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蔡少芬怒了!別這樣「逗」我的孩子

蔡少芬怒了!別這樣「逗」我的孩子

《不可思議的媽媽》第二季終於開播了,這次蔡少芬帶著小女兒包子,大女兒湯圓展開了一段冒險之旅。

在第1期中有這麼一個片段讓大家深刻。

節目組讓孩子在玩具和媽媽陪伴卡之間選擇一樣。兩個小女孩看著桌面上的玩具眼睛都直了,最後選擇了玩具。

節目組告訴她們,你們沒有選媽媽陪伴卡,這張卡就會被放進碎紙機里了,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當著兩個孩子的面把卡片放進了碎紙機。

「那既然媽媽已經碎了,她在接下來的幾天里就不能陪你們了。」節目組告訴她們,這時候妹妹眼眶都有點紅了,似乎有點後悔。然後姐姐趴在妹妹耳邊說了啥。

「但是,是假的」妹妹面不改色的說到。

「是嗎,但是你們確實沒有選媽媽,是真的」節目組再次強調。

「可是媽媽也沒有『shi』,這個是假的,但是我想跟媽媽在一起」妹妹的聲音已經有點打顫了。

「我真的想」妹妹的淚珠兒奪眶而出,蔡少芬在另一個房間里的笑容也戛然而止。

然後節目組告訴蔡少芬可以出去了,她飛奔出去找孩子們,並安撫她們媽媽並沒有死,媽媽一直在。

倆姐妹看到媽媽頓時飛撲到懷裡求安慰。

事後,蔡少芬也解釋「她們不明白那個重要性。她們覺得陪伴,不需要卡,我都會陪她們啊。」

看了節目,很多網友們表示「節目組太過分了」、「不能這麼讓孩子做選擇啊」……

或許,節目組的初衷是想讓孩子珍惜媽媽的陪伴,但實際上的做法卻傷害了孩子。

畢竟,對孩子來說,失去媽媽,他們會害怕至極。

01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覺得孩子可愛,忍不住想要言語挑逗一下,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直到把孩子搞哭、搞生氣才罷休。

曾經,《生命時報》發布了一則名為「你最討厭的逗小孩方式」,最後統計出,「你媽不要你了」以19.3%位列第二。

為什麼孩子會這麼敏感這5個字?

在年幼的孩子眼中,父母就是唯一的依靠,當聽到「你媽不喜歡你了」 「不要你了」 「要給你生個弟弟/妹妹」這樣的話,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不安和恐懼,甚至還做出一些傷害自己、傷害弟弟妹妹等極端行為。

有人不屑,只是一句玩笑話,怎麼這麼不經逗,至於那麼嚴重嗎?

真有!

02

這是真人真事。

2016年,武漢市一個七歲大的女孩 ,趁母親不注意,把只有兩個月大的弟弟從八樓扔了下去,弟弟當場死亡。

起因就是鄰居用「你媽媽有了弟弟就不要你了」這樣的話來「逗」她。

也是類似的,一個五歲的小女孩,因為經常被鄰居阿姨開玩笑:「你媽媽生了弟弟,就不要你了。」而在弟弟滿日當天也把他扔下樓。

其實不難理解,原本我們至親至愛,但卻因為另一個人的出現被拋棄,換作你,會怎樣,也會瘋吧。

所以,孩子也是,當他們把弟弟妹妹當做心中的假想敵後,純真世界裡的恐懼感就會更加變本加厲。

雖然這樣的新聞事件只是少數,但是再懂事再有安全感的孩子、再見過多大世面的孩子,都受不了「你媽不要你了」這種玩笑的刺激。

而且這種玩笑,真!的!一!點!都!不!好!笑!

03

儘管很多事例已經證明「逗」孩子弊大於利,為什麼仍有人樂此不彼的干著,一廂情願的認為這並沒有什麼不妥,甚至很開心。

也是,這種取樂無非就是滿足大人自己。因為當孩子最後「哇」的一聲大哭,他們並不是第一時間想著去安撫,而是前俯後仰哄堂大笑,有一種我終於把你弄哭了的成就感。

這種人,也許是沒惡意,但他們過分的是,藉助成人的居高臨下和孩子的天真幼稚來滿足自己病態的快感。

別再說,我只是逗一下他而已,何為 「逗」?逗孩子應是出於一種愛護心理,以給孩子快樂為準則,做讓他們愉悅的事情;如果說通過凌駕於孩子,讓他們產生害怕、擔憂的情緒來滿足被逗者的優越感,這就是一種不尊重他人的卑劣行為!

所以啊,如果以後還有人這樣逗你的小孩,請鄭重警告他:請不要這樣做,否則別怪我翻臉!

不要覺得不好意思,我們與孩子的相遇,是緣分,一生也就這麼一次。自己的孩子,當然要使勁愛。

【關於我們】

微信關注公眾號「小小包麻麻」,給你更多科學權威育兒知識/母嬰用品評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小包麻麻 的精彩文章:

我離死亡那麼近,你卻當我是矯情
讓孩子聽話的秘密,就在這6組漫畫里

TAG:小小包麻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