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特朗普」颱風登陸歐洲,狂風暴雨沖刷德國

「特朗普」颱風登陸歐洲,狂風暴雨沖刷德國

7月1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啟程前往布魯塞爾,展開為期一周的歐洲之行。

在特朗普眼中並沒有所謂的「外交傳統」,比如先營造一下團結友好的表面氣氛。出發前就大發牢騷,對歐洲是各種不滿。

一,151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害得美國企業,工人,農民難以跟歐洲做生意。

二,貿易上佔便宜還不夠,美國還得掏錢保護29個歐洲國家的安全。

三,這幫孫子還向我們徵收巨額報復性關稅。

四,這麼多年,它們欠了美國很多保護費,必須追討。

福建,浙江沿海這兩天鬧「瑪莉亞」颱風,受影響之地,處處狂風暴雨,滿目瘡痍,家家戶戶門窗緊閉,惹不起,躲得起。

特朗普在歐洲也猶如颱風登陸一般,美國不再是歐洲的一位有力支持者,而是一個破壞者。

冷冷清清開場

儘管媒體對特朗普此行炒得有些熱,然而在第一站布魯塞爾,就遭到冷遇,比時利讓他吃一個閉門羹。

按計劃「空軍一號」將在布魯塞爾國際機場降落,最後卻改在一個軍用機場。

與慣例不同的是,比利時方面接機官員,只有外交部禮賓司司長馮斯華·古斯唐。以前,不是首相,至少也得是外交部長接機。

比利時高官全跑去避風了,國王菲利普夫婦帶著外長雷恩德斯去聖彼得堡看球,首相米歇爾飛到比利時隊核心阿扎爾的家鄉瓦隆大區,跟球迷一起看直播。理由很充分,對不對?只是你來的時機不對。

如此低規格而冷清的待遇,老頭情緒顯然受到影響。

比利時高官紛紛逃避「接駕」,作為政治人物,他們的行動代表了歐洲目前對美國的基本態度,一種無聲的反抗。

特朗普有三項主要行程:參加北約峰會,訪問英國,最後一站前往芬蘭,並在赫爾辛基與普京會面。

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針對特朗普的攻擊性言論,還苦口婆心地規勸老頭:

「歐洲的國防投入比俄羅斯要高許多,接近中國。美國的錢,應當視為安全和防禦投資,錢很重要,但美歐團結更重要,美國在這場鬥爭中是孤立的。」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老頭仍然我行我素,並威脅歐洲「我們拭目以待吧!」,還刺激歐洲說,他跟普京會面比跟特雷莎.梅的會面更輕鬆。

歐洲很擔心特朗普突然跟普京達成什麼協議,要是美國不反對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要是美國取消對俄制裁。歐洲盟友就被美國在政治上給出賣了。

(漫畫來自俄衛星通訊社)

比利時的冷遇,只是外交把戲,實質涵意不大,德國才是真正的刺頭。

德國這兩年來,跟美國的兩個主要對手--中國和俄羅斯走得很近,還經常頂撞大哥,拉著歐盟在貿易上報復美國,再不收拾就晚了。

清理門戶

1949年4月4日,北約成立,取代了法國提議的「歐洲防務聯盟」,把聯盟軍隊總司令-英國元帥蒙哥馬利挪進了北約,成了艾森豪威爾總司令的副手。

北約的軍事領導權牢牢掌握在美國手中,秘書長可以「民主」一下,但總司令必須由美國人擔任。

蘇聯解體,華約解散後,北約歷史使命其實已經結束,而且俄羅斯還是個得到美國認證的「民主國家」,那北約想針對誰?

然而,北約非但沒有解散,反而進行了幾輪東擴,防線推到了俄羅斯家門口。

北約真正的戰略作用只有兩個:

外製俄國,內壓德國。

南聯盟戰爭,使北約成為了一個國際黑社會組織,聯合國安理會的協商機製作用被大大削弱。

錢不是問題,從一開始美國軍火商就通過北約賺得盆滿缽滿,如標準步槍,英國主張使用英國標準,向英國定貨,美國不同意,一定要用美國步槍。坦克,法國希望向法國定貨,美國也不同意,強行改為美式坦克,還有飛機,大炮等等。

特朗普凡事先算錢,他不在乎美國通過對北約的絕對領導權,得到了多少政治利益和安全利益。拋開政治帳,只算經濟帳,那麼美國當然是虧了。

無論美國精英代言人,如《紐約時報》《時代周刊》等如何分析美國的得與失,老百姓聽不進去,他們覺得特朗普在維護美國利益。

用軍費比例來指責德國,敲詐德國,在貿易戰之前就已經發生了,去年,特朗普在餐桌上掏出一個「帳單」,對默爾克說美國為德國省下了多少多少億美元軍費,半開玩笑要她買單。

這次乾脆說德國被俄羅斯俘虜,因為"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目的就是向俄羅斯支付數十億美元,所以德國完全被俄羅斯控制。

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又是俄石油公司的董事,默克爾跟普京也是打得火熱,叛徒呀,你這個叛徒,必須家法侍候,清理門戶。

我幹嘛還要掏錢保護你?等我美軍一撤出德國,你家的軍費就會飈升,好好想想吧。

"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事關德國與歐洲民眾的切身利益,兩條從俄羅斯海岸穿越波羅的海通往德國沿海的管線建成後,輸氣量每年550億立方。

