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在沙漠製冰如何實現?兩千多年前中東地區能做到

在沙漠製冰如何實現?兩千多年前中東地區能做到

現今人們在電冰箱里凍結冰塊是很容易的事情,即使在炎熱的夏季,享受清爽的冰塊並非難事。但是如果在兩千年前,沒有電冰箱等高耗電子設備,你能夠在沙漠中完成「同相轉換(phase-altering)」,將水製造成冰塊嗎?在兩千多年前,在地球上任何存在沙漠的地區,基於早期人類技術製造出冰塊似乎是難以理解的事情。

在傍晚時分,波斯人和其他中東地區古代居民會將水傾倒在長而淺的石頭水池裡,其深度不超過1-2英尺深。第二天早上,他們返回水池前,會發現水已經結冰了。之後他們採集冰塊,並將冰塊存儲在冰坑之中,冰坑結構非常獨特,它具有中空、絕緣圓頂結構,下方有很深的地下洞,冰塊可以儲存在裡面長達幾個月時間。

你可能在想:好吧,這有什麼大不了的?畢竟在寒冷的氣候中,人們很容易複製這一過程,夜晚溫度會低於冰點。但是令人驚奇的是,夜間沙漠溫度很少低於冰點,然而古代中東人卻成功地製造了冰塊!

在沙漠製冰如何實現?兩千多年前中東地區能做到

其中的秘密在於一種叫做「夜空冷卻」過程,在乾燥、無雲的沙漠夜晚,沙漠表面裸露在廣袤的寒冷夜空,熱量可以很容易地從水之類的物質中向外釋放,從大氣層逃逸至太空。水釋放如此多的熱量,就可以形成冰,即使在5攝氏度的環境溫度下。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應用物理學家和工程師阿斯沃拉曼(Aaswath Raman)教授解釋稱,2018年TED大會上科學家對於兩千多年前人類如何在沙漠中製造冰塊的過程進行了詳細描述和解釋:

「石頭水池中的水就像多數自然物質一樣,將熱量散發出來。這是一種叫做熱輻射的概念,大氣層和大氣分子吸收水池部分熱量,再將熱量散發出來……。但是這裡有一個關鍵的事物需要理解,我們的大氣層不能吸收所有熱量,在特定波長下,特別是8-13微米之間,我們的大氣層存在一種『傳輸窗口(transmission window)』。它允許一些熱量作為像紅外線一樣能夠有效溢出,並帶走水池中的熱量,這樣水池就能散發出更多的熱量。」

目前,拉曼正在研製一種超材料,基於以上原理覆蓋在建築物、冷卻系統和太陽能電池板上,這些材料實際上會在陽光照耀的日子裡向太空輻射熱量,從而大幅減少電力需求。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夏雨時節防「六電」避免「電事故」發生
陽泉市科協在幫扶村開展「大走訪、大調研」活動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