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貿易爭端成最大擔憂 歐洲上半年經濟走強 但利率正常化面臨挑戰

貿易爭端成最大擔憂 歐洲上半年經濟走強 但利率正常化面臨挑戰

導讀:特朗普剛一抵達歐洲,即對德國「開炮」,絲毫不利於緩解緊張的貿易局勢。回顧剛剛過去的半年,歐洲的整體經濟向好,歐洲央行也將退出量化寬鬆(QE)提上議程,但美國發動的貿易爭端成為最大擔憂。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明確指出,貿易保護主義將對歐洲經濟造成「巨大破壞」。

本報記者 周智宇 實習生 蔡多 深圳報道

7月1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啟程前往歐洲,出席北約峰會。臨行前,慣於「推特治國」的他再次炮轟「盟友」,並引來歐洲理事會主席唐納德·圖斯克的反擊,後者在推特上表示:「親愛的,美國已經沒有並且也不會擁有比歐盟更好的盟友了。」

甫一抵達歐洲之行首站布魯塞爾,特朗普就在演講中對德國與俄羅斯之間的輸氣管道項目進行嚴厲抨擊,稱德國完全被俄羅斯「控制」。

有分析師指出,特朗普針對德國的言論不利於緩解緊張的貿易局勢,在貿易平衡之戰中,任何美國盟友都不會倖免。儘管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支持歐盟降低對美國汽車的進口關稅,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卻說華盛頓應該準備迎接歐洲「聯合一致的報復」。

回顧剛剛過去的半年,歐洲的整體經濟向好,歐洲央行也將退出量化寬鬆刺激(QE)提上議程,但貿易保護主義的陰霾籠罩在歐洲上空,令人擔憂。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明確指出,貿易保護主義影響到了歐洲的經濟,將造成「巨大破壞」。

同步復甦在繼續但分化明顯

在歐洲央行半年來的利率決議中,儘管主要再融資利率、隔夜利率及隔夜存款利率一直未變,但關於購債計劃的表述卻不斷明確。從「每月300億歐元購債規模直到理事會認為達到其通脹目標」,到「凈資產購買的月度速度將會減少到150億歐元,並在2018年12月底結束凈購買」,六個月來歐洲央行對歐洲經濟復甦的進程不斷表示滿意。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2018年上半年,歐盟內各國通脹率都呈上升趨勢,失業率自2017年底以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各國外匯儲備也在上升。

不過,細看歐盟主要經濟體,各國發展明顯有差異。根據歐盟統計局數據,西班牙、德國、法國已率先實現通脹目標,分別為2.3%、2.1%和2.1%,但葡萄牙(1.6%)、義大利(1.4%)、希臘(0.4%)和愛爾蘭(0.4%)離2%的目標通脹率多少還有一定距離。

失業率方面,除法國、葡萄牙、愛爾蘭和德國低於10%外,希臘、西班牙和義大利仍然高企,分別為20.1%、16.74%以及10.7%。歐債危機對這三個國家的打擊影響仍在持續。

從經濟的晴雨表——股市——的表現來看,記者統計的7個國家中,除愛爾蘭外,其餘各國股市均在2018年5月中下旬達到短期內峰值,然後開始大幅下跌,截至6月底,跌幅最大的國家分別為希臘、義大利和西班牙。

可能維持寬鬆政策傾向

5月舉行義大利大選造成了相當大的波動。摩根大通高級策略師Karen Ward認為,目前義大利新聯合政府的主要經濟和政治計劃是減稅,以及為義大利最貧困家庭提供普遍收入。這可能會在短期內促進義大利的經濟活動,但義大利政府債務佔GDP比例已達130%,它在財政上的慷慨會給歐盟委員帶來麻煩。

而西班牙總理則在一樁腐敗醜聞之後被迫辭職。Karen Ward認為,這些政治事態發展不會在短期內給該地區帶來政治或經濟上的不穩定,但可能會讓德國更不願參與進一步整合所需要的風險分擔。

