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貴州—在這個佛教聖地,猴子比佛祖更有名

貴州—在這個佛教聖地,猴子比佛祖更有名

這是城君原創的第1047個城市故事

說起梵凈山,

大多數人想到的,無非「彌勒道場」。

每天,數以千計的朝聖者不辭辛苦,

或徒步攀登8000級,

或苦苦排隊數小時乘搭纜車,

就為了登上金頂,

在風雲相會處一覽佛光,

南面殿拜完釋迦佛,

再橫跨天橋,來到北面殿拜彌勒佛。

佛光是一種非常特殊的自然物理現象。

金刀峽

據佛經上講,

彌勒佛是釋迦牟尼佛祖的弟子,

先於佛入滅,上升到彌勒凈土。

釋迦牟尼預言他在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

當下生人間成佛。

因此,他是佛門三世佛中的未來佛,

嚴格來說,現在只能稱作彌勒菩薩。

彌勒佛在中國有5大道場,

梵凈山是其中一個,歷史悠久,

因有「古佛道場」而被稱為「古迹名山」。

在今年7月份,

梵凈山成功入選世界遺產,

成為中國13項世界自然遺產之一,

顯然,這跟「彌勒道場」的頭銜沒什麼關係,

更珍貴的,

是人們看不見的「奇珍異寶」。

在黔東北連綿的低山丘陵地帶,

梵凈山拔地而起,

形成了頂天立地的高峰峻岭,

溪流潺潺,飛瀑宣洩。

億萬年的風雨侵蝕,

雕琢了老金頂附近的高山石林峰群,

諸如「蘑菇石」「老鷹岩」「萬卷書」「將軍頭」等,

鬼斧神工,妙趣天成。

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

使梵凈山富集了令人陶醉的自然風光。

梵凈山常年籠罩在雲霧裡,

不見天日。

它的蠻荒和美麗不時向世人綻放,

但從不輕易袒露真面目。

就連住在山谷里的村民,

都很少見到梵凈山的真實面貌。

梵凈山就像綠海里的孤島,

煙霧繚繞,自帶天然屏障,

護佑了山裡無數的動植物,

孕育了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

擁有大量200萬年前的古老珍稀孑遺物種。

氣候多變,地理環境獨特,

也阻止了人們對它的了解,

山上山下彷彿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只有在極端惡劣的天氣里,

村民們才能偶爾見到一些形態奇特的動物,

在樹林和農田的邊緣地帶尋找食物。

梵凈山珍稀植物珙桐,俗稱鴿子花。

1902年,

英國傳教士湯姆遜來到梵凈山,

從當地的皮貨商手裡,

偶然購得一張無頭長尾的獸皮:

肩部有一道明顯的白斑,

背部呈灰黑色,腹部灰白,

肢體的內側為金黃色,

一條長長的尾巴遠遠超出了身體的長度。

這是湯姆遜從未見過的一種動物,

對動植物學頗有研究的他,

馬上意識到:

湯姆遜將殘皮寄回英國,

引起了轟動。

生物學家們根據殘皮,

把它命名為「白肩仰鼻猴」,

也就是後來的黔金絲猴。

黔金絲猴顏面天藍、鼻孔朝天,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美麗而多情。

這種隱匿在梵凈山幽密叢林中的神秘生物,

引發了世人無限的好奇和疑問。

遺憾的是,此後數十年,

卻再未有關於黔金絲猴的研究和報道。

整整一個世紀以來,

國內外的科學家們前赴後繼,

深入梵凈山腹地,

為揭開黔金絲猴的神秘面紗,

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許多人被土匪綁架,或被惡劣天氣圍困,

或歿於林瘴草毒之中,或被毒蛇猛獸戕害。

幼年黔金絲猴

黔金絲猴只棲息在梵凈山深處,

生存範圍狹窄,

天性敏感,動作迅敏,

是世界上最難用鏡頭捕捉的靈長類動物之一。

由於種種客觀條件的限制,

時至今日,

人們對該物種的研究一直舉步維艱。

目前,梵凈山境內的黔金絲猴,

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也是世界瀕危度最高的物種之一。

攝影/李健

在梵凈山保護區建立初期,

當地人亂砍濫伐、過渡狩獵,

對黔金絲猴的棲息造成過嚴重威脅。

1962年到1977年期間,

據不完全統計,獵殺就有317隻之多。

隨著專家的研究,

黔金絲猴的名聲大噪,

猴販的魔爪也伸向了梵凈山。

直到1978年,梵凈山自然保護區建立,

黔金絲猴的保護工作才有所加強:

在提高當地人保護珍稀動物意識的同時,

對亂砍濫伐和盜獵者繩之以法。

如今,獵殺的現象鮮有發現。

但願這種美麗又多情的精靈,

藏匿於「孤島」,

繁衍後代,生生不息,

永不被打擾。

以上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一座城 的精彩文章:

阿拉伯 | 她靠講故事救了1千多人,這些故事我們都聽過……
泰國—12位少年驚魂18天,小山洞裡的世界級大營救

TAG:那一座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