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腫瘤學家啟動突破性臨床試驗——飲食對癌症藥物的影響
原創編譯,轉載須註明來源!
世界上最著名的腫瘤學家之一,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的Siddhartha Mukherjee教授已啟動一項突破性的臨床試驗,研究飲食是否能夠提升癌症藥物的有效性。他將研究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是否能改善淋巴瘤和子宮內膜癌患者的治療效果。
Siddhartha Mukherjee:醫生、生物學家、腫瘤學家和《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 A Biography of Cancer》一書的作者,2010年因此書而獲得普利策獎。圖片來源:Graeme Robertson for the Guardian
Mukherjee說,這項試驗最初招募了40名患者,這是在美國和歐洲的其他研究中心計划進行的一系列類似的干預措施中的第一次。且是一個新的國際研究團隊,關注於「重新思考人類飲食對癌症的影響」。
Mukherjee 說:「從生理上來說,我們發現並非所有的熱量都相同。兩種所含熱量相同的不同飲食,可以對癌症產生完全不同的影響。」
第一批受試者將於10月份接受治療,他們是對治療沒有反應的淋巴瘤患者。接下來是子宮內膜癌患者,該團隊正在等待批准對耐藥性乳腺癌患者進行治療。
患者們將使用Aliqopa進行治療,這是一種已經被批准的葯,該藥物在過去表明對此類患者效果有限。然而,最近的動物研究,包括本周來自Mukherjee的實驗室發表在《Nature》上的論文表明,如果與降低胰島素水平的飲食相結合,那麼該葯的療效會顯著提升。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患者們採用了所謂的生酮飲食,即高脂肪、低碳水、蛋白質正常的飲食。Mukherjee說:「如果將這些藥物與能夠降低胰島素水平的飲食結合使用,那麼這些葯會突然變得有效,飲食真的起到了藥物的作用。」
該團隊對多種與拜耳公司的Aliqopa類似的藥物進行了試驗,這些藥物旨在針對最常見的癌症突變之一,稱為PI3K,高達40%的乳腺癌中都存在它。
儘管主要的製藥公司在十年前就已開始投入大量資金研究,但是靶向PI3K的藥物始終都沒能對患者的存活率產生重大影響。Mukherjee說:「數十億美元的投入,對於這些藥物已進行了大量的宣傳。」
Mukherjee和同事們注意到,其中一項試驗的原始數據中,有一大部分患者患上了糖尿病,並且在將其視為藥物副作用後開始進行研究。他們發現,這種藥物干擾了體內一種主要代謝迴路,使胰島素生成激增,而這會再次激活幫助癌細胞增殖和擴散的突變基因通路。
Mukherjee說道:「這可能是藥物沒有效果的主要原因。」
這是首次研究飲食是否可以被用於提升藥物有效性的試驗,接下來幾年還將進行其他的研究。
英國癌症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學家Karen Vousden教授說:「多年來,關於飲食方面已經存在太多的理論,我們該吃什麼或不該吃什麼來幫助預防或治療癌症。很多無稽之談根本沒有任何證據。」
Vousden補充說,在某些情況下,從直覺上看起來正確的事情,比如給化療患者提供含糖飲料,可能並非提高熱量攝入的最好辦法。她說:「我們希望憑藉真憑實據為人們提供有效的飲食建議。」
Vousden的研究工作表明,癌細胞不成比例地依賴於膳食中的絲氨酸。健康細胞能夠自己產生絲氨酸,但是癌細胞不能做到這點。動物研究表明,減少飲食中的絲氨酸可以使藥物針對癌症更加有效。
絲氨酸存在於大部分的膳食蛋白中,所以如果臨床證據支持了這種干預方式,就意味著患者需要採用極度低蛋白的飲食,並使用無絲氨酸的蛋白質來補充。
Vousden和Mukherjee都表示,在閱讀完最新發現後,患者們應該不會著急去改變飲食了。事實上,並沒有證據表明生酮飲食法本身對癌症治療有作用,甚至,它可能加速白血病的進程。
Vousden說:「我們不建議患者利用這些飲食進行自我治療。我們需要像研究其他藥物一樣採用多種方式對此進行研究。」
英國劍橋大學癌症研究中心的Greg Hannon教授最近發現,在蘆筍中發現的一種稱為天冬醯胺的化合物似乎會驅動癌症的傳播。這項小鼠研究表明,如果通過藥物或飲食手段控制天冬醯胺攝入,患乳腺癌的小鼠的繼發性腫瘤就會顯著減小。
Hannon說:「我們最終目標是尋找癌細胞獨特依賴的物質,通過切斷這種物質來源,就能使癌細胞面對治療手段時變得更加脆弱。」
目前還沒有跡象表明癌症首先是由飲食引起的。Hannon說:「我們正在想辦法利用癌細胞的特殊性對其進行攻擊,但是不均衡的飲食恐怕並不會引起這種獨特性。」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別再吃超市這3種食物,甲醛含量高的離譜,吃越多「癌症」越近!
※老中醫提示!癌症最怕這四種水果!趕快告訴家中人!
TAG: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