管道將通過波羅的海沿岸幾個國家,包括俄羅斯、芬蘭、瑞典、丹麥和德國。俄出資50%,德國,法國,奧地利,荷蘭等國也都有出資。

歐洲不認為這種合作違反了美國對俄羅斯經濟制裁,一直警告美國不要把該項目政治化,從而制裁歐洲企業。

7月2日,美國能源部向德國承諾,不會因此制裁德國相關企業。

問題是,對特朗普來說,什麼承諾,什麼契約,不過是張廢紙。他這次去歐洲又要拿「北溪2」折騰德國。

6月30日,德國、瑞典和芬蘭企業都拿到了建設許可證,俄羅斯計劃今年夏天就正式動工開建。

美國想佔領一部份歐洲天然氣市場,一直對「北溪2」耿耿於懷,只要它建成,美國基本就沒戲了。問題美國的液態天然氣與俄國的管道天然氣相比,無論是價格上,還是運輸成本上都處於劣勢。

美國又沒辦法赤裸裸地強迫德國只買貴的,不買好的,於是把商業問題變成了政治問題,要逼默克爾屈服,放棄「北溪2」。否則,就跟你沒完。

特朗普到來時,北約秘書長,挪威人斯托爾滕貝格今天乾脆把這個問題說死,他明確表態,"北溪-2"項目問題不是北約事務, 不應由北約來決定,而應由歐盟成員國自主決定。」

特朗普現在就是撒潑打滾,連「德國成俄國俘虜」這種話都說了出來。德國內閣和議會在「北溪2」項目上態度是一致的:反對第三國用任何理由制裁威脅德國企業。

"北溪-2"是美國收拾德國一大借口,真正原因還是德國在崛起之後,越來越有脫離被美國領導的跡象。

分而治之

團結一致的歐洲,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更別說「大一統」的歐洲,德國越是想實現歐洲一體化,美國則越是處處破壞這一進程。

特朗普與前幾任美國總統並沒有本質區別,無非是明槍和暗箭,目標一直是德國。

二戰之後,西德阿登納總理1949年說服盟軍不要拆除德國工業,願望在精神上皈依美國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當時,德國國內懷念納粹德國的人數仍然佔有優勢。

阿登納內閣實施了一系列「非納粹」措施,從根子刨掉德國人的精神支柱,就是「普魯士精神」。

柏林雖然還是首都,但普魯士已經不存了。默克爾在政治理念上,也深深刻著阿登納思想的烙印。

1969年勃蘭特總理在華沙二戰死難者紀念前碑下跪,使歐洲相信德國人真的悔過了。

德國不再追求實力政治,而是以貿易立國,一心撲在經濟發展之上,軍事安全交給美國,政治話筒交給法國。

90年代初兩德統一,歐洲懷疑將來是「德國的歐洲」還是「歐洲的德國」?科爾總理等政治人物,堅決選擇了後者。

但是,德國學術界,知識分子們不再諱言德國重返大國行列的前景,這跟一些軟弱無骨的中國知識分子完全不一樣,而且中國是二戰戰勝國,大國崛起有什麼好心虛的?

德國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長卡爾.凱澤,政治學家施瓦茨這些學術精英在九十年代就明確指出:歐洲未來秩序建立取決於的德國的態度。德國不但能影響整個歐洲發呢,而且是全球體系主要行為體之一。

到了施羅德總理這七年(1998-2005),德國對美國的單邊主義非常警惕,對中國採取了力所能及的友好政策。

2005年,默克爾上台,一開始高舉「價值觀」大旗,對中國各種不爽,2007年還接見了分裂勢力頭目。同時,加強尋求與美國建立更緊密的雙邊關係,擺脫「老歐洲」的形象。

差不多磨合了四年,默克爾才回到現實之中,到了2009年,中德關係重新回暖。

今天,面對同樣的壓力,中德敲鑼打鼓地深化進一步合作,不管特朗普看得懂,看不懂,歷史潮流的方向並不是掌握在美國手中。

中國從來都支持歐洲一體化,特朗普則為英國脫歐鼓掌,還唆使馬克龍脫離歐盟,同時,在政治和經濟雙重打壓德國。

中美貿易戰時,有親美分子臆想德美和解,互免關稅,想營造全球組團打擊中國的輿論氣氛。特朗普這人要是能同意互免稅,還鬧什麼貿易戰?

歐洲人在早期視為美國為異類,一個歐洲文明的變異「衍生品」,二戰後,美國反而將歐洲這幫大爺視為藩屬國。一正一負,德國能一直忍下去?

為了破壞歐洲一體化,美國有什麼手段用不出來?

九十年代,強行打碎了「歐投行」的夢想。

為了讓俄歐互撕,製造了烏克蘭危機。

難民潮的湧入,單單憑歐洲聖母能造成如此大的困境?現在變成各國國內政治問題了。

……

歐洲的未來,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德法的「萊茵模式」,一種是「盎格魯-撒克遜模式」,美英希望是後者,不過,大英帝國這老雞賊,跟誰都處不好。

沒有特朗普,歐美矛盾,德美矛盾,還不至於迅速爆發。有了耿直BOY特朗普,大家都急眼了,政客們圓滑迂迴的套路不管用了。

老頭在比利時吃了閉門羹,要是不及時安慰,這爆脾氣上來,絕對是一場狂風暴雨。

去年在布魯塞爾一把推開擋道的黑山總理,今年,不知道會不會踢誰一腳。』

要不幹脆這樣,老頭把北約給退了,甩開這幫累贅,徹底放飛自我。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engtaizhou 的精彩文章:

買定離手 跳樓排隊
清 雍正款 粉彩菊瓣盤

TAG:mengtaizh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