都是充滿細節的小人物。這些小人物是熒幕上的笑料和淚點,更是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法律、人情、利益的角力,那些原本黑白分明的事情,到了生死邊緣,就變得黑白難分。

天其實並不高 海其實也不遠

人心其實比天高 比海更遙遠

——《星星點燈》

是不是生活太艱難,還是活色生香——中國現狀

2014年中國新發惡性腫瘤病例約380.4萬例,這意味著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每360人里就有一名新的癌症患者。除了發病率,中國的癌症死亡率也在呈上升態勢。

《南方都市報》曾報道,中國對於發現後的癌症治療方法與發達國家差別不大,基本是以手術切除為主、化療為輔,更尖端的還有基因療法和免疫療法。無論手術切除、化療、還是基因療法,中國諸多三甲醫院的醫生,尤其是頂尖醫生,和發達國家醫生的水平差距不大。關鍵,在於藥物。

中國進口抗癌新葯的審批流程很長。即使患者能夠等到進口抗癌新葯在國內上市,經過層層關稅和增值稅後,正規途徑的進口抗癌藥已近乎天價。而且,中國大病醫保有所缺失,癌症治療自費程度很高,一旦有家庭成員患癌,就是傾全家之力來治療,因病致貧的案例比比皆是。

為什麼是印度?

印度仿製葯發達,歸因於印度政府實行了30多年專利強制許可制度,即可以忽略某些藥品專利而強制進行仿製葯生產。2009年印度新的專利法生效後,印度也有相對寬鬆的仿製葯生產環境。

比如,經美國FDA批准上市的藥品,在印度上市時無需再做臨床實驗;只要印度製藥廠能做出和在美國上市的藥品同樣的產品,經印度藥物管理局測試認定兩種產品成分一致後,藥品就能在印度合法上市。

甚至印度此舉還受到了聯合國的讚譽,2012年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發表了一份《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差距問題工作者年度報告》,在其中充分肯定了印度加強生產低成本仿製葯的努力。所以每次國際葯企巨頭在印度敗訴的時候,都會嘴硬一句:對生命的重視,可以逾越對專利權的尊重。

會好的,不是么

身為生醫工的學子們,我們又能為此做出什麼貢獻呢?

擁抱創新葯和高端仿製葯大時代,推動高效且平民化診療技術的創新研發。

無論是從病理探究,精準診療,早期排查還是臨床施救,都需要工程化的思想推進研發效率,而轉換醫學也應運而生——其將基礎醫學研究和臨床治療緊密連接起來,加快了科學研究向工程應用轉變的產業化過程,也縮短了基礎與臨床之間的距離。

根據美國FDA的資料,臨床前作用良好的新葯,只有30%能通過III期臨床試驗。更多的藥物由於藥物的毒理、葯代動力等種種原因而遭淘汰。為此,為了降低新葯開發的巨大風險,需要轉化醫學的研究,通過比較動物實驗與人體臨床研究的差異來加快新葯的研發速度。

救命葯的研發成本的確很高。但是當年我們舉國之力研發出的青蒿素,成本高不高?同樣很高。然而為何青蒿素能賣的那麼便宜?因為當初研發的目的就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亞非拉第三世界人民的健康,是為了濟世救民的努力。

附錄:格列衛的前世今生

1960年David Hungerford發現在一類白血病人中多出一條染色體,他們把這類現象命名為費城染色體。當時他們受到無數嘲諷,因為沒人相信人會多一條染色體。直到1970年Janet Rowley發現了這染色體出現的機理,他們發現,病人的第9和第22號染色體發生了缺失,損失了bcr和abl兩個基因,而這兩個缺失片段又恰巧連接在了一起,bcr和abl兩個基因融合成了一個新的酶。到了1990年,David Baltimore等人進一步發現,這個新酶在常規致癌實驗中不能讓細胞成癌,但卻可以讓血細胞演變成可以導致白血病的腫瘤。

葯企的優勢是什麼呢? 財大氣粗,所以葯企有很大的化合物庫,裡面有上百萬種化合物可供篩選。針對上述研究,來自諾華公司前身Ciba的Lydon在1996年發現了一個可以抑制BCR ABL的化合物,且特異性很好。

然而, Ciba高層並不喜歡這個項目,因為CML病人太少了,沒法賺錢。Lydon不死心,又找了高校的Drucker一起做這個小分子,在學界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學界一哄而上,很多人從不同角度證明了這個小分子在細胞和動物模型里能殺死cml,且副作用小。

但是出於同樣的原因,Ciba還是不願意做這個葯。直到Ciba重組為諾華,且相關的研究數據越來越充分,在Drucker和病人的呼籲下,管理層終於給Drucker,Sawyers一點資金,支持他們做臨床研究。於是他們與醫院合作,開始了小範圍的臨床研究,而這次研究竟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2009年,Druker, Lyndon, Swayers獲得了拉斯科臨床獎。直到此時,諾華終於決定把這個小分子送上市場,格列衛因此而誕生。

參考文獻

1.《我不是葯神》:中國抗癌藥市場的殘酷現狀,新浪財經綜合

2.《TRIPS與公共健康多哈宣言》,WTO

3. 格列衛引發的對立與救贖,一名普通醫藥分析師《葯神》觀影啟示錄,鄭薇/楊燁輝團隊

4. 輝瑞JAK抑製劑tofacitinib 2個III期研究達主要終點,轉化醫學網

5. 《我不是葯神》海報上每個角色都在笑,怎麼就把人看哭了呢,品玩網

6. 《我不是葯神》改編自真實事件:活著的境界分5層,你在哪層,人民日報

文案:姚寬

排版:陸思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BMEer的自我修養 的精彩文章:

TAG:BMEer的自我修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