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慈禧與鄉村御醫的故事

慈禧與鄉村御醫的故事

北京清河縣安寧庄有個禹文錫大夫,是世代醫家。他家門首有一塊「御醫國手」的金匾,案頭擺著一部二尺多高的醫書《東醫寶鑒》。這些東西,說起來還有些來頭呢!要想知道根底,就得從禹文錫的爺爺禹會元說起。

光緒二十八年秋天,慈禧太后得了一種怪病,吃不香,睡不著,不拉不吐可肚子疼。太醫院的御醫大夫開了好幾個方子也無效,急壞了滿朝的文武,到處派人遍訪名醫。

當時,安寧庄有個禹會元大夫,排行老五,人稱禹五先生。這禹五先生能耐可大了,精通人獸兩醫之道,鄉親們有個三痛兩病的都找他,他呢也是有求必應,並且分文不取。他不指望靠這謀生,只是當成一種消遣,積善成德。

禹五先生有個姨表弟,是醇王府的孫總管。孫總管見醇王載灃那幾天老念叨慈禧的病,就把禹五先生推薦給了他。載灃稟告了慈禧,慈禧立馬傳令,讓載灃把禹五先生帶進宮來。禹五先生上了宮中派來的轎子,進了西華門,穿堂過院來到內宮,兩大溜官兒正跪在那兒給慈禧請安。禹五由兩名太監陪著,進去給慈禧號脈。他手指一按慈禧的脈絡,不由得輕輕「哦」了一聲。這一聲把西太后嚇了一跳,問「哦什麼」。禹五道:「老佛爺龍體不安,全在『口』上」。

西太后一聽,不由得暗暗點頭。原來這病確實是她嘴饞而引起。不久前,慶親王奕劻孝敬了一筐京東清水蟹,她吃爽了口,多吃了兩個,歲數大了,又受了點夜寒,消化不良,吃的東西全窩在胃裡了。

禹五先生提起筆來開方,用的藥方再簡單也沒有了「牛黃半分,巴豆半粒,焦麥芽三兩,糊小米一兩,硃砂半分。三劑。

慈禧與鄉村御醫的故事

李蓮英把方子拿到門外,交給御醫韓一齋,韓一齋接過來一看,心中暗暗叫絕。原來慈禧這病,御醫們也全清楚,但是誰也不敢用牛黃、巴豆這些大寒的葯。性命悠關,誰敢下筆?弄不好,人頭落地,滿門抄斬,沒有不害怕的。這禹五不懂得宮中這些禁忌,就按給平常人治病一樣開了這方子。韓一齋想:不開這些葯,太后的病且難治好;開了這些葯,太后的病許能好得快點。萬一有個好歹,有禹五擔責任,要殺頭也殺他的頭,管他呢!於是說了聲:」可用。「就派人照方抓藥去了。

不一會兒工夫,葯熬上來了。一劑葯下去,立刻見效,過一時辰,慈禧便傳凈桶;兩劑吃完,肚子便不再疼;三劑葯過後,西太后就覺得肚子有點餓了,叫李蓮英傳膳。又過一天,西太后便能穿鞋下床,臨朝議事了。

西太后的病好了,派人把禹五叫到跟前,問他:」你治好了我的病,該用什麼鎬賞你呢。「禹五微微一笑,說:」家中粗茶淡飯,湊合夠吃了。「

西太后一聽,眉毛一揚,心想:你還跟我要價呀!就說:」那你說,你要什麼官。「

禹五又回答道:」我是兩榜進士出身,御筆欽點外用,當過欒平知縣。天下寒士十載寒窗,一舉登科,反不如那『捐班』的。現在貪官污吏多如牛毛,我一個芝麻小官,職低權微,無力扭轉乾坤,又不能隨波逐流。幼年啟蒙,房師有訓:讀書人不為良相,則為賢臣。因此我告病閑居在家,既不能醫國,便廣讀醫書,遍訪名師,矢志醫民。老佛爺你想想,我無方治世,能要官嗎。「

西太后一聽,立即把臉一變,露出殺機:」好你個狗膽包天的禹會元,你這不是在詆毀朝廷,譏諷我治國無能嗎。「正要下旨把禹會元斬了,話還沒說出口,肚子又疼了起來。她捂著肚子,直喊」哎喲「。原來,西太后那病還沒全好,這肝火一動,又犯了。站在一旁的載灃忙乘機求情,奏道:」太后息怒。這禹會元頂撞太后,罪該萬死。可他一死,太后你的病……「

這時,西太后也醒過了神兒,就做了順水人情,說:」我也沒說殺他呀。我是說想不到他這個人,還真有點兒倔脾氣。「又轉臉對禹會元說:」好吧,你一不求財,二不求官,那我就替你揚揚名吧。「

慈禧病好後,提筆給禹五寫了」御醫國手「四個字,送內務府製成金匾。

還從太醫院裡挑了一套《東醫寶鑒》送給他。

就這樣,」鄉村御醫「的名字就在清河一帶傳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