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粉彩瓷,你粉了嗎

粉彩瓷,你粉了嗎

彩瓷主要有釉上彩和釉下彩兩大類,釉上彩中又以粉彩瓷最為出色。粉彩瓷創始於康熙,盛與雍正,到乾隆愈加成熟。康熙晚期在琺琅彩瓷製作的基礎上,開始燒制粉彩瓷,它是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在上面用芸香油調和的彩料渲染,使圖案有明暗濃淡之感,因為砷有乳濁化的效果,與各種色彩交融之後,便有粉化的效果,紅為淡紅,綠為淡綠,使顏色有了一種過渡,給人粉潤的感覺。最後入窯燒制而成,一般燒制溫度控制在700°c以上,因煅燒溫度較低,色澤淡雅柔麗,視覺上比五彩要柔和,故又稱為「軟彩」。

在粉彩出現以前,青花一直在瓷器中處於霸主地位,而粉彩的異軍突起,打破了這個局面,粉彩一經面世,就成為了清朝皇室的新寵。它不同於青花的清淡素雅,粉彩艷麗濃厚的色澤,溫文爾雅的韻味,讓人眼前一亮,不僅皇室喜歡,連百姓都以能擁有一件粉彩為樂趣,它宜雅宜俗,官民共享,是唯一能與青花相媲美的瓷器。

粉彩瓷在物質和精神上也一定程度反應了國家的綜合實力,雍正跟乾隆時期國力強盛,人民富足,所以這時期的粉彩瓷也最為輝煌。到了嘉慶道光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國力也漸漸衰弱,自然也就沒有錢和心思搞藝術,體現在粉彩瓷上也就開始衰退了。

雍正粉彩蝠桃福壽紋橄欖瓶

雍正時期的粉彩以清新淡雅為主,《陶雅》中稱讚「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鮮艷奪目」。雍正粉彩瓷題材多以傳統為主,盛行山水紋、花鳥紋、人物紋等。講究彩料的層次變化,同一種顏色有濃淡深淺及陰陽向背之分,富有立體感。布局喜歡留白,顯得意境深遠,畫面清新宜人。

清雍正粉彩東青地折枝花蝶尊

而乾隆時期則以繁縟華麗為主,色彩更為熱烈濃厚,喜歡以圖案鋪滿整個瓷身,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百花不落地,也叫萬花不落地。它是指將粉彩與金彩結合,用各色的花朵填滿整個瓷身,不露出瓷底,鋪的滿滿當當。百花不落地雖百花齊聚卻無堆砌之感,其工藝非常繁複極其考驗工匠的手藝,將畫稿臨摹勾勒於瓷器之上,不能與原稿有一點偏差,一旦有誤,則全局皆變,無法彌補。

與此同時,乾隆時期還流行一種特殊的瓷器,雖然它在雍正就有了,但是直到乾隆時期才流行起來。它就是包袱皮。"包袱"與"包福"諧音,寓意幸福吉祥,它主要特點就是器身上雕纏著一圈束帶,它施釉肥厚,釉彩艷麗濃厚,好似一位披著絲巾的女子,顯得雍容華貴,落落大方,以堅硬表現柔軟,強烈的視覺衝擊給人以震撼。纏繞包裹的絲巾,感覺跟真的一樣,連皺褶起伏都如此精細逼真。給「高冷」的瓷器瞬間添上了一抹柔和,多了絲煙火氣,立即拉近了我們與它的距離。一柔軟一剛硬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甚至於有種反差萌。

黃底西番蓮雲紋彩繪包袱瓶

從圖中可以清晰的看出雍正跟乾隆時期的粉彩差異還是較大的,雍正時期對西方文化的接受程度不是很高,粉彩風格更趨向於宋明,也可能與其從小接受的的漢化審美有關。而乾隆時期是處於一個和西方接觸最密切的時期,當時法國的洛可可藝術裝飾達到頂峰,中法的文化的頻繁交流不可避免的讓當時的中國瓷器也受到洛可可風格的影響,再加上當時的技藝已十分精湛,有了前人的基礎他考慮的就更多的是如何創新,所以乾隆時期的粉彩才會與雍正時期不同,更加的繁縟華麗。

如今在交易拍賣市場上,粉彩瓷一直都受到各大收藏家的喜愛和歡迎,收藏它,不僅是收藏它精湛高超的製作工藝,更重要的是收藏它背後所蘊藏的歷史。雖然繁華已落地,王侯已長眠,但幸好我們還能通過粉彩瓷感受到那段歷史的輝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群珍薈萃 的精彩文章:

TAG:群珍薈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