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散文:《失街亭》作者:劉明

散文:《失街亭》作者:劉明

失街亭

文/劉明

馬謖失街亭,是三國時期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過程中,出現的一次重大戰役挫折,直接導致蜀漢第一次北伐戰爭失敗。此戰役在《三國志》、《魏略》等書中都有記載,以三國為題材而寫的《三國演義》,更是對街亭之戰盡情渲染,特別是民間曲藝,戲曲等,對馬謖失街亭千百年來的不斷宣傳,使街亭這一地理位置非常小,在一般地圖上根本找不到的地方,竟成了今天甘肅省許多縣為爭奪屬地吵嚷不休。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隴城鎮、平涼市庄浪縣韓店鎮、張家川縣龍山鎮都爭說街亭之戰發生在其所屬轄區內,這些地方之所以爭奪街亭所屬地,無非是出於歷史名勝對於經濟的拉動作用。因街亭太小,這些地方歷史上都有不同程度關於街亭的記載,所以直到今天,馬謖失街亭的具體位置誰也說不清。據《太平寰宇記》記載:「街泉亭,俗名漢街城。在縣東北六十里,漢立街泉縣以屬天水郡。即三國時馬謖為張郃所敗之處。」根據這一記載,似乎街亭在甘肅省張家川縣龍山鎮,但從魏軍張郃進軍路線穿越番須道來看,甘肅平涼市庄浪縣韓店鎮才是真正的街亭之戰所在地。

書載街亭山高谷深,地勢險要,為歷史上重要軍事關隘、兵家必爭之地,進可攻關中,退可守隴右。歷史上群雄角逐,戰事頻繁,在這裡曾多次進行過大規模戰爭。據《三國志》記載:「蜀漢建興六年蜀將馬謖與魏將張郃戰於街亭」。公元228年,諸葛亮為了實現「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大業,在拒絕魏延「子午谷奇謀」後,一面命令趙雲、鄧芝率領部分蜀軍出箕谷作為疑兵,揚言「兵出斜谷」,吸引曹真主力。一面親率大軍北出祁山,攻伐曹魏。《三國志·趙雲傳》載:「亮出軍,揚聲由斜穀道,曹真遣大眾當之。亮令雲與鄧芝往拒,而身攻祁山」。趙雲兵力不足,雖然失敗了,但成功起到了吸引曹真主力的作用,加上曹魏在西部防備薄弱,蜀軍接連得勝,曹魏南安(今甘肅省隴西縣東北)、天水(今甘肅省甘谷縣南)、安定(今甘肅省鎮原縣南)三郡叛魏降蜀,一時關中響震。魏明帝曹叡急忙從洛陽趕到長安,命大將張郃領兵抵禦蜀漢軍隊。

諸葛亮大軍進入天水郡後,攻城就不太順利了,而消息卻傳播出去了,他料到魏軍可能從長安方面發兵增援。而魏軍援兵最可能走的道路,就是穿越隴山的番須道、隴坻道,必須派人馬前往阻擊。當得知曹魏的援軍將從番須道急速進軍時,諸葛亮急派參軍馬謖為主將,王平、高詳、李盛、張休、黃襲為副將,領萬人兵力前去迎敵。番須道口是阻擊魏軍的最佳選擇地點,街亭早先曾為縣級,後降為亭,有一城,或許就是舊的縣城。蜀軍即使據城把守,就算自保不敗,但未必能阻擋魏軍西進,諸葛亮豈能不知?按一般軍事原則,馬謖部欲阻擊東來之魏軍,須在谷口或穀道之內,據險扼守。敵軍來時,可於高處射箭或投石,殺傷敵軍,而自己則立於不敗之地。根據今日所推斷街亭可能之地點(今庄浪縣韓店鎮)來看,距離張郃部穿越隴山之番須道之西谷口,已有一段距離。其地雖有山,然非高山,實為丘陵之屬,可以說無險可據。現有三國研究者提出,諸葛亮原本是派馬謖據守番須道口,不料,魏軍進軍速度太快,馬謖還沒趕到,魏軍張郃部已經過了隴山,街亭是不得已臨時選擇的阻擊點。如果真是這樣,那馬謖「依阻南山,不下拒城」,街亭城小破舊,不能阻擊敵人,選擇搶佔高處,這是可以理解的。馬謖的錯誤,是他在指揮上「舉措煩擾」,把手下人指揮得團團轉,無所適從,又不聽王平規勸,沒有考慮軍隊吃水問題,加上低估了魏軍的軍事實力。張郃得知蜀軍憑高紮營,驅大軍一擁而進,四面圍困,斷絕了蜀軍下山取水的道路。蜀軍不戰自亂,魏軍乘勢放火攻山,馬謖持續數日之後,帶殘兵敗將突圍。紮營山下的王平領兵相救,又遇張郃攔路廝殺,因勢孤兵寡,只好倉皇而逃,撤退於天水。結果,蜀兵大敗,失了街亭。諸葛亮不得不從天水退回漢中。