更重要的是,Karen Ward指出,目前來看,歐盟銀行業聯盟的進展可能面臨障礙,這會讓該地區在下次衰退中變得更加脆弱。考慮到歐洲股市在金融類股中權重較高,這對歐洲股指的前景構成了壓力。

儘管歐洲正迎來一個長期的復甦,但這是一個非常淺薄的復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企業對投資猶豫不決。Karen Ward說,人們關於大衰退的記憶用了很長時間才逐漸淡去,多年來企業都缺乏擴大商業投資的信心。

此外,歐盟正在努力降低債務佔GDP的比重,但希臘、葡萄牙和義大利公共債務佔GDP比重仍超過100%。FXTM富拓首席市場策略師Hussein Sayed分析稱,儘管整個歐元區債務佔GDP比重已從2014年的91.9%下降至了2017年年末的86.7%,但下降動力並非來自歐元區結構性改革或者緊急增長,而是源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歐洲央行推出的大規模量化寬鬆計劃和零利率政策。

Hussein Sayed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自2008年以來,由於歐洲央行的干預,光是節省的利息支出,估計已超過1萬億歐元。儘管目前歐元區經濟狀況有所改善,但結構性赤字和政府支出仍居高不下。「當利率開始再次上升、大規模債務在未來兩年開始到期、歐洲央行退出購買債券時,債務危機將再次出現。」他說。

嘉盛集團亞洲首席技術策略師Kelvin Wong則認為,由於美國擬議汽車增稅等外部風險正在上升,開年以來歐元區通脹預期低迷、成長動能減弱,歐洲央行可能維持寬鬆的政策傾向。

他說,2018年6月歐元區製造業PMI為54.9,較2017年12月的60.6呈下滑之勢,加上美國引起的貿易摩擦加劇,可能造成全球供應鏈中斷、通脹開始上升,而企業與消費者信心的減弱造成的成長放慢會引起滯脹,歐洲央行的利率正常化面臨挑戰。

法國呼籲歐洲在對美貿易問題上團結

顯然,來自華盛頓的政策正在歐洲良性前景周圍製造風險。

最新PMI數據出來後,歐元區2018年經濟增長率預期約為2%,而不是去年年底預計的接近3%。Karen Ward指出,在影響歐元區經濟的因素中,全球貿易戰的前景是最令人擔憂的一個。

Kelvin Wong也表示,對歐洲央行貨幣政策造成影響的主要因素,是美國與其它國家之間持續的貿易糾葛會如何結束。如果演變成全面貿易戰,將破壞全球供應鏈,導致經濟增長放慢。

Hussein Sayed則認為,如果歐元區經濟失衡問題不能解決,未來幾年,各國在對外貿易中立場各異的狀態將會持續。

目前面對美國揮舞著的貿易大棒,歐元區國家態度不一。7月5日默克爾表示願意支持降低歐盟進口汽車關稅,並「準備好」就汽車關稅問題同美國進行協商。7月8日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卻指責美國在國際貿易問題上「分化法國和德國」。

他說,歐盟的回應必須一致且有力,讓美國知道歐盟是一個統一的、主權不可侵犯的強大經濟體。

在Hussein Sayed看來,歐盟會採取取消歐盟進口汽車關稅等措施,竭力避免與美國發生貿易戰。但如果歐美之間的協議無法達成,那麼歐盟可以選擇增強與中國的商業聯繫,以減少貿易戰所帶來的影響。

Karen Ward指出,目前歐洲和美國的貿易衝突還停留在一些相對較小的行動上,但不排除這些小行動會以「以牙還牙」的方式蔓延到其他行業領域。

Karen Ward稱,儘管「廉價」進口產品對美國的一些行業和工人構成了挑戰,但美國絕大多數家庭受益於這些低價產品。中期選舉舉行前,美國國內對特朗普的貿易政策的態度不明確,僅因為這種不確定性,特朗普就有必要採取更為謹慎的做法。

(周智宇 蔡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