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夏幸福再獲資本認可 海通地產:有利於中長期健康成長

華夏幸福再獲資本認可 海通地產:有利於中長期健康成長

作為產業園區發展的見證者,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夏幸福」)(600340)探尋出屬於自己發展的模式。在資本與產業驅動下,華夏幸福近日擬引入平安資管作為重要股東。業內人士認為,雙方股權聯姻是公司治理結構的新突破,將極大程度打開雙方在業務上的協作空間。

新格局:資本助推產城融合

作為產業新城的運營商,華夏幸福在行業樹立的標杆形象毋庸置疑。而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資本的驅動,華夏幸福也一直著力發揮資本的驅動效應。

7月10日華夏幸福發布一則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華夏控股與平安資管於7月10日簽訂了《股份轉讓協議》,擬轉讓公司股份5.82億股,轉讓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19.7%。華夏幸福和平安資管經協商後,將標的股份的轉讓價格確定為23.655元/股,轉讓價款共計約137.7億元。權益變動後,平安資管持股數量為5.87億股,持股比例增至19.88%。參照華夏幸福2017年年報中前十名股東持股情況表,若轉讓完成,平安資管將成為華夏幸福第二大股東。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將在相當程度上緩解投資者對於華夏幸福在融資問題上的擔憂,同時此次雙方的牽手彰顯出平安對公司產業新城運營開發模式及戰略布局的充分認可。

一直以來,以產業發展為核心的產業新城運營能力是華夏幸福得以發展的重要背書。據華夏幸福的2017年年報顯示,公司投資運營的園區新增簽約入園企業635家,新增簽約投資額約為1650.6億元,新增結算為產業發展服務收入的落地投資額545.2億元,為公司新增產業服務收入230.9億元。同時,華夏幸福的異地複製逐步兌現,京津冀以外區域銷售額佔比從上一年的7%大幅提升至23%,以嘉善為標杆的杭州區域和以來安為標杆的南京區域分別以3年和2年的時間實現銷售額超百億。

海通地產在研報中指出,中國平安最大股東是深圳市國資委,而平安資管屬於中國平安全資控股公司,此次成功引入國資背景企業,更有利於公司未來開拓更高能級地方產城。

新突破:優化治理結構

華夏幸福擬引入平安資管作為重要股東,背後是公司優化治理結構的新突破。

據了解,此次股東權益變動後,平安資管將擁有兩名董事會席位。海通地產表示,華夏幸福董事會引入平安資管,有利於經營思路多元化,有利於企業中長期健康成長。

公告顯示,此次各協議方對公司未來業績的相關約定與公司管理層現有激勵計劃相關條件一致,此舉被認為可促使控股股東、管理層更好地致力於上市公司業績提升和未來發展。

縱觀華夏幸福近三年的成績單,公司的凈利潤增長率在30%以上。數據顯示,2015年華夏幸福實現的營業收入約為383億元,對應的歸屬凈利潤約為48億元,同比增長35.71%。2016年華夏幸福實現的營業收入約為538億元,對應實現的歸屬凈利潤約64.9億元,同比增長40.4%。2017年華夏幸福實現營業收入約596億元,同比增長10.8%;實現歸屬凈利潤約87.8億元,較2016年同比增長35.26%。

新時代:業務發展可期

不可否認的是,受益於公司較強的產業新城打造能力和產業新城模式異地複製步伐加快,華夏幸福也交出了一張張讓投資者滿意的成績單。在與平安資管強強聯手後,華夏幸福會否開啟業務新時代也值得期待。

數據顯示,2017年華夏幸福已步入全國化布局階段,截至2017年底,已布局產業新城79個、產業小鎮24個,遍布全國12個省份、45個城市、81個區域。從產業新城布局看,華夏幸福在固安地區累積足夠的產業園區經驗後,一方面鞏固京津冀地區的優勢,另一方面則著力將產業新城模式推廣進行異地複製。

海通地產認為,目前華夏幸福已經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產業新城發展龍頭企業。公司在全國範圍內擁有80餘座產業新城,同時已構建10大重點產業,超100個產業集群,超4600人產業發展團隊。公司所推廣的產業新城模式,具備現實操作經驗和成功複製案例。

海通地產進一步指出,雙方股權聯姻,將極大程度打開中國平安與華夏幸福的業務協作空間,雙方將在彼此優勢領域相互賦能。通過參與華夏幸福,平安可以用更快速度搶佔中小城鎮城市化和產業新城發展機遇,以上區域屬城市未來發展方向和藍海市場。但相對於傳統1、2線城市而言,需要更加專業化和成熟化團隊,而華夏幸福從本質上,毫無疑問可以滿足平安要求。

華夏幸福稱,公司會繼續按照目前計劃發展,進一步開發運營產業新城項目。平安不僅為全方位金融平台,同時具有其他方面優勢,可在適當情況下考慮未來進一步合作。

(中國商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商報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