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研究:服用殺死衰老細胞藥物 可使老鼠壽命延長36%

研究:服用殺死衰老細胞藥物 可使老鼠壽命延長36%

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殺死衰老細胞的藥物,可以抑制身體衰老。我們對個別細胞衰老有一個很好的認識,例如:DNA損傷、染色體末端縮短、缺乏繁殖能力,可導致細胞基本上「停工」——它們並未死亡,只是它們停止分裂,處於活動靜止狀態。但是我們並未過多意識到什麼因素導致有機體變老,它可能是許多細胞老化的累積效應,或者可能有其它的方法來記錄一個生物體的年齡。

圖片來自於 Pxhere

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至少部分答案可能是兩者的結合。這項研究是使用老鼠進行實驗的,結果表明由於衰老而導致的細胞數量較少,會導致年輕老鼠出現與年齡相關的衰老癥狀。同時,對實驗老鼠服用組合藥物可以阻止這些問題發生,同樣的藥物服用給年齡較大的老鼠,會降低死亡率,並限制出現一些衰老相關的癥狀。

衰老

通過環境暴露或者僅是作為正常新陳代謝的副產品,細胞會一直處於損傷狀態。如果損傷足夠嚴重的話,細胞就會通過一種叫做「細胞凋亡(apoptosis)」的有序自殺方式做出反應,從而使其不會引起任何更多的問題。對於較少的損傷,有一種並不過激的替代反應,叫做「衰老(senescence)」,該狀態下細胞仍保持活躍性,並能維持正常功能保障生物體健康,但是它不再出現分裂。隨著時間的推移,動物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的細胞進入衰老期,這一過程被認為是導致動物衰老的原因之一。

但是逐漸明顯的是,衰老細胞不僅能夠繼續發揮它們的正常功能,還會產生一組特定於衰老的信號分子,可以影響身體其它部位的細胞,其中包括引發一些炎症。這項最新研究基於一種假設——即這些信號分子可能產生與衰老有關的一些變化。

為了驗證這一點,一支龐大的研究團隊進行了一項相對簡單的實驗:將衰老細胞植入另一隻年輕健康的幼鼠體內。研究報告作者選擇了脂肪細胞,當移植到一種新的動物身體時,脂肪細胞通常不會引起免疫反應。為了獲得大量的衰老細胞,他們使用藥物或者輻射(兩者具有類似的效果)誘導DNA損傷,雖然從衰老老鼠體內獲得衰老細胞更有意義,但是這項最新研究中他們能夠獲得大量細胞進行實驗。

在移植後的不同時間,研究小組測量了一系列隨年齡而變化的身體特徵——平均行走速度、肌肉強度、跑步機上的耐力、運動花費的時間、食物攝入量以及體重。雖然衰老細胞植入它們身體後實驗幼鼠並沒有發生什麼變化,但是移植後一個月,幼鼠明顯出現了力量不足的現象,行走速度、耐力和抓握力都明顯下降。

儘管人體中只有萬分之一的細胞是衰老、被淘汰的細胞,但是衰老細胞植入幼鼠體內導致其衰老的現象還是非常明顯。實驗結果表明這些細胞與周圍所有健康細胞發生了交互反應。事實上,研究人員發現植入的衰老細胞似乎會導致一些幼鼠細胞衰老,並且能夠起到放大效應。其他實驗表明,如果接受移植細胞的受體年齡較大,或者食用高脂肪食物,這種細胞衰老變化會產生更強的效果。

對於接受移植細胞的高齡老鼠而言,其產生的一種後果是增大死亡可能性,實驗表明,其死亡率驟增5.2倍。

衰老延遲

在這一點上,研究人員將注意力轉移到他們所稱為「溶解性藥劑(senolytic agent)」,這一術語是指兩種化學物質的結合體,它們會導致衰老細胞死亡,可能是通過將衰老反應轉變為細胞死亡反應。期間所涉及的化學物質有兩種,一是槲皮素(quercetin),這是一種存在於多種植物中的物質(我們每天所吃的蔬菜都會不同程度地攝入槲皮素);二是達沙替尼(dasatinib),你不太可能將其作為飲食的一部分,因為達沙替尼藥物通常用於化療。

這兩種化學物質結合在一起會達到你的預期,如果在衰老細胞被移出之後立即進行治療,這些化學物質將有助於抑制細胞對力量和耐力方面的影響。對於那些正常老化的老鼠而言,這兩種化學物質也有助於限制力量和耐力的喪失,增加了動物對日常活動的控制性。此外,這些化學物質還使實驗老鼠壽命平均延長36%。

這種效應能作為在人類身體上嗎?有一種暗示是可能的。研究人員從肥胖人群中獲得脂肪用於手術實驗,通常這些脂肪中包含著衰老細胞。研究人員實驗證實,用這些化學物質治療脂肪,可以減少當前衰老細胞的數量。

很明顯,當人們達到60歲再服用化療藥物是不會出現顯著療效,尤其達沙替尼是具有較大副作用的藥物。但是研究報告作者認為,這些化學物質也會發揮作用,即使它們相隔幾個星期。他們表示,這樣可以避免大部分副作用。

接受實驗測試的老鼠年齡相當於75歲老人,所以即使在衰老跡象明顯出現之後,似乎也能產生積極效果。

稿源:網易科學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cience科學探索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記錄到地球表面最低溫度
外媒評最受歡迎的手機解鎖方式:竟然是後置指紋

TAG:Science科學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