街亭失守,曹真加緊攻擊趙雲、鄧芝部,「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因趙雲、鄧芝兵力不足,為曹真所敗,退守中趙雲當機立斷,命令燒毀了百里棧道,才阻止了曹真的進攻,得以引軍退回,保全了漢中。

諸葛亮回到漢中,依照軍法,斬了馬謖,給趙雲以降職處分,同時,上疏「請自貶三等」。他還在《勸將士勤攻已缺教》篇中說:「大軍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賊,而不能破賊為賊所破者,則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減兵省將,明罰思過,較變通之道於將來。」足見街亭所喪,教訓深刻。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失街亭」。

馬謖失街亭,千百年來世人一直恥笑的是馬謖,認為馬謖夸夸其談,是「紙上談兵」,更有甚者,認為馬謖是百無一用的白面書生,流傳下來的一句歇後語:馬謖失街亭——言過其實。然而,真實的馬謖卻是一位高級智謀之士。建興三年(公元225年)諸葛亮平南時,冥思苦想無一良策,後馬謖獻「攻心為上」之計,使西南雲貴川少數民簇叛亂得以平息,終蜀漢政權結束再無叛亂,其智謀之遠非常人所及;針對蜀國「兵馬疲蔽」,民怨沸騰,馬謖適時提出「只宜存恤,不宜遠征」的休養策略,保證了蜀漢政權穩定;就是在北伐前夕,諸葛亮擔心司馬懿威脅巨大,進退維谷之際,馬謖獻計,成功地離間了魏國曹睿與司馬懿君臣關係,使曹睿罷免了司馬懿兵權,為蜀漢北伐奠定了勝利的基礎,才使得諸葛亮敗夏侯,收姜維,破羌兵,滅王郎,緊接著連克南安、安定、天水三郡,曹魏舉國震驚。公平地講,馬謖是一個難得的高級參謀和戰略型人才。

街亭之失,嚴格來講是諸葛亮舉措失當造成的。首先,北伐之前,魏延獻「子午谷奇謀」之計,被諸葛亮否決,失去了一次難得的機會。自以為萬無一失的謹慎策略,其實就已經包含了失敗的前因。其次,諸葛亮進入天水,已經料到魏軍必然派兵增援,而且增援路線也已知曉,完全可用派出更多的兵力,更強的將領,準確預判魏援軍之動向,更早地趕到隴山,據守險要,而不是急於圍攻祁山、上邽等地,若主次分明,街亭之戰就不會出現。遺憾地是,蜀軍整體表現為進軍緩慢,不明敵情,舉措失當,欲求面面俱到,實則處處受挫。再者,諸葛亮若欲奪取隴西,應派魏延或趙雲出斜谷,實兵出擊,有力地打擊敵人。而不是派趙雲、鄧芝少數兵出斜谷,只作疑兵,進行戰略迷惑。當時曹真在長安軍隊不足3萬人,而且分布各處,而諸葛亮北伐號稱20萬,實際10萬人左右,若分兵3到5萬人,在眉縣或寶雞一帶阻擊曹真,拉開戰事,那麼曹魏根本無力分兵攻打祁山,諸葛亮可成功收復隴右地區。而縱觀諸葛亮五次北伐,沒有一次分兵戰略,總是大軍一起,行動緩慢,為曹魏馳奔增援留下了足夠的時間。最後,街亭之戰,諸葛亮放著具有實戰經驗的魏延不用,忘記了劉備「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的囑託,派毫無實際作戰經驗的高級參謀馬謖領兵,這本身就是用人不當。後戰場情況發生變化,馬謖失利,街亭丟失,諸葛亮已經率大軍馳援,則可以繼續尋找戰機,繼續戰鬥,但諸葛亮卻下令撤退,北伐成果瞬間俱失。

處理馬謖,諸葛亮完全可以自己承攬部分責任,事實上他確實有責任,給馬謖以適當的懲罰,為蜀國保留一位高智謀人才,但諸葛亮卻選擇了「揮淚斬馬謖」。將責任推卸馬謖,保全了自己。就這樣,一個高級謀士被諸葛亮所殺。蜀國人才本就不多,殺了馬謖只能是親者痛,仇者快。加上他對魏延的長期壓迫,重用楊儀(後被劉禪以叛逆罪收監,自己自殺了),導致具有政治和軍事全才的魏延,在後來被楊儀、馬岱這等小人所殺,致使蜀漢後期無人可用。蜀漢的滅亡,也就不言而喻。失街亭,諸葛亮的指揮迷亂,其實已經預示了蜀漢政權的衰敗和滅亡。

GIF

作者簡介

劉明

劉明,男、漢族、高中文化、陝西省洋縣茅坪人,出生於1967年3月。作者多年來一直堅持寫作,先後在《民間》、《漢江》、《?鄉》、《華陽詩社》、《淺海文苑》等雜誌、平台上發表詩詞、散文、小說作品多篇,現作者為漢中民間協會成員,華陽農家詩社社長,著有古體詩詞集《相思鳥》及散文小說集《花瓷碗》等。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陽詩社 的精彩文章:

散文:《文同與《望雲樓》作者:劉明

TAG:華陽詩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