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儒家談「無為而治」嗎?

儒家談「無為而治」嗎?

家風故事

家長變一念,孩子好十分。

請聽:家風故事!

關注

【雲說《論語》】《論語·泰伯第八篇》第十八章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

【大意】

孔子說:崇高啊!舜和禹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任賢使能,自己則無為而治。

【雲說】

孔子讚揚舜、禹的美德。舜、禹是我國原始社會裡的君長,也是孔子心目中的聖王。堯禪(讓)位於舜,舜獎善懲惡,舉用賢才,天下大治。舜禪(讓)位於禹,禹治洪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有大功於天下,所以受到孔子的讚美。

本章談到一個關鍵詞:無為而治。

舜,品德高尚,堯派他來管理天下。當時中原到處是洪水,以前堯派大禹的父親鯀[gun](也是中國上古時代漢族神話傳說人物)去治理洪水,9年後失敗了,舜又派禹去治水。禹果然不負眾望,13年後平息了洪水。

舜和堯一樣,對老百姓很寬厚,多採用象徵性的懲罰。比如,罪犯犯了該割掉鼻子的罪,舜就會讓犯人穿上赫色衣服來代替;應該砍頭的人,就讓其穿沒有領子的布衣來替代。為了讓老百姓懂得樂舞,舜派夔(kuí)到各地去傳播音樂。

夔(kuí),是古時代神獸,生於東海流波山,形狀似牛,全身都是灰色的,沒有長角,只長了一條腿,每次出現都會有狂風暴雨。身上還閃耀著光芒,似日光和月光,它的吼聲和雷聲一樣震耳欲聾。後來黃帝得到這種獸,用它的皮製成鼓並用雷獸的骨做槌,敲擊鼓,鼓聲響徹五百里之外,威懾天下。

有人擔心夔一個人不能擔當重任,舜說:「音樂之本,貴在能和。像夔這樣精通音律的人,一個就足夠了。」夔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無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作為一種政治原則,「無為」在春秋末期已經出現。儒家也講「無為而治」,孔子讚歎:無為而治,說的正是舜啊!他自己需要做的,只要安安靜靜坐著而已。這是《論語?衛靈公》的句子,以後我們會學到。原文為: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使「無為而治」系統化而成為理論的是《老子》。他們認為統治者的一切作為都會破壞自然秩序,擾亂天下,禍害百姓。要求統治者無所作為,效法自然,讓百姓自由發展。「無為而治」的理論根據是「道」,現實依據是變「亂」為「治」;「無為而治」的主要內容是「為無為」和「無為而無不為」,具體措施是「勸統治者少干涉」和「使民眾無知無欲」。

在我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我們也在追求「無為而治」。國家多次強調簡政放權,就是為了激發市場活力。

其根本理念就是為公眾創造一個寬鬆的社會環境;遵守「謙下不爭」的自律規範,不與民爭利,注重「君無為而臣有為」的管理方式,讓民眾積极參与社會管理。

一個良好的社會應該具有健全自我管理能力,透明的管理信息和高效的管理效率。審批手續繁雜,奇葩證明要求苛刻,手續辦理拖沓無疑都會拖累整個社會體系運轉的速度,同時帶給群眾煩惱和不便。因此,大道至簡的「無為」思想正是契合了國家在轉型升級期,提高行政效率,打造服務型政府的終極目標。政府「無為」卻是社會「有為」、市場「有為」、行業「有為」的大好時機。好的國家管理體系,靠的不是政府職能的多麼完善,政府管理多麼全面,而是國家運行各領域各層面形成自我運行機制、自我檢測能力、自我糾錯功能的智慧系統。好比湖泊外源活水再多,也比不上健全的自我凈化功能一樣。

無為而治的"無為",決不是放任不管,一無所為,而是精簡體制,創新方式、尊重規律,減少阻礙。寬鬆政策的建立,利好政策的制定都是在為「無為」提供條件,保證群眾參與的能力和權利,保證實現利益的最大化,便民的最優化。

今天,堯舜禹時代過去了,孔子時代過去了,我們,正生活在社會主義新時代。大家一起拭目以待,共同努力,參與其中,讓生活更美好!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

學《論語》很簡單,無需三更眠五更起,堅持誦讀,不斷實踐,而已。

學《論語》也困難,最忌一日曝十日寒,心血來潮,打漁曬網,這般。

片頭提問:王子申

片尾朗誦:張正伊

讀《論語》是一種生活態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建雲說 的精彩文章:

小處不隨便,大處有樣子

TAG:張建雲說